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单位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实施,在总设计师制运行、重点片区规划研究和统筹开发上持续用力,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市职教园为依托,创新重点区域总师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职教园片区创新实践总师负责制下的总体设计机制,对片区规划设计、咨询策划、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提供全周期、多方位技术支持。一是提升片区项目在总师机制下的全周期全链条集中管理和精细化导控;二是突出一体规划、一体审批、一体施工,实现对片区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技术统筹;三是引入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模式,最大限度集成各方优势资源,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目前,市职教园项目已完成市级重大项目申报和一期公共配套设施立项工作。
(二)以区域研究为路径,进一步提升城区规划能级。一是持续推进《龙岗区重点片区近期建设用地周边配套保障提升工作》《深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发展规划》《深圳国际低碳城碳管理导则》等规划研究,构建区级重点片区配套设施品质提升指引,为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提供规划支撑,为龙岗未来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二是全面梳理坂田片区、平湖片区相关规划成果,推动坂田片区、平湖片区整体建设,识别和打造一批形象关键节点,推进《平湖片区高标准规划设计》。三是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扩容,根据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有关任务要求,探索将园山、横岗、宝龙、龙岗街道等周边重要功能版块纳入范围,拟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扩容至约67平方公里。目前,我单位正开展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四是推动宝龙科技城纳入市级重点区域,相关资料已于2024年2月报市总指办。同时积极做好汇报准备,会同相关部门形成了《宝龙科技城申请纳入市重点区域工作汇报》。
(三)以片区统筹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品质。一是加快落实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区工信、科创、更新、土整等部门,召开三年行动计划调度会,研究推进大运中心提升改造、国际大学园重点地块谋划等工作,基本完成上半年任务清单。二是统筹国际大学城总部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形成《国际大学城总部经济集聚区实施方案》及“五个一”清单。三是加大平湖北统筹协调力度,实施罗山片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平湖北九年一贯制学校、平湖片区公园群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四是围绕三棵松科技城重点项目,上半年召开3次三棵松专班组长会、4次副组长会和7次办公室会议,推动22板块77个事项,协调解决了59个规划建设问题和企业诉求。五是会同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区城投集团等研究低碳城重点项目纾困路径,争取早日恢复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署在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设计师制方面:总师工作统筹挑战较高,存在部分项目情况复杂、技术难度高等问题。政策扶持方面: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全市唯一以绿色低碳命名的市级重点区域,但产业导入与低碳城的定位有所错位,缺乏市级重点绿色低碳项目和市级层面差异化的绿色低碳相关扶持政策。科创产业关联方面:目前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创要素与龙岗区制造业大区和产业大区的关联度不够紧密,科创要素与周边企业的技术研发、产业环节需求存在脱节。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单位将按照高质量推进“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大力提升片区规划研究水平,持续完善城区公共配套和功能,抓好大运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三棵松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一)优化提升片区规划研究。一是持续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平湖片区等区域的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推动重点区域各项规划的转化和实施,统筹做好产业、科创、交通、市政等各类专项规划与战略规划的衔接落实,加快转化实施一批有明显成效和示范作用的项目。二是编制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扩容空间研究成果并推动相关审批工作,将周边高能级产业、科创、公配等版块纳入扩容范围,进一步提升大运功能定位和发展能级。三是协助推进大运公园、活力共享中心、深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规划调整、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四是做好《平湖片区高标准规划设计》《都市核心区布吉新城高质量规划统筹》《龙岗中片区铁城融合TOD综合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研究,助力重点区域加快规划建设。
(二)持续完善城区公共配套和功能。一是协调推动深圳音乐学院封顶并开展精装修、大运天地项目投入运营,协调大运综合枢纽、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天安数码城四期、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等重大项目施工建设。二是依托平湖北部新城开发建设分指挥部平台,跟进罗山片区公配设施2024年实施计划项目落实情况,提升片区高品质配套供给能力。同时,聚焦片区产业发展需求,强化规划引领,借助智库力量对片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充分发挥三棵松科技城专班调度会机制,及时解决三棵松科技城开发建设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好三棵松科技城从空间到配套的全方位开发。四是依托碳管理导则成果体系,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绿色低碳评价-分析-决策机制,逐步推动碳管理导则体系形成常态化、可应用、可监测的应用体系,并计划于2024年第十二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发布片区低碳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