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 > 文化事业

《觉醒年代》里的《新青年》,深圳也能看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c位”《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前沿阵地,最先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是中国近代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在深圳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着《新青年》的原件。

  馆藏文物

图片

封面

实物:《新青年》杂志

年代:1918年4月15日

尺寸:长24.7cm,宽17cm

出版社:上海群益书社

纸张:道林纸

印刷方式:铅印

图片

目录

图片

封底

图片

  封面印章——胡哲谋印

  胡哲谋,浙江宁波人,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学生,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英文杂志》的第三任主编。他是茅盾在北大读书时的同宿舍同学,茅盾曾在《我的学生时代》里回忆舍友时写到他。这本《新青年》是胡哲谋的藏书,因此盖有胡哲谋印。

  文物闪光点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促使人们对如何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行反思,先进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仅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难以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招揽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知识分子齐聚北大红楼,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他们以激烈的笔锋向封建主义思想进行鞭辟入里的批判,掀起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一众文学大师因启蒙大众的共同信念走到一起,成为《新青年》的同人编辑,又因为不同的学术背景和政治追求,常常为具体的编辑方案展开激烈争论。

图片

图源:《觉醒年代》

  《新青年》杂志群星争辉,在当时的中国推动了石破天惊的思想启蒙,也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璀璨的名篇。

  馆藏新青年出版于1918年4月15日,北大同人编辑时期,记载了多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经典之作,如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李大钊《今》、周作人《皇帝之公园》、傅斯年《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等等。

图片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道:“‘死文言决不能产出活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作国语的文学。”号召坚决地与落后的旧文化展开交锋。

图片

  周作人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皇帝之公园》,同样刊载在这本杂志中。标志着他的白话文写作技艺以及翻译艺术的进步。

图片

  李大钊在他的文章《今》中这样说道,“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大师亦是凡人,不得不随波逐流。他们看清了民国政府的黑暗,却怀着乐观的心境、务实的态度勉力前行。

  欢迎来到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一睹《新青年》的风采!

  深圳市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欢迎预约,免费参观。
  (1)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

  预约电话:0755-28908759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新生路104号

  (2)龙岗区党群服务中心分馆

  预约电话:0755-28261970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清林路41号龙岗区党群服务中心1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