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黎志芬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大凤老屋围保护与综合整治提升项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文物保护事业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大凤老屋围”即区政府2012年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凤山围屋”(以下称“凤山围屋”),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凤山围屋位于园山街道大康社区大凤村,在区政府2012年《关于公布龙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的通知》(深龙府〔2012〕5号)中被列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凤山围屋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属于清代建筑,是“百战英雄”廖来和“百战战士”廖力田等人祖居。
凤山围屋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倒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抢险加固已迫在眉睫。加之在历史文化旅游需求快速集结的当前,文物应当以一种充满“烟火气”的形式继续活态传承和发展。为此,我区启动了凤山围屋保护及活化相关工作。主要有: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10月,因大部分业主、居民小组和社区工作站对凤山围屋活化利用意愿强烈,在园山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街道公共事务中心牵头,会同大康社区工作站及大凤居民小组,专门成立了凤山老屋活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每周组织调度会,推动前期房屋确权、统租、方案编制等工作。
(二)编制活化策划方案
2021年12月,园山街道委托编制了《凤山老屋活化利用策划方案》,探索以文物活化为基底的社区文化建设新模式,经过实地勘察走访当地的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等,提炼出“凤山围·人文堂”的主题,拟打造以家族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社区精神堡垒、以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最终形成以古色(凤山围屋)+红色(大康革命老区)+绿色(园山风景区)三色融合的文旅高地。
目前该方案经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园山街道多轮沟通,已基本成熟。
(三)推动提升项目立项
2022年3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将凤山围屋改造提升项目纳入政府投资项目与区发展改革局进行沟通,区发展改革局表示原则支持,并建议结合经营城市理念推进项目建设。
5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开展凤山围屋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向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以及园山街道征求意见。
7月19日,区领导召开专题研究会,会议原则同意对凤山围屋开展基础修缮,同时要求结合周边城市更新等实际条件,学习借鉴上海等地区文物保护利用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积极探索引入社会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建设运营的新模式。
当前,我区已正式启动该项目立项,拟由政府投资1826万元对凤山围屋开展以抢险加固为主的文物保护工程,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二、下一步计划
针对区人大第20220108号建议中的内容,接下来,我区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如下:
(一)消除凤山围屋安全隐患
因目前凤山围屋未纳入统租范围,接下来将由园山街道在取得该老屋使用权的基础上,以保安全、保基本为原则,对文物本体开展修缮。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照《政府投资条例》及《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提出项目立项申请提交区发展改革局审批。
(二)开展凤山围屋活化利用
一是开展凤山围屋的活化利用工作。以“经营城市”理念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行性。同时,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统筹考虑项目的规划设计、主体改造、室内装修、周边配套、后续运营等,提前甄选后续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并深度参与项目的前期工作,避免实施及运营阶段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如后续由城市更新实施主体落实凤山围屋的修缮及活化利用,我区亦将积极指导相应工作的开展。
二是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凤山围屋所在的城市更新单元为意向项目,因存在合法用地比例不满足60%、村集体尚未表决更新意愿、权利人核实等工作尚未开展等问题,近期难以满足城市更新门槛,目前暂未向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申报计划。考虑到项目周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我区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居住地文化与生态质量,促进园山片区产城融合发展。
(三)规划文旅融合特色组合
大康社区拥有以凤山围屋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有山子下伏击战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园山风景区等生态资源加持,可规划的文旅资源内涵十分丰富。我区也将找准发展定位,突出文化品牌,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多元活化的最佳路径,努力打造特色区域文化。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文物保护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此函。
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