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消费持续成亮点 工业依然不乐观

  1-5月,龙岗区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势头,工业、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财税五大经济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均企稳在10%以上;工业和财税收入增长缓慢,值得关注。(注:下文中含坪山新区的数据已标注,未标注的均为不含坪山新区的数据)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消费保持高位运行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5.94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由于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新进驻了一批工业原料批发企业,带动限额以上批发销售总额同比猛增206.5%,在此因素刺激下,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78.8%,增速比上月提高17.4个百分点。

  

2010年1-5月商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1-5月累计
(亿元)

累计同比增长
(%)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5.94

17.8

1.批发零售贸易业

123.68

17.5

2.餐饮业

12.26

21.0

二、商品购进总额

91.34

30.3

三、商品销售总额

119.92

78.8

1.批发

67.89

206.5

2.零售

52.04

15.8

  (二)投资继续稳步攀升

  龙岗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89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因没有新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而持续低迷,仅增1.4%,与上月持平;更新改造同比增速由第一季度的29.6%稳步攀升至49.1%;其他投资表现突出,增速达到85.6%。投资各指标增长情况请见下式:

  基本建设 88.3亿元 增1.4%

  房地产开发 39.4亿元 增36.9%

  更新改造   9.8亿元 增49.1%

  其他投资   2.4亿元 增85.6%

  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在1-5月份快速下跌。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销售套数分别同比下降55.2%、26.8%、55%,比上月降幅继续扩大11.9、19.6和13.2个百分点。而商品房销售均价13594元/m2,比上月再增150元/m2,房地产市场风险依然很大。(此段数据含坪山新区)

  (三)出口形势逐渐好转

  全区出口总额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全市

  平均水平低6.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出口各指标增速与全市增速的差距请见下式:

  龙岗区   增速比全市

  出口总额 86.10亿美元 增13.4% -6.1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 50.65亿美元 增16.5% -18.1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 35.27亿美元 增12.3% -4.2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正在金融危机的创伤中缓慢恢复,外贸出口也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区对外贸易出口在各项有利政策的刺激下,抓住机遇,重振元气,增速从第一季度开始便企稳在10%以上。虽与全市增速相比差距较大,但其稳健走势仍预示着外贸出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逐步回暖。

  (四)工业生产不容乐观

  截至5月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2.32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89.59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市八区中排名第三,增速第七,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五)财税收入小幅增长

  全区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小幅增长8.42%;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支出6.4亿元,同比增长27.4%。

  截至5月底,全区税收收入总计15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小幅增长4.1%;其中工商税收收入合计153.08亿元,同比增长5.1%;全区国税收入总计93.3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增值税完成入库88.17亿元,同比增长0.7%。全区地税累计收入63.66亿元,同比增长4.9%。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市里要求,我区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522亿元(不含坪山新区,含坪山新区共618亿元),增长16.6%。1-5月全区累计完成投资139.89亿元,仅占投资任务的27%,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要在剩下的时间内完投资任务,压力非常大。

   三.建议和措施

  (一)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鼓励和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小巨人”,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扶持具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大对创新型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发动企业参加银政、银企座谈会,搞好资金、项目和企业的对接,尽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二)加强重点园区和项目的带动作用

  重点抓好新能源基地、宝龙高新园区、高桥工业园、华大基因、星河雅宝等项目的培育建设。对新引进项目要坚守准入门槛,强化安全生产、环保、能耗等“硬约束”,将有限的基础资源配置到技术含量高、耗能少、污染小、税收贡献大的项目。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增强产业导向目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严防低水平置换,抑制落后产能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