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深圳市新一轮妇女儿童规划正式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龙岗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跨越争先的关键一年。按照龙岗区第五次党代会总体部署,2012年我区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龙岗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和优势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在引领广大妇女参与社会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在推动改善妇女儿童民生、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上有更大突破,在加强妇联组织、队伍、阵地建设上有更大成效,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搭建平台,统筹推进妇女发展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联合、联系、联动优势,把握妇女发展需求,构筑统筹推进妇女发展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一是精心组织策划“三八”系列活动,广泛深入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提高公众对新规划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实施新规划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加强对各类巾帼志愿者队伍的指导、支持和管理,促其积极发挥作用。抓住三月份“巾帼志愿服务月”的契机,组织队伍参加“巾帼志愿者誓师大会”;举办“巾帼志愿者精彩服务月”活动,组织发动各街道巾帼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巾帼服务的魅力和风采,为打造深圳“志愿者之城”添砖加瓦。三是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充分发挥社区妇女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女工流动学校以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妇女培训基地的作用,办好不同层次妇女的培训班,如妇女干部培训班、家庭教育培训班等,建立与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妇女教育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妇女社会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基层女性尤其是社区“两委”换届后的女性参政能力培训,使她们掌握政治参与和权利维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她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关注妇女民生,推进源头维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拓宽信访投诉、舆情分析、民情反馈渠道,完善妇女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统筹兼顾各层次妇女的需求和利益。一是重点推进源头维权,积极配合市妇联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参与性别平等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努力维护、有效增进事关妇女群体的公共利益,从源头上、法制上推动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二是不断深化维权工作的社会化程度,通过“妇女之家”科学整合维权资源,建立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为妇女提供综合维权服务,建立和完善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开放性、宽覆盖的妇女维权网络和体系。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六五”妇女普法规划,利用“三八”节、“六一”节等节假日和“5.15”国际家庭日、“11.25”国际反家暴日、“12.4”法制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三是充分发挥“12338”妇女儿童维权公益服务热线的作用,做好问题解答和矛盾调解工作。
三、弘扬核心价值,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城市文明提升
切实加强广大妇女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深圳侨报》以及互联网等媒体抓好宣传引导。一是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抓手,抓好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文明新风。二是以“巾帼建功”活动为载体,抓好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宣传推广、培育指导、典型带动,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彰显时代特色和榜样示范作用的“巾帼文明岗”,加强后续监督管理,在更宽、更广的范围促进职业道德和文明行风的形成。三是扩大社区德育中心、儿童友好社区的覆盖面,采取形式活泼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形式,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巩固基层基础,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妇联社会管理参与面
一是围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社会建设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妇女工作社会化。按照“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推进”的思路,针对各街道、社区特点因地制宜创建一批符合现代城市需要、具有区域特色、体现人文关怀的妇女儿童家庭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妇女社会工作领域。如针对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个人意识觉醒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情剩”问题,尝试在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立婚恋指导工作室,为单身男女提供专业婚恋指导和交友平台。二是在完善现有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上,与各类女性社团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妇女组织的整合,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外围组织体系,健全完善“枢纽型”妇联组织。三是充分发挥面向社区家庭和社区的“妇女之家”、面向少年儿童的社区德育中心、面向外来女工的“阳光女工”服务项目、面向单身青年的婚恋指导工作室等各类社工项目,以及各类行业协会、女性联谊组织和巾帼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将妇联工作手臂全面延伸,提高妇联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推动“妇女之家”示范点创建,发挥其示范效应抓好“妇女之家”规范化发展,通过推行日常管理“有专人负责、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计划总结、有档案资料”等“五有”制度建设促进“妇女之家”提档升级,并加强“妇女之家”项目管理人培训,为“妇女之家”配强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