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金融风暴在全球加深与蔓延的一年,极其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一年来,龙城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迎办大运的中心任务和“三保两抓”工作重点,以开展“管理、服务、创先”年工作为抓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大运,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工作回顾
一、以服务为手段,全力以赴推动“三保”工作
(一)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保增长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审时度势,优服务、清障碍,全力加大稳商扶商力度,保持了综合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980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5%;财政总支出3174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07亿元,同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6亿元,同比增长18.7%;1-11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0.27亿元,同比增长6%。
一是主动联系企业。按照“五个有”标准,全面启动企业服务计划,先后召开3次企业现场办公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积极扶持民科企业发展,帮助29家企业申报各类资金2807.5万元。通过搭建“龙城投资服务网”、产业推介会等高端平台,引进斯达高、广百、新大新等各类企业28家,高星级酒店中海大运酒店(暂定名)、珠江酒店(暂定名)进入项目前期筹划阶段。二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立项61 个,总投资额2573万元,四大变电站规划建设加速推进,7条市政道路完成建设,路网设施进一步完善;地铁3号线重大项目施工及深惠路景观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三是大力净化市场环境。全年,共查封取缔各类无证照经营场所2334家,查处占道经营、乱摆卖等约2500宗;疏导办证260家,使工商企业合法有序经营,增加了税源。四是全力打造特色街区。以规划商业网点为契机,深入开展特色街调研,晨光路“汽配一条街”初具规模。五是加强社区股份公司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股份合公司经营运作,提高居民小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杜绝了转地资金使用的违规现象,完成社区股份公司财务收支审计项目2个。六是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共登记录入法人单位1983家,荣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全力以赴服务基层保稳定
一是深化大综管新格局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一岗双责”、下派专职副主任等“自选动作”,形成了龙城独有特色。在全街道划分出71个工作网格和517个单元网格,构建了892名综管员各司其职的大综管网格化防控体系。爱联社区大综管中心成为全区示范性社区大综管中心。受理居住证22.5万张,提前完成任务指标。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强力开展。全年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811宗,查处治安案件7154起,拘留违法人员1265人,强制戒毒68人(非龙城户籍),缴获毒品1081克。累计登记出租屋26.9万套,暂住人口25.5万人。向相关部门通报各类隐患7241宗,处理率达98%。征收租赁税费2023万元,同比增长14%。106个安全文明小区全部管理到位,物业投诉同比下降9.2%。老住宅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99.6%,爱联岗贝老住宅区被评为“全区优秀小区”。三是安全生产落实到位。依托大综管平台,对责任网格内的各类“雷患”进行了排查整治,共排查“雷情”1030个,整治1023个。强力推进“打铁”行动,全年共普查摸底违章搭建企业647家,拆除铁皮棚293家,拆除面积17万平方米。启动安全生产“全员培训计划”,培训企业150家,员工3万名。一年来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四是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处置。全年排查各类重大信访隐患132件,实行街道领导包案35件,成功协调解决越战退伍军人事件等重点信访案件38件。开展普法活动127次,创建新物业小区调委会28个,调解小组98个,受理民间纠纷3136宗,调解成功率达99%;接待受理劳动投诉、劳资案件和仲裁案件共计2428宗,涉及人数74102人,涉及金额 5399万元;开展了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工作,妥善处置了105宗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三)千方百计服务群众保民生
一是计生管理与服务扎实开展。全年街道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99.79% ,综合节育率达88.58%,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达94%,落实计划生育“四术”1964例。黄阁坑、尚景、五联、回龙埔4个生育文化中心被评为市优秀生育文化中心。二是“固本强基”有序推进。14个固本强基建设项目全面启动,目前已有8个完成建设施工。同富裕工程龙西富源路、五联社区道路竣工验收,五联扶贫厂房宿舍工程项目已立项申请。盛平、愉园社区创建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和区“星级”社区完成申报。三是居民就业再就业多渠道促进。先后承办3场公益性现场招聘会,累计组织辖区企业160多家、户籍失业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5000多人次参会,提供岗位4000多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20个,为127名户籍居民技能培训。四是弱势群体关爱到位。为各类困难群体提供救助资金约170.6万元,103户低保户家庭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426名老人得到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功能,正式启动“义工+社工”双工联动模式,社工队伍建设走在全区前列;街道职康中心当选全市唯一的街道康复服务示范点;“和谐龙城乐晚年”活动精彩不断,老干部健身秧歌队名列区第三届老干部文体展示活动总分第一,木兰拳代表队荣获深圳市第三届武术交流大会优秀风格奖。五是教育水平稳步提升。龙西、爱联、盛平等原村小改造有序进行,6家学校(幼儿园)通过区一级学校评估,盛平小学被评为“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六是公共卫生普及与疫病防治扎实有效。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重大食品安全实现“零事故”,禽畜免疫率达100%;“打击黑诊所”执法行动和工业区集体食堂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七是“三防”工程全面推进。争取市水利基金780万元投入河道、排洪渠应急工程,有效治理了部分社区内涝现象;18个危险边坡全部报建,整治速度和效果居全区各街道之首。
