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 区政府工作部门

深圳市龙岗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龙岗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战需求,抓改革、谋创新、转作风、优服务,龙岗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效。龙岗区被国办秘书局列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地区”(全国三个试点区县之一),龙岗区政务服务中心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奖”荣誉称号、“2022年度深圳市商事登记优质服务窗口”,“个转企到店办”获2022年深圳市营商环境改革优秀案例,龙岗AI赋能平台入选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推广案例(唯一区县级平台案例),智慧龙岗基础运维团队在全球运维大会上荣获IT运维领域“2023年度风云团队”称号(全国唯一政府团队)。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减流程优服务,政务服务改革形成新亮点。优化推广“一杯咖啡办成事”服务模式,整体办理时限压缩46.6%,该模式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推出“秒批”事项86个,办理业务115万余笔,审批时限压减77.78%。全市率先上线移动审批平台,打破时空束缚和限制实现“随地审批”。上线全市首个政策补贴直通车涉企政策补贴项目,发放惠企资金超9300万元。全市首推“大湾区·视频办”“掌上云办”,建设“龙银政在行”服务网点,实现多渠道远程咨询、帮办服务。推出“小龙带您办”数字政务门牌,梳理109项高频事项办事攻略,提供个性化助手服务和统一办事入口。

  (二)着力树标准促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实现新进展。开展招商稳商优商政策“展销”直播、“送政策进园区”等“政府开放日”活动27场,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累计参与人次超21万;打造“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发布涉企政策38篇;编制区主动公开目录,“一站式”动态发布规范性、政策性文件400个、重点领域信息858条。

  (三)着力建机制提效能,民生诉求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组建7×24小时分拨处置队伍,建立“首办负责”、争议事项快裁、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平均处置时长压缩62.87%,满意率达99.55%。深化数据分析,编制周报、月报43期,发布“今日关注”203条,传递舆情、民生弱信号。完善“一网统管”平台功能,汇聚146类事件渠道,依据统一事项权责清单自动分拨、一派到底,准确率达90%,实现一个平台运转、一套标准处置;搭建政府巡查统一工作台,全面纳管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减少资料重复上传、审核超15.7万次,平台建设经验获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情况简报全省推广。

  (四)着力汇数据强赋能,智慧龙岗建设取得新成效。开放数据目录254项,开放数据量全市第一,建成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库,调用量3.8亿条次。建成龙岗AI赋能平台,形成6大领域31个应用场景,赋能交通安全等领域治理,推动全区骑行电动车头盔佩戴率提升10个百分点。初步建成区、街道中控平台,建成覆盖区、街两级的视频矩阵墙,构建“三防”应急、节假日保障等方面协同联动能力,支撑各级领导实时掌握最新情况与指挥调度。建设区CIM平台三维时空数据底座,汇聚BIM模型143个。升级区智慧办公系统,构建一文一档、掌上治理等60个模块658个功能点。组建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助力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发展。全市率先搭建算法训练基地,开放政府数据、算力和应用场景,研发完成20项算法成果,平均准确度超90%。

  (五)着力夯基础保安全,网络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以练促战,全力做好“深蓝”“粤盾”等攻防演练防护。建设安全漏洞扫描公共测试模块,提升网络安全应急防控能力。编制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规范,初步形成数据目录。全面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和清洗,发出质量报告3781份。编制《深圳市龙岗区党政机关信息化项目供应链安全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供应链安全管理工作。

  (六)着力提能力转作风,攻坚克难打造铁军新形象。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抓实理论学习,组织各类集体学习100余次,班子成员带队赴各部门街道调研50余次;开展“能力再提升、作风再优化,打造政数铁军”行动,明确25项重点攻坚任务,局“一把手”与各科签订“军令状”;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修订局采购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完善内控机制;完成局党总支届中补选,加强党务培训,夯实党建基础能力。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部署,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和市内先进城区,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需求牵引、业务驱动、重在应用,统一门户、一体协同、集约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12345+N”工作布局,抓落实、抓攻坚、抓创新,努力推动龙岗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事业取得新突破。

