【主持人】:洪局您好,龙岗区作为国家首批8个低碳城(镇)试点之一,如何将低碳发展和“两山”转化结合起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接下来,将如何继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
【洪晓群】:主持人你好,龙岗区一直坚持绿色战略,以低碳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城市低碳战略转型。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至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服务于企业和民众的生态文明成果,包括全国率先建立企业碳标识管理服务体系,打通企业“降碳生金”路径。全国率先推出企业全景碳画像IP,持续赋能“双碳”管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球首个“碳关税”开始实施的背景下,只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助力产品走向国际。同时,我们聚焦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建立广东省首个龙岗“两山”指数,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打造龙岗零碳模式。今年全国首个生态日上,我们还选取了龙岗“两山”实践创新转化案例、近零碳排放单位、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融合“两山”转化与“双碳”建设成果,规划添绿增金、点碳成金、降碳生金三条生态环游线路,发布了生态龙岗“两山”环游地图,展示龙岗生态之美。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走好工业大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区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更多“龙岗样板”,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主持人】:中央出台文件,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请问在政府投资项目低碳建设方面,龙岗管理局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
【洪晓群】:我们持续聚焦政府投资项目低碳建设,制定了《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指引》,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此外,针对龙岗区133家纳管企业,我们还建立了“五个一”碳标识评价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反映企业减污降碳水平的指标体系、一套与监管服务联动的运用机制,一套动态更新的评价方法,通过一个智慧“‘碳’路码”建立起企业减污降碳的“一本账”。
【洪晓群】:对企业而言,能全面了解自己环境管理与减污降碳情况,迅速找到问题短板并能申请个性化帮扶,降低污染风险,提升能耗利用水平。对管理部门而言,一是对全区133家企业情况的掌握更快更全更深,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二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主持人】:龙岗作为深圳的生态产业发展的先行片区,在创建发展“两山”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环保理念和工商业融合的经验,可以总结分享到湾区特别是港澳地区海外的政商届潜在投资者。未来龙岗区环保部门是否将推出更多的低碳发展产业政策?
【洪晓群】: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是发展大势与潮流,前段时间我们也与香港环保部门就“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学习交流。生态环境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就位于龙岗坂田,有力帮助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政策方面,我们率先制定了“绿色撑企20条”“促高质量发展18条”等惠企措施,也打通了与建设银行的绿色金融通道,为低碳企业提供“五优”服务。未来,我们将从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关税”壁垒方面探索更多惠企举措,提升产品竞争力。也欢迎港澳同胞考察龙岗,投资龙岗,深耕龙岗。
【主持人】:绿色低碳发展涉及政府、企业、资方、居民等各方面利益体,请问在过去一年中,龙岗有无一个运转有效的协同模式?协同模式有何亮点?协同过程中有何难点,如何解决?
【洪晓群】: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因此建立高效协同的推动机制尤为重要。龙岗率先通过区级“双碳”顶层设计建立起了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发力的机制。
协同机制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从规划层面统筹谋划全区绿色发展路径,擦亮绿色低碳金字招牌。二是从经济层面探索“降碳生金”的转化模式,如全国率先建立企业碳标识管理服务体系,开展产品碳足迹工作,突破绿色关税壁垒。三是精心打造“两山文化”,推行全民绿色低碳行动,发布生态龙岗“两山”环游地图,构建公众共建共享行动体系。
其中的难点:技术与资金的压力是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将会同各兄弟部门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支持、扶助低碳事业,破解各类问题。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普及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厚植绿色低碳文化。
【主持人】:目前,碳标识评价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有哪些?龙岗将如何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到碳标识体系当中?
【洪晓群】:目前碳标识评价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龙岗区二氧化碳重点排放单位,现阶段涵盖了133家工业企业,未来我们将通过多渠道了解企业诉求,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并提供更加多元化、精细化、智慧化的优质服务,让企业获得“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碳标识体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