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民营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筑牢基层医疗安全防线,近日,龙岗区宝龙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宝龙公卫中心”)组织了一场针对辖区内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专项培训。来自77家民营医疗机构的84名负责人及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现身说法、案例分析及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生命线上的关键角色
宝龙公卫中心负责人强调:“急救能力是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命线。”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在院前急救和突发医疗事件处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亲身经历引发共鸣
培训期间,某诊所负责人谢某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心脏骤停急救案例,强调了日常培训的重要性:“这次急救让我认识到,每一次培训都是实实在在的‘救命课’,而非简单的走过场。”谢某的经历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所有参与者,凸显了急救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法规与规范并重
宝龙公卫中心医疗监督部执法人员结合具体执法案例,详细解读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等相关法规中关于急救操作的要求,指出“急救不是想当然的行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专家现场指导
特别邀请的龙岗区第八人民医院急救专家易亚辉主任进行了专题授课,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操作细节、AED使用误区以及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法等实用技能,并通过模拟人进行实操演示,强调“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和避免盲目施救的原则。
培训成效显著
此次采用“理论+实操”双核模式的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参训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技能演练,由专家即时反馈指导。一位诊所负责人表示:“以前认为急救只是医院的事,现在明白了第一时间处置的重要性,回去后将立即组织全员复训。”
未来,宝龙公卫中心将持续开展辖区医疗机构人员急救能力的现场检查和指导,帮助诊所完善急救方案,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旨在提升民营医疗机构的整体急救水平,确保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通过不断的努力,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