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水务工作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区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落实,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闻令而动,全力支持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春节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局于大年初二召回全部在外人员返深开展工作,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总体方案,成立了2个临时党支部和7个临时党小组,组建了6支防疫队,先后选派48名党员干部,赴高速公路卡点、社区、口岸、健康驿站参加一线防控工作,尽心尽责守护好深圳的“东大门”。曙明、李奔两名副局长主动领衔,带队赴龙城街道龙红格社区、布吉街道德兴社区组织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蔡研、曾探岸、鲁滔、金勇、徐锐、黄慧红、杜巧辉等7名同志主动请缨,参加一线防控工作半年多,表现优秀,受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表扬,其中曾探岸、鲁滔同志至今还在口岸一线,蔡研同志因事迹突出被火线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至今还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全局100名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慷慨解囊献爱心,共捐款4.6万元。积极落实污水处理费补贴、企业水费优惠等政策,共补贴企业排污费6481万元,优惠自来水费648万元,全面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二)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任务。2020年,是水污染治理从“全面消黑”向全面提质增效转变的一年,我区治水工作起步晚、底子薄、体量大,可以说任务特别重、难度特别大。尤其年初受疫情影响,存在无法进场、工人紧缺、材料匮乏等诸多实际困难,我们坚持目标不减、任务不降,在积极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持续掀起建设热潮,全年完成治水投资87.6亿元,完成正本清源小区改造780个,新建管网107公里、修复管网65.5公里,逐步补齐了治水工作的短板。我们发扬红旗渠精神,完成暗涵整治109段、41.37公里,打开了新生排水渠等76个总口,打通了大芬水分洪箱涵隧洞,啃下了许多过去没有啃下的硬骨头。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0条黑臭水体全面通过市级“长制久清”评估,780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销号,国考布吉河草埔断面、沙湾河翻板闸断面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省考西湖村断面年均值优于V类水标准,市考吓陂断面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画卷重现龙岗。我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
(三)长效管理,全方位巩固提升水环境管理水平。择优引入实力央企作为河道管养单位,进一步压实河道管养责任,全年完成巡河6.4万人次,处置各类涉河事件1854项,开展水质监测12134次。扎实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全面完成3824个小区签约移交,扎实推进首次进场工作,着力解决排水管网“最后一米”管养问题。及时印发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协调理顺城市更新区域面源污染治理机制,认真排查、整治和管控涉水面源污染。严密组织正本清源小区“六方”排查复核,全面提升雨污分流成效,从源头上治愈水污染顽疾。持续加强12座污水处理厂和11个分散式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完成横岗再生水管网及8座生态补水设施运营纳管,补水规模22万吨/天,有效改善10条河流河流水体水质。持续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河湖、排水、水土保持监管执法等专项行动,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7份、立案处罚37宗,决定罚款271.8万。落实“择优、创优、严管、重罚”要求,扎实开展水务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文明检查监督,对执行不力的参建单位约谈26次,发出督查通报9份,合同处罚177宗共计342.5万元,上报不良行为19宗,全面提升水务工程质量水平。
(四)聚焦中心,扎实推进服务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完成沙湾河截排工程市级立项并积极推动后续工作落实,全力推进雁田水库木古河流域、白泥坑片区水质保障工程建设工作,取消岗头水库等4座水源保护区(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万元GDP用水量同比下降4.3%。圆满完成全区40座小型水库纳管工作。主动担当,扎实推进深圳首例市政公用事业实施行政接管工作,顺利完成布吉供水有限公司临时接管工作,成功化解大布吉片区200万居民的喝水危机;继续推进南岭水厂整合接收,积极协调解决龙口、炳坑水库收不抵支问题,有效保障全区供水保障安全,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认真组织全区供水规划布局,启动沙湾二水厂二期扩建等水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供水三项工程建设,其中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第一批34个小区整体形象进度99%,第二批56个小区整体形象进度40%,不断提升片区供水保障质量。扎实开展防洪排涝防治工作,完成15处积水内涝点整治。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4.9平方公里,完成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68项。启动15个碧道项目建设,完成梧桐山河、神仙岭水库、甘坑-苗坑水库等3条碧道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亲水空间。
(五)完善机制,创新推动重难点工作落实。积极探索治水新模式、新战法、新路径,在全市首创“六方复核”等工作机制,倒逼正本清源整改成效提升,有效减少反复进场施工扰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升级“1+5+15+N”包河攻坚模式,丰富拓展包河攻坚清单内容,组建15个临时党支部和志愿者服务队,大力推进“大包干、全要素、扁平化、高效率”治水攻坚,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党建铸魂引领水污染治理攻坚》项目作为全区唯一案例获评广东省第八届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奖”。充分发挥河长办、海绵办、碧道办等机构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各级河长完成巡河1200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742个(项),在全市率先提前一年完成暗渠暗涵上盖及沿河建(构)物专项整治行动,市领导批示转各区学习借鉴我区经验做法。
(六)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树牢政治机关意识,常态化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高标准打造“五讲五有模范机关”,积极配合区委巡察,扎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完善基层党建,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重新规范化设置14个党支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依法依规完善工青妇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团活动,进一步紧密党群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推出28个主题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实现4个“秒批”事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业务素质大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全局人员综合能力水平。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去年共提拔重用11名科级以下干部(公务员2人<正科级、副科级各1人>,事业单位9人<七级管理岗4人、八级管理岗5人>),6名公务员职员实现职级晋升(公务员1人、专业技术职员5人),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修订完善局人事、财务、招投标、工程建管等40多项制度,开展谈话提醒46人次,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资金使用、全面压缩项目成本,有效减少财政资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