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结婚,你准备好了吗?
音频实录
视频实录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协商在线,我是主持人海滨。今天为大家请到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来自于龙岗区政协委员林良委员、唐黎明委员以及袁爱华委员,欢迎三位委员。

  【众委员】听众朋友、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把几位委员召集到一起,聊一聊婚恋结婚的话题,“结婚谈恋爱,你准备好了吗?”。这个话题在当今还是挺有代表性的,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民政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的时候结婚人数就已经跌破一千万了,到2020年就跌破了900万,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时候,龙岗区常住人口是397.9万,初婚年龄也是大幅推迟,中国人口普查年鉴介绍,2020年中国人均平均初婚年龄长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近年来个别省份已经突破30岁了。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女20,但是现在初婚的年龄已经甚至接近快30岁了,结婚人数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现在婚恋好像碰到了一些瓶颈,那么究竟现在大龄男女的婚恋状况是怎样的呢?真的就到了这么难的地步吗?首先想听一下几位委员的观点。

  【唐委员】是的,这个话题其实非常值得聊,因为在现实的生活里面,特别多单身青年希望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但是就感觉很难,没有圈子,没有渠道,在日常生活里面也很少有合适的对象,平时下班之后也没有地方可去。

  【主持人】唐委员,园区这块的大龄青年是不是挺多的?

  【唐委员】是的,适婚年龄的青年非常多,我们园区现在有600多家企业,有4.5万到4.7万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园区搞交友类型活动的时候,报名都是报满。从这个现象来看,大家对于交友渠道,婚恋渠道的渴望度是比较高的,青年朋友是比较愿意去参加这些活动的,我们在筛选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很多人平常没有太多机会去接触到心仪的对象。

  【主持人】我们发现适龄的男女青年越来越多了,亲戚朋友都在催,但是想找到一个心仪的对象并不容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青年人在婚恋交友,尤其是步入婚姻殿堂面临着种种困难?

  【林委员】这方面应该说因素非常多,包括经济、社会因素。从经济因素来说,存在结不起的问题。全国举办婚姻消费平均在23万左右,这个数据是比较保守的,但能反映出年轻人结婚是要花费蛮大一笔支出的。另外全国数据统计,在结婚彩礼准备方面,平均彩礼要6.9万,这些对于一个普通青年人来说都是蛮大一笔支出。

  【主持人】在今天之前我们召集了天安云谷九零后的年轻人聊了一下,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最后发现,我们原以为现在找对象、结婚比较难,大家一定很着急,但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着急,急的反而是父母。年轻人为什么不急呢?

  【林委员】主要是人生观不一样,原本到了合适的年龄就结婚生子,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现在包括经济压力,学历越来越高,毕业出到社会可能年龄就比较大了这种情况。另一种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比较强烈,年轻时,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事业去奋斗,不急着恋爱结婚生子。所以从社会的文化的现象来看,可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袁爱华】另外还有一个性别因素,受传统教育、社会观念,以及生育成本等各方面影响,女性在择偶方面会比男性更趋于理性跟务实。因为她们有生理的客观因素存在,在生育问题上面成本更高。她们在择偶的时候会对男方或者另外一半在事业现状,还有发展潜力以及家长意见上面,会呈现出比男性更加理性务实。

  【唐委员】对,我很同意袁委员的观点,我们在天安云谷做调研发现,70%以上男青年和不足50%的女性青年认为人生应当有一个家庭,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青年觉得人生不一定要有一个家庭,走入婚姻才是完美的一种状态。

  【唐委员】男、女性青年在婚姻的态度上,确实有些不一样。接着袁委员刚才的这个观点,我认为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女性在职业当中的弱势。从反面的角度来讲,现代女性在经济角度比原来更加地独立,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还要去工作。其实在深圳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家庭,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促使女性目前对于婚姻的渴望度,可能相对还会更低的原因。

  【林委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女性,是比较独立的。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很多女性青年朋友会觉得其实一个人过也挺好,下了班,喂猫遛狗也挺好的。

  【主持人】这跟工作压力大有很大关系,工作一个星期已经很累了,周末就想宅在家里刷刷剧,不太想出去,那么职场压力是否也是造成现在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宅的一个因素呢?

  【唐委员】我觉得是这样,以前常说两个人是最小的感情单元,但现在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普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个人的感情单元了,在虚拟世界当中,通过刷剧、拍视频等方式实现精神对话的一种寄托。现在还有一种孤独经济的说法,比如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书店。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你任何想干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可以完成。

  【唐委员】反而在高强度的职场压力之下,两个人在一起会产生很多生活中的摩擦、拌嘴,会觉得很累很辛苦。我觉得确实是有这么一种情况存在的,当然未必是普遍现象。

  【主持人】那天座谈的时候有个女孩说,你们找男孩子会首先考虑他的经济状况吗?那天得到答案也跟大家传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女孩子,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经济状况,不是说一点不在意,只是并没有把这个作为唯一的标准,甚至好多女孩子认为至少不比我差,跟我差不多齐平就可以了。但往往就是简单的要求,让同龄男孩子觉得有点难,为什么呢?

