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结束后,龙岗的大运场馆一度归于沉寂,但仅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维护费用每年就高达6000多万元。
该如何破解“后运动会”难题?几年来,龙岗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让后大运时代沉寂的体育场馆“活”了起来。
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龙岗举行,作为主场馆与大运村所在地,龙岗第一次亮相在世界舞台之上。为充分利用好“大运遗产”、为市民造福,龙岗区委区政府努力推动大运中心由“代管”平稳过渡为公开选聘社会机构市场化运营。
早在2013年初,龙岗区创造性地采用竞争性公开选聘运营商的方式,确定由佳兆业集团以总运营商身份对大运场馆进行运营管理,盘活了大体量场馆资源,努力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被国家发改委作为PPP项目案例列入经典项目库,并被国内很多城市复制。
近年来,随着NBA、WTA、ATP深圳公开赛、法国超级杯、世界无人机锦标赛等一系列高端体育赛事及天猫“双11”晚会、张学友演唱会等高端演艺活动在龙岗精彩上演,龙岗人在大运中心得以尽享文体盛宴。
据佳兆业集团介绍,刚接手大运中心时,每年的人流量仅为10万人次左右,活动全年也仅有一二十场。如今,大运中心每年举办各种赛事活动达上百场,参与活动达上百万人次,增长近十倍。
高端赛事使深圳大运中心在近年逐渐成为龙岗的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体育院校、机构进驻当地:
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全球第一所全日制足球学校宣布落户龙岗
龙岗区还引进了国家女子冰球俱乐部并成功承办北美冰球联赛、协力建设2022北京冬奥会冰球备战中心。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北冰南展”的号召,全力打造深圳冰球产业新城名片
五年来,龙岗区整合相关资源,着力加快“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近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接近1.2平方米,“十五分钟公共体育服务圈”已初步形成。
一场运动会改变了一座城。以场馆运营创新为基础,以引办高端商业赛事为突破口,以培养体育人才为核心,龙岗区已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