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区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诸多不平凡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上看,我区劳动工资情况依旧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2008年劳动工资总体情况为: 年末从业人员为276992人,比上年同期(下同)增加21471人,增长8%,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2748元,增加185元,增长7.2%。
一、2008年劳动工资基本情况
1、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基本情况
从国民经济行业组成看,制造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增长较快。我区制造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210951人,增加18724人,其从业人数依旧占据二十大行业首位,为76.16%。我区教育行业,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较为稳定,教育行业为8837人,增加179人,占总体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3.1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6099人,增加62人,占总体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2.2%。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行业为20766人,增加1652人,占总体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7.5%。
从经济类型组成看,其他经济单位中的外商投资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增长较快。2008年我区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58648人,增加3308人;集体经济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3850人,减少471人,其从业人数占总体从业人数较小且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214494人,增加18634人。2008我区总体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增加21471人,为此其他经济从业年末人数的增加是总体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而2007年其他经济单位中的外商投资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16991人,2008年为43364人,增加26373人,因此,外商投资是增加就业岗位的关键因素。
2、工资水平基本情况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工资水平,2008年我区整体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2748元,增加185元,增长7.2%。制造业月平均工资为2371元,增长12%,但工资水平仍然低于整体工资水平。
月平均工资较高的行业是:教育为6373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6216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为6509元。教育行业,卫生行业和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行业的月平均工资与2007年月平均工资水平对比,较为稳定。农业的月平均工资水平为1790元,为各行业最低。
各行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览表 |
|
行业 |
月平均工资(元) |
农、林、牧、渔业 |
1790 |
制造业 |
2371 |
采矿业 |
1239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4638 |
建筑业 |
306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27 |
批发和零售业 |
2875 |
住宿和餐饮业 |
1909 |
房地产业 |
357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114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19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011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6216 |
教育 |
6375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
4835 |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
4429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6030 |
从经济类型组成看工资水平,2008年我区国有经济单位月平均工资增加36元,增长幅度不大,相对稳定。集体经济单位月平均工资增加593元,增长幅度较大,但由于其从业人数占总体从业人数较小且呈减少趋势,所以其平均工资的增长也不是带动我区工资水平增长的关键要素。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口数占总体从业人数的77.44%,其月平均工资增加263元,增长12.23%。因此,其他经济单位工资水平增长是我区整体工资水平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制造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占总体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76.16%,但其工资水平仍然低于整体工资水平。我区制造业工资水平较低的基本原因在于我区制造业单位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制造业中的某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月平均工资达到7000元以上,为此,我区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希望往后其能成为工资水平新的增长点。
2、2008年我区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为276992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288186人。年末从业人员比年平均从业人员少11194人,由此可见,我区2008下半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从业人数有下降趋势,预计2009年失业人数将有所增加。我区必须大力发掘增加新的就业岗位,防止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外资企业进驻龙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以此带动辖区平均工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我区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
3、企业要认真贯彻实施好新的《劳动合同法》,完善企业人事管理,降低企业劳动成本。从新员工入职,工作期间管理到员工离职等系列流程中要建立管理和规范体系,避免和减少劳资纠纷。要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特别是对员工绩效考核与评价和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构建法、理、情的有效管理机制和模式。促进员工的稳定性、长期性和积极性,从而高效创新地为企业服务,推动人力成本的降低。
注:本文数据为618家重点单位,未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