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

提升易涝点应急处置能力!吉华街道践行“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治理模式

  在极端天气频发、基层防范应对能力挑战升级的背景下,根据街道“3·15”强降雨复盘会工作会议部署,吉华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极端天气条件下“镇自为战、村自为战” 三防工作机制,从事前准备、事中应对事后恢复三个方面着手,做好本辖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今年以来,街道累计成功应对2轮暴雨黄色预警及多次强降雨天气,实现零伤亡、小损失的防控目标。

  一、事前准备隐患排查与物资储备双管齐下

  拉网式隐患排查。组织专业机构对辖区21栋C3类房屋、 220 栋老旧房屋开展汛前“体检”,按风险等级分类建立一房一档,设置危房警示标识和围挡处理,确保“人进不了危房、危房住不了人”。同步推进地下空间管网清理,完成118.29公里重点路段雨水管渠排查、清疏。

  立体化物资储备。前置储备防汛物资,将小型三防物资设在河道、需转移人员的老村、积水易涝点旁,实现物资储备第一时间精准化投入使用。同时结合使用实际需求,更新物资柜设备,配备救生衣、救生绳、软爬梯、救生圈等继续防汛物资,确保防患于未然。

  二、事中应对快速响应与精准处置同步发力

  街道构建“3+1+N”应急力量体系 ——3支街道级应急抢险队(专职消防队、应急分队、水务抢险队)、1 支区水务管养单位,联动各社区网格员、物业安全员,实现3 分钟响应、15 分钟处置的应急网络。

  实现动态化监测预警,各积水、易涝点及河道、水库旁均配备实时监控接入智慧水务系统,动态更新水位数据,确保随时指挥调度。

  三、事后恢复:隐患闭环与长效管理双轨推进

  全链条隐患闭环,极端天气过后对排查出的老旧房屋、边坡、在建工地、河道设施等水毁安全隐患,建立发现-整治-验收台账,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雨后管网清疏确保排水通畅。

  常态化长效管理,推行积水易涝点一点一专班,C3类房屋围合管控,在建工地挂点工程师制度,推动机制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具体,实现长效化管理。

  基层防范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责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