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至“十三五”中期,11项主要指标均已完成中期目标,其中5项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6项指标进展顺利。其中,3~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100%,超额完成规划目标(98%);国际化学校已开办3所,正在推进2所,已达到规划目标(3-5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达10.8%,已达到规划目标(5%);外教总数为41人,已达到规划目标(>30人);累计认定347所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72.3%,已达到规划目标(60%)。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至2018年底,《规划》明确的十三项主要任务整体进展顺利。全区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国际大学”的全序列教育链条,整体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1.学前教育普惠性、规范化显著加强。至“十三五”中期,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0.73%,超过了市里的要求(60%),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政府产权幼儿园自2016年以来为学前教育提供了9000多个公益、普惠的学位。办园管理体制向多元化发展,深化公办幼儿园改革,成立了龙岗区幼儿教育集团,推动发展薄弱幼儿园提质升级,实现管理运营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2.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学位供给明显增加,2016-2018年9月底,累计新改扩建20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31650个学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计达179所。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全区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100%通过标准化学校复核认定,优质学校占比达93.96%;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较大,“深圳市优质民办学校”数量约占全市1/4;教育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龙城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与国外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化合作。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在原特区外率先建立了“一级办学,一级管理”的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区学校在教育投入、设备配置、师资配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五个统一”。
3.高中教育多元化、协同化、特色化发展。普通高中普遍涉及科技、艺术、体育、外语等多个领域,基本实现校校有特色。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有力促进了全区公、民办学校的协同优质发展。全区现共有国家级、省市级足球特色学校51所,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成效突出。
4.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明显。中外合作办学成果显著,至2018年9月底,全区共有3所高等教育学校入驻深圳国际大学园并开办招生,在校生共20776人。2017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式开学,2018年永久校区主体工程全面封顶,在校生292人;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校生4321人,毕业生268人,省内录取分数连续三年最高。2018年深圳信息技术学院首招应用型本科生,在校生16163人。
5.职业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有2所市办高职院校、2所区办中职学校、1家公办职业训练基地、30多家民办培训机构。市属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和区办的龙岗职业技术学校、龙岗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发展良好,四所职校2018年毕业生共计8976人,其中有1889人留龙岗就业,为龙岗产业发展输送了一定数量的技能人才。龙岗区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初步建立起“工学结合、共建基地、产学互动、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推动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增设了相关专业,产教融合发展持续加快推进。
6.特殊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我区建立了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至2018年6月底,我区共有特殊教育指导中心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新校选址坪地),特教班3个,资源教室学校9所,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5.11%。
7.师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教师规模明显增加,2016-2018年,公办学校教师队伍以年均近1700人的速度递增,至2018年9月底公办中小学教师达1.27万人,其中在编教师占83.46%。师资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较2015年增长了2倍。截至2018年12月底,龙岗区共有副省级以上高端教育人才172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7人,省特级教师36人。师德师风家长满意度高,全区教师家访率、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普访率均达到100%,在2018年近32万家长参与的专项调查中,全区师德师风满意度为99.56%。
8.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初步推行学位房锁定制度,积分入学制度初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启动4所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引进名校办名校2.0》规范出台,依法办学成效突出。基本构建三类督学为核心、以三级管理架构为运行机制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新模式,创建全国首个县域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LSA)。推进智慧教育改革发展,建成“四位一体”智慧教育架构,依托龙岗数字教育四期项目打造“智慧校园”样板校。
9.重点项目进展基本达到预期。《规划》明确的41个重点项目基本按照进度预期推进。至2018年9月底,已竣工项目20个,正在推进的项目14个,两者合计占比达83%。暂缓推进的项目7个,所占比重为17%,均为义务教育类项目。如坂田街道第二初级中学、红朱岭片区旧改学校、坂田第七小学新建工程、布吉街道石芽岭小学、下李朗小学扩建工程等项目因用地问题未解决而暂未开展;布吉街道水径九年一贯制学校、龙福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涉及法定图则调整尚未落实。
三、规划实施后半期展望
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除5项已提前完成的规划指标外,其他6项指标预计到2020年绝大部分可完成,还有部分指标会超额完成,如新增公办学位总量将大大超过规划的4万个目标。
四、深入推进规划实施措施
1.提高公办幼儿园建设服务水平。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规划,梳理建立新改扩建、收购公办幼儿园的明细工作台账。积极挖潜,分类推进,成熟先行,积极开拓公办幼儿园供给渠道,以新建公办幼儿园、回收政府产权民办幼儿园为主要路径,结合相关资源合理补充拓展其他路径。探索政府产权幼儿园委托办学、国有企业利用自有资产办园、村集体幼儿园转型等多种方式,提升公办幼儿园服务能力。
2.大力缓解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需矛盾。强化“区学位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实施保障,将落实规划目标和前瞻性规划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动学校项目建设,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加强教育、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部门协作,针对近期学位紧张的学区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用地。进一步完善积分入学政策,创新企业员工子女入学体制机制,缓解需求压力。
3.促进民办学校扩容提质发展。加快制定和落实新一轮“民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民办学校加快发展,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办学管理、质量检测等,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打造一批优质民办学校,创建民办教育品牌。规范民办学校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完善教师发展机制、在岗提升机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协同发展。
4.推进教育发展质量品牌升级。充分发挥龙岗区作为基础教育大区的优势,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名校和品牌培育计划,推动由基础教育大区向基础教育强区转变。加快国内国际高端教育品牌落户,加强区、校合作,探索创办知名大学附属学校。深入推进深圳基础办学合作体制改革实验区建设,吸引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提升整体品牌效应。
5.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联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政府统筹规划,摸清家底、找准方向、精准施策。同时,全力做好与市、区职业院校的对接,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和校企全面战略合作,促进人才供需匹配;制定配套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特别是鼓励引导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直接兴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拓宽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形成政府搭台、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联动格局,提升全区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6.做好优质教育前瞻性规划布局。高度重视和研判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及非常住人口市民化趋向,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和教育高地为目标指引,深入落实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原则,在教育事业中加强前瞻性规划和近、中、远期建设实施计划,相关设施建设规模、结构和布局应逐步接近实际人口需求,逐步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保障覆盖面,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