  (一)围绕线上线下融合试点,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全面推进试点工作,按照区试点方案要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应用创新,打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精品办事服务,做深做实“八个办”,为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工作探索“龙岗路径”。二是全力建好新的区政务服务中心,借鉴各地政务大厅建设经验,对标最好最优,围绕“智能客服”“智能导办”“智能审批”等环节探索智慧应用新场景,努力将新的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智能共享、便民高效的为民服务新标杆。

  (二)围绕促规范、优服务,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效,助力打造阳光开放的政务环境。一是规范办理依申请公开,推动“线上、线下”依申请公开“全流程”监管。二是强化主动公开,建立健全主动公开范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覆盖全面、分类规范、内容准确的政策文件库,丰富政策解读形式,提高政策惠民知晓度。三是强化党政机关新媒体监管,探索建立从账号开通、日常维护、内容发布、互动交流到舆情应对等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加强巡查通报,压实各主办单位责任,提升党政机关新媒体监管效能。

  (三)围绕民生诉求综合改革,持续强化机制能力支撑,着力构建智慧高效城运体系。一是完善事件分拨处置机制。完善权责清单,探索AI+分拨,减少事件流转层级,提高事件运转效能。二是强化数据分析治理。建立“民生诉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库”,发挥代表委员监督作用,聚焦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解决,实现“办结一件事”向“理顺一类事”转化。三是完善城区运行体系建设。完善区城运中心与各分中心多级协同联动机制,建立街道城运运行质量指标体系,推动“十统一”标准规范高质量落地。四是优化“一网统管”平台功能。加大经济、安全等领域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更好支撑循数治理、辅助科学决策;推进三小场所、特殊人群维权关爱数据库等业务模块建设。

  (四)围绕大平台大应用建设,持续政务信息化统筹,着力构建集约高效建设运营新模式。一是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编制全区信息化工作指引,推动厘清政府信息化项目与基建工程项目的工作边界;探索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智慧龙岗建设总体框架,围绕工作急需,实现信息化项目动态调整,更好发挥智慧龙岗在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作用;组织修订《龙岗区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入库评审制度,推进应用集成,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采购、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高效、协同、有序的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二是加快基础性支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CIM平台、智慧交通项目建设,优化完善中控平台、龙慧视平台,推动部门、街道梳理业务指标和需求,强化视频应用。三是大力培育智慧应用。探索智慧应用“揭榜挂帅”机制,支持和鼓励各部门街道根据实际建设专题应用,加强对成熟创新应用的复制推广。四是完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推动设立区级数据治理委员会,编制业务部门数据权责清单,明确数据归集、共享、安全等责任;探索建立资源目录,动态感知业务系统数据源变化情况,打造数据资源一本帐。五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完善机器视觉分析,拓展各类人工智能算法;深化政企合作,推进数据、算力和应用场景全面开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

  (五)围绕构筑全链条安全体系,持续加强安全机制及能力建设,筑牢全区政务网络及数据安全防线。一是加强信息化项目供应链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供应商清单,组织做好资格审查、保密协议签署等工作,明确供应商安全责任;制定信息化项目供应链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二是加强主动安全防护能力。开展全区重点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推进可信计算主机安全产品在全区党政机关计算机终端应用部署,建设区级国产密码应用资源中台,推进重点信息系统国产密码应用安全改造。三是强化数据治理与管理。对全区政务数据关键系统开展安全评估,完善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制度框架与措施,制定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计划,建立覆盖全区党政机关的政务数据日常维护及重大时期保障的通报预警、协同联动机制,提高对全区协同防御、风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

  (六)围绕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强能力、转作风、促廉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数铁军。一是推进理论业务大学习,制定年度理论学习计划,扎实推进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形式;持续开展“政数α讲堂”,推动全员学上级政策、学前沿技术,营造爱钻研、善学习优良学风。二是开展全员下沉深调研,健全调研机制,明确重点领域,组织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用三五天时间全脱产蹲在一线,跟班工作,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形成高质量问题对策。三是推动攻坚克难强作风,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完善领题攻坚、述责述职工作机制,围绕区委区政府及局重点工作、领导批示指示交办事项及专项重点工作,加强督办,推动重大工作高效落实。四是完善内控机制防风险,有序推进信息化项目管理、财务、资产、预决算等制度修订,全面梳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内控工作流程,完善各类工作流程图、表和工作指引,持续开展内部审计,扎进“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