二、以大运为契机,全面推进重大项目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强力组织市、区18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引入项目管理理念,探索出“依法拆迁、效能拆迁、人本拆迁、公平拆迁、无缝拆迁、阳光拆迁”六大和谐拆迁模式,有力促进了大运工程建设。龙兴大道、中医院、北通道、龙盛路、碧心路项目签约基本完成,黄阁坑、友谊路、15号路、横岗污水处理厂、横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也正加紧推进。整个拆迁过程没有发生越级上访事件,创造了深圳拆迁史上的奇迹,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二是体育新城土地整备安置收尾顺利,保障了大运场馆建设如期施工。目前,体育新城首期拆迁签约基本完成,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约55.8万㎡,占98%。居民安置小区安置房分配工作圆满完成;工业安置区完成厂房施工约32万平方米,已引进企业6家。三是旧城改造步伐加快。20个旧改项目扎实开展,黄阁坑工业区升级改造正抓紧实施;地铁3号线集体工业置换地选址全面完成;回龙埔、岗贝旧改项目完成申报工作,新老西项目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四是全力推进文化体育产业建设。深圳龙岗陶瓷文化产业园正加紧进行整体装修设计,并申报深圳市第六届文博会分会场;陂头背片区体育用品商业市场已着手启动。五是大力营造人文大运氛围。编排独具龙城特色的“大运广场健身舞”,举办“社区文化月”、“文明礼仪伴我行”、“情系大运”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居民办好大运的“主场情结”。六是提高环境亮化水平。创建“最干净城区”,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中心城车行道全部实行机械化清扫,社区巷道清扫保洁实现市场化运作。“城市管理月”活动重拳出击,集中整治乱摆卖、乱停放、非法营运、噪声扰民等八大困扰城市管理的“顽疾”745宗。实施“绿色大运、生态深圳”工程。义务植树140亩,改造林相215.12公顷。七是铁腕查处违法建筑。全年组织拆除行动196次,拆除违法建筑233栋,面积35449平方米,需申报违法建筑10054栋,实际申报10052栋,申报率为99.98%。八是城市化收尾工作妥善处理。受理上报211宗原村民非商品住宅申请,发放施工通知书52份;五联、龙西用地问题基本解决。
三、以争先创优为载体,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机关效能
一是“争先创优”系列活动亮点纷呈。17个部门申报创建21个项目,其中,舞蹈《破·立》荣获全国第八届舞蹈比赛优秀创作奖,“盛平小学汉乐团”参加深圳市第九届少儿花会获民族器乐合奏第一名;街道计生协会被中国计生协和国际劳工组织授予“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特殊贡献奖”, “关爱留守女孩—亲情桥”项目,成为市、区计生创新项目,获得年度考核加分奖励;成功创建广东省“平安家庭”示范街道,财务管理中心荣获省级“巾帼文明岗”称号;“小小蒲公英 成长训练营”项目入选共青团广东省“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活动竞赛优秀方案。二是党群工作有效开展。社区、“两新”组织1276名党员参加第二阶段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顺利完成了龙城街道民营党委和街道机关党总支换届工作,全年共发展新党员77名,54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党群共建全面铺开,“两新”领域党的组织实现全覆盖,新组建工会261家,发展会员约1.2万人。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强化。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十多项制度,电子监察区街联网调试工作全面完成,街道机关干部职工队伍面貌有较大改观。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57项政府投资工程100%实行招投标,累计节省资金692.94万元;实行公务车定点加油和油补限额制度,节省油耗约5万元/月;及时处理、回复《龙岗民声》、民生热线投诉约420宗。四是人大、外宣、统侨、武装、双拥等工作全面进步。爱联、盛平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访群众16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件;宣传部门在区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近830余篇(条);民兵整组、退伍士兵预备役登记、专武干部民兵营长集训等全面完成,抚恤金、优待金按时足额发放;协调处理归侨侨眷来信来访8宗,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利益。
一年来,街道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产业结构单一,增长乏力。城市化之后,社区股份公司经营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自营经济缺乏盈利性、创造性,实体经济建设基本处在停滞状态。二是安全生产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改不及时,导致了一些问题和事故的发生。三是查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不少社区和居民仍然存在抢建行为。四是综治维稳压力依然很大。一些涉及规划、国土、建设部门的花园小区信访问题日渐突出,在街道层面调处难度很大。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