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生产安全 > 事故调查报告

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社区“1·3”高处坠落重伤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

  2024年1月3日16时许,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社区某路26号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受伤。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充分发挥事故惩戒和警示作用,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办法的通知》(安委办〔2021〕4号)和市安委办的工作部署要求,区安委办决定对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评估,重点对《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社区“1·3”高处坠落重伤事故报告》提出的事故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估工作组织及开展情况

  由龙岗区安委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形成评估工作组。工作组依据《事故调查报告》,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核查、人员问询等方式,重点梳理评估了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事故发生单位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监管职责履行情况。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已及时向责任单位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本报告在综合评估工作基础上形成。

  二、事故责任人员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1.庞某,发包人,已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的要求对其处罚。经核查,已按时缴纳罚款。

  2.黄某,承包人和施工负责人,已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的要求对其处罚。经核查,因本起事故是一起30日内仅1人重伤的事故,参照原广东省安全监管局《关于1至2人重伤事故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粤安监函〔2015〕367号):“对于造成1至2人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一般不对事故发生单位给予罚款处罚”,故不对黄某就事故责任进行行政罚款处罚。

  三、事故责任单位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广东某工程有限公司,已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的要求对其处罚。经核查,已按时缴纳罚款,并没收挂靠费所得。

  四、事故责任单位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广东某工程有限公司已吸取事故教训,按照《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了整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担起外包施工项目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资质证书管理,规范资质证书使用制度,坚决杜绝违规出借资质帮助他人办理工程备案的违法行为发生。同时立即组织对备案报建项目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事故发生地相关部门汲取事故教训,强化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横岗街道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一是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通报事故情况、剖析事故原因,并迅速部署开展小散工程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作业特点和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压实施工单位、业主落实主体责任,合理安排街道执法人员、安全生产网格员工作任务,强化巡查执法,及时要求相关单位消除隐患。二是各单位落实了固定人员负责小散工程巡查,不得以轮班、顶替等工作方式;三是已将安全关口前移,加强备案资料、施工资质审查,加大现场抽查频次;四是加强了街道、社区两级监管巡查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业务专业水平,提升隐患识别能力;五是督促了业主、施工单位等主体监管责任,要加强对工人与班组的安全技术交底与现场监管。

  六、存在问题

  综合评估情况,本次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已执行到位;事故发生单位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已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责任传导弱化。街道对建设方主体责任约束力较弱,部分业主为省成本雇佣无资质施工队,安全协议流于形式。施工方安全员配备不足,监理单位对临时施工方案审核敷衍,街道检查时常发现防护设施缺失却难溯源追责。部分案例中,街道虽开具整改单,但未与行业主管部门形成处罚闭环,违规成本低导致问题反复。

  (二)巡查力量短缺。小散工程数量众多,且巡查工作对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部分社区巡查员人均需覆盖数十个项目,对隐蔽工程(如电气线路暗敷、结构加固)缺乏专业检测工具,隐患识别依赖经验。复查主要依靠人工比对整改照片,难以核实是否“真整改”。

  (三)宣教靶向偏差。街道安全培训多集中在开工前集中授课,但施工人员流动频繁,中途进场工人培训缺失。宣传资料文字多、图解少,文化程度低的工人理解困难。安全警示牌内容笼统,未针对具体工种(如电焊、高空作业)设置操作红线提示。社区虽建立微信群推送案例,但工人参与互动少,警示教育实效打折扣。

  七、工作建议

  (一)加强施工前培训提醒。将建设单位(业主)纳入开工培训范围,向业主发放备案指引、安全手册,组织业主观看一部教育视频、一个事故案例,扭转业主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现状。在项目备案阶段,向建设单位告知虚假申报、违规施工、借用资质等法律风险。对建设单位(业主)选用已纳入黑名单或履约(能力)评价较低的施工企业或施工人员的,备案受理机构通过电话对其进行风险提示。

  (二)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对发生安全事故、借用资质、安全管理不到位、不服从监管、不配合检查、安全隐患突出的项目,视情节轻重程度依法予以警示约谈、行政处罚、限制备案、吊销资质等惩戒措施。

  (三)提高执法效能从严处罚。提高信息流转效率,社区、部门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固定证据,将相关线索移交执法、纪委、督查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及时跟进查封、控停、约谈或处罚,严厉打击特种作业无有效证件上岗、未备案施工、拆分申报施工、超备案范围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加改扩等违法行为。

  八、评估意见

  经评估后认为,各单位均能依据区政府批复意见,对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作出相关处理,未发现不按规定落实责任追究的问题。各单位均能认真汲取事故教训,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的要求建章立制,落实事故各项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各被评估单位基本落实了事故调查报告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