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执行公开 > 执行过程公开

龙岗区循环经济和节能“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中期评估概述

  (一)中期评估的基本情况

  根据市、区工作部署,2018年5月,区发展和改革局对《龙岗区循环经济和节能“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本规划中期评估以规划提出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制造业结构面临转型、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循环化改造工作任务艰巨、绿色生活亟待变革、低碳发展标准有待健全”等存在问题与挑战为评估导向,以“单位GDP能耗、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500米站点公交覆盖率、生态用地比例”等约束性指标、规划重点工作以及重大项目为评估重点,全面梳理规划实施后龙岗区在产业绿色化、城市服务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和管理体系标准化等4个方面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工作开展情况,系统评估规划中期实施情况,针对性提出规划实施后期的对策建议,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中期评估的依据和方法

  评估依据。《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238号)、《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龙岗区“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方案》(深龙发改〔2018〕332号)是本规划中期评估的工作依据。

  评估方法。一是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对本规划涉及龙岗区循环经济与节能各领域全面系统评估的同时着力于规划涉及的约束性指标、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评估,明晰中期评估的主线和重点,更加关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评估的针对性;二是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聚焦“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的规划既定目标,对规划前期执行情况、成功经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同时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角开展中期评估,突出评估的导向性;三是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准确把握评估标准和发展态势,发展目标、重点工作等以定性分析为主,力求得出发展形势和前景的准确判断,主要指标和重大项目等以定量评估为主,客观反映规划落实情况,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突出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组织本规划涉及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等相关单位对本领域目标、任务、项目等进行自评估,同时专业研究机构作为第三方以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自评估报告进行深入评估核定,突出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三)评估结论和规划实施成效

  两年多来,我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本规划要求,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力求实效、先行先试、鼓励创新”为原则,围绕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的总目标,科学谋划、持续推进规划实施工作。对规划提出的13项主要指标和20项重点工作进行逐级分解、逐项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体判断,经过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规划中期实施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规划后期总体目标实现奠定了扎实基础。规划指标中期完成率约达70%,4项指标提前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16项重点工作按规划要求顺利推进,重点工作中期完成率达80%。

  二、规划实施的具体成效

  (一)产业绿色化特征日益显现

  以实施本规划为契机,我区科学把握新常态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和力度,积极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加快制造业绿色升级、深化工业企业碳排放管控,有力推动了二产内部结构优化,产业绿色化特征日益显现。

  1.低碳型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我区全面落实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产业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龙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三大低碳型新兴产业。2015年-2017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20%,约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速。

  全区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导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开展清理淘汰低端企业专项行动,积极安排区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3.循环型服务业加快发展。

  绿色物流方面,依托平湖物流总部基地,推动实施了传统仓储物流向高端供应链物流转型升级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现;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推广电动物流车应用,并在海吉星等物流园区、大型商场配建充电桩。节能环保服务业方面,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在LED照明、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进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

  4.制造业绿色化水平提升。

  我区积极推进辖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积极落实国家“电机能效提升计划”等能效对标、升级改造工作;对全区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进了万家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建立在线能耗监测报送系统;推进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循环低碳水平迅速提升,合理布局园区产业空间,构建合理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强化污染物处置及综合利用,加强园区智慧化管理。

  5.工业企业碳排放管控持续深化。

  通过碳排放管控,促进重能耗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工业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且企业利用市场化手段获得了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城市服务绿色化持续提升

  以建筑、交通、能源等城市基础服务领域的绿色化为重点,持续推进城市层面绿色服务供给,城市服务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

  6.城市建筑绿色化成效显著。

  全区有序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工作,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有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按照高星级(高等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提高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建筑等级。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明确了我区建筑物拆除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再生产品使用要求,将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纳入市、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辖区建筑废弃物减量和再生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7.城市绿色交通稳步推进。

  我区加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已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交通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统筹推进辖区断头路打通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深圳外环高速、东部过境高速等项目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2017年全区已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并持续推进出租车纯电动化、物流货车等工具车电动化、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试点等工作。充电桩配套建设方面,督促各类停车场按相关要求完成充电桩的配建工作,要求全区新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物和社会公共停车场须按停车位数量的30%配建充电桩,已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物和社会公共停车场按不低于停车位数量的10%配建慢速充电桩。

  8.城市绿色能源体系不断优化。

  分布式光伏能源推广方面,全区以产业园区、公共机构以及社区家庭为重点,多层次推进分布光伏能源应用。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方面,全球最大、标准最高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东部环保电厂已开展主体安装工程,优化能源利用方面,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

  (三)生活方式绿色化稳步推进

  以生活垃圾分类利用体系、餐厨垃圾循环利用、绿色生活宣传等绿色生活方式相关领域为重点,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生活方式绿色化稳步推进。

  9.生活垃圾分类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垃圾分类减量方面,全区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引入规模化、专业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在全区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生活废弃物互联网常态化处理模式;再生资源园区建设方面,依托东部环保产业园等重大市政项目推动资源再利用园区建设,目前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园区将逐步构建“龙头企业主导+个体回收+回收基地+信息管理”生活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再生资源产业创新方面,出台了创新平台认定扶持政策,有效激发了全区再生资源产业创新动力。

  10.餐厨垃圾循环利用成为全市标杆。

  我区不断扩大餐厨垃圾收运范围,处理量居全市第一、占全市三分之一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在各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及设施建设进展情况评估中,排名全市第一。

  11.绿色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区发改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协会等制定了每年度的节能宣传活动方案,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在普及碳账户、绿色建筑、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低碳生活技巧、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在学校、社区、公共机构、企业等地方开展多场科普、培训等系列专题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倡导绿色出行,因地制宜完善提升绿道设施,新增龙城公园绿道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将我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及运营划分为两个运营服务区,方便市民使用。

  (四)管理体系标准化不断完善

  以固定资产节能评估与审查和政府绿色采购为重点,从源头把控具体项目的能源消费关,并形成了政府采购的绿色导向作用,初步建立了绿色循环低碳为目标的政府管理体系标准。

  三、 加强规划实施的措施

  下一步,区发展和改革局将继续做好本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工作,进一步推动各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探索我区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龙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一是结合新形势,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东进战略等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区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优势和特点,以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紧约束问题为核心,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循环经济与节能统计体系、管理体制、资源利用体系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机制。

  二是对我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相关性进行全面分析,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探索区级层面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方案,建立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协调关联的综合控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和低碳化转型升级,将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纳入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目录,强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级,抢占可持续发展制高点。

  四是以我区轨道、公交、慢行车道、绿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构建城区绿色交通网络,从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效和排放标准入手,强力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严格落实新建建筑100%节能达标规定;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过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示范作用,带动我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低碳化。

  五是区发改局会同各相关部门牢牢抓住工作重点、难点,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监督协调机制,对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对照、逐项落实,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本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