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安全系列咨询重点介绍作业现场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苯。通过介绍其理化性质、侵入人体的途径、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防护及急救措施,使广大读者对苯及其危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广大读者防护、自救等方面的能力。
苯(Benzene, C6H6)一种碳氢化合物即最简单的芳烃,在常温下是有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温下易挥发,可与乙醇、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混溶。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PC-TWA:6mg/m3;PC-STEL:10mg/m3;
美国:ACGIH 10ppm, 32mg/m3;
TWA: OSHA 1ppm, 3.2 mg/m3;
【工业用途】 苯能与水生成恒沸物,在有水生成的反应中常加苯蒸馏,以将水带出。苯有减轻爆震的作用而能作为汽油添加剂。苯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可以作为制取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
【毒性及对人体危害】苯属中等毒类。苯对人具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皮肤损害。急性苯中毒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病人感到头痛、头晕,进一步出现恶心、呕吐、步态不稳,严重时意志丧失,进而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苯中毒时病人会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造血系统异常。对造血系统的毒性,是慢性苯中毒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1)早期血象异常;2)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继发性白血病。
【防护措施】目前苯在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仍大量使用,国家对苯的使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中国涂料行业行为准则》、《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4409-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1、《家具成品及原辅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等规范和标准对含苯材料的使用及苯的挥发量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中国涂料行业行为准则》中规定了禁止纯苯溶剂的使用。目前主要采用的防护措施有(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如在油漆及制鞋业中,以汽油、二乙醇缩甲醛、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薄剂或粘胶剂,以乙醇等作为有机溶剂或萃取剂。(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生产过程密闭、自动化和程序化;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3)卫生保健措施: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调查,检测空气中苯的浓度。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进行周密的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侵入途径】苯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47-80%)、胃肠及皮肤吸收的方式进入人体。
【急救措施】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所有的衣服及颈、胸部纽扣。腰带,使其静卧,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证肺通气正常,呼吸通畅。并且要注意身体的保暖。
2.口服中毒者应用 0.005 的活性炭悬液或 0.02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催吐,然后服导泻和利尿药物,以加快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
3.皮肤中毒者,应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头发。
4.有昏迷、抽搐患者,应及早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专人护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