  【唐委员】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这样看,恋爱和结婚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可能还是不一样的,恋爱的时候占主要的、主导的部分,可能是同样的价值观或者内在方面,甚至有可能是唯一的考虑部分。但是如果结婚,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一是要有感情基础,二是两个人还要有步入婚姻的能力基础。

  【主持人】对,结婚之后事情可多了,就不像谈恋爱的时候那么简单了。

  【林委员】谈恋爱两个人只要能够谈得来,互相关心爱慕,这些都没问题,但是往往阻碍从恋爱到结婚这一步,更多的是有没有构建走入婚姻的能力基础。这种能力基础并不一定源于现有的经济基础,就是不一定是现在你拥有什么,而是两人在组成家庭的时候是有期待,未来有奔头的,万家灯火当中有我们一盏,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走到一起,我觉得这种可能是相对一种比较务实的想法。

  【主持人】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年轻人尽快走进恋爱、结婚的殿堂?我们想先听听几位委员有没有好的建议。第一个是自己认识,工但是作又比较累,接触的圈子比较小;另外一种就是周围人介绍。

  【林委员】对,但大家反馈特别反感这种尬聊,就是为了相亲而相亲,就会觉得很不舒适,反倒是爬山、读书会、吉他音乐类等一些共同兴趣爱好的活动比较好。青年朋友反馈现在的交友活动太过于以交友婚恋为目的了,希望可以多一些共同兴趣爱好的、小众化的活动,把认识更多朋友做为首要目的,而不是把相亲婚恋作为首要目的。

  【唐委员】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家希望具有一些公信力的活动,或者官方平台给大家提供交流的机会。我们也在呼吁,建议官方未来的活动是以一种不官方的形式来提供,更加贴近年轻人的需求。

  【唐委员】第二个是活动的形式,既然要促成他们交流,走向婚姻,双方就要有很深的互动性,包括要有一定的延续性,而且是越小范围的交流,可能会比大范围的交流更好。

  【袁爱华】其实青年交友已经由社会热点转化为社会痛点了,大家都在关注,出谋划策。现在各方都在为青年交友搭平台,但青年朋友在交友这一块可能还是有婚恋观的影响在引导着他们,一个是怎样去交友,另一个是怎样从恋爱到婚姻,在这块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心里抵触,害怕恋爱结婚,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袁爱华】因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比如家暴、PUA之类的,会让女性更害怕、更惧怕,走进婚姻之后怎么办?从交友到婚姻之后我们怎么样帮他们解决这些困惑?我们今年首先在全市探索打造一站式婚姻家庭指导项目,这个关键点是我们以整个家庭全周期为理论基础,再结合现在交友婚恋需求进行指导。联合宣传、民政、教育、卫健、法院、检察院等,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服务,包括婚前交友、恋爱指导、婚后矛盾调解。

  【主持人】您刚刚说到恋爱指导,有些年轻人觉得这个还需要指导吗?

  【袁爱华】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其实有一些更趋于理性的青年确实没有准备好。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跟年龄有关系,比如说20出头的大学生憧憬爱情,满满的激情,没那么理性,是感性的。到了30岁左右还没有对象,家里在催,各种压力大了,甚至前面有过几段很挫折的经历,就会有挫败感,然后再看到我们有一些婚恋指导,更有针对性,他们才会去认同。

  【袁爱华】但是现在择偶这个阶段已经趋于理性了,所以我们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供了全链条式服务。青年朋友组建家庭之后,有家庭教育指导、优生优育等等,我们联动了各部门全程全链条做好年轻人结婚后的后勤保障。

  【主持人】其实内因是主要的,前提是你自己想去谈恋爱,如果你自己不想去谈,再多机会也没用。青年朋友刚到深圳,认识的人可能比较少,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我发现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很多青年朋友都喜欢类似穿越东西涌的交友方式,具有冒险色彩和挑战,没有那么多的压力,比那种很正式的以婚恋为目的的交友更愿意接受。

  【唐委员】其实就是广泛的社群活动,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活动。

  【林委员】婚恋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人参加一些共同兴趣爱好的活动,给他们机会、空间,而不是强赶着去相亲,或者是直接倒向这种活动,这样反倒是会引起青年人的反感。

  【主持人】当然还有一个心理的问题,比方说女性,年龄越大就更谨慎,但是有时候往往错过了最佳恋爱时机。

  【林委员】因为女性确实跟男性不太一样,毕竟还有生育、生理的因素,这是主要阻碍的部分。

  【主持人】女生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年轻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但是步入家庭之后就不光是两个人的问题,往少了说是两个家族的问题,其实结婚之后才是这门学问的开始。

  【林委员】感觉恋爱的时候是风花雪月,结婚之后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了。从长远角度看,三观更契合的会走得更长远。我们也留意到,亲戚朋友介绍的成功率其实是更高的,因为双方基本背景、经历,包括家庭情况相似,那么在人生经历上、价值观念上趋同度也会更高一些。

  【主持人】我们线上有位朋友说还没有遇到真爱,有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追求真爱,什么是真爱,其实每个人理解是不一样的。

  【唐委员】是的,这个是很主观的,就像幸福是什么?幸福到底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如果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话,如果两个人很契合,两个人都觉得很幸福就很幸福。如果有一个人觉得那个东西不是我需要的,双方就会产生很多的不一致的地方。

  【主持人】我们发现夫妻往往都是互补的,如果两个人三观、性格都一致,就会感觉很奇怪。我觉得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互补,才有了无穷的变数,才会觉得人生更有意义。

  【主持人】听众朋友,我们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3位委员的参与。同时也祝所有的听众朋友赶快找到心仪的另一半。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其他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