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 龙岗区各街道办

宝龙街道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宝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落实深圳市“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东进战略攻坚年”“作风建设提升年”的统一部署,确立“两轴两城一带”总体发展格局,各项工作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龙岗区建区25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落实深圳市“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东进战略攻坚年”“作风建设提升年”的统一部署,确立以宝龙大道科创发展轴、深汕路综合服务轴,宝龙科技城、东部高铁新城和绿色生态带为主体的“两轴两城一带”总体发展格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团结带领街道全体干部职工风雨无阻、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啃下了一些多年未能啃动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持续加固,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经济实力愈发强劲。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5.7亿元,增长20.1%,超全区2.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增长25.9%,超全区7.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亿元,增长8.4%,超全区0.2个百分点。

  ——重点征拆成效显著。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7条黑臭水体房屋征拆任务。顺利移交地铁14、16号线宝龙段年度施工作业面。完成历时5年未推动的老太坑土地整备任务,助推普罗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啃下了东部过境高速“鸭嘴鱼餐厅”拆迁硬骨头;十年“断头路”碧新路完成征拆,获评深圳市民生微实事三十强。

  ——改革创新取得实效。“阳光调解”模式获评龙岗区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99.3%,工作经验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全区首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忠哥调解室”荣获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钉钉签到+指纹打卡”社区矫正人员智能监管新模式入选龙岗十大基层改革“创新榜样”项目。创建“友善客韵丁甲岭”文明城中村示范点。建成全区首个集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户政管理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全区首创“人大代表调解日”活动,全市率先成立以人大代表命名的广东省人大代表汪桂花工作室,促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

  ——街道形象日益鲜明。推出全市首个街道级全套VI系统,“产城汇融•智造宝龙”街道官方宣传标语和形象徽标出炉。发布街道成立两周年宣传片和全市首个街道城区手绘地图。成功举办首届面向辖区群众的“宝龙力量”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微信公众号“活力e宝龙”荣获“龙岗区最具发展潜力微信奖”。

  一年来,街道聚焦“五大主业”,实现了“五大提升”,奋力开创了“五大新局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力明显提升,开创了基层党建新局面。

  思想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严格落实党工委会议和班子会“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专题学习60余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编印《学习与思考》52期。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成立10个新时代大讲堂和1所街道级党校,实现街道、社区、园区宣讲阵地全覆盖。研究出台“深调研”工作方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落实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

  党建水平稳步提升。制定宝龙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基层党建指明方向路径。坚持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在征地拆迁、治水提质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扎实推进“十百千”基层党支部建设,45个居民小组全部单独组建党支部,发展党员22名。“两新”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圆满完成“两个覆盖”第一阶段工作,479名非公企业党员亮明身份,成立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建成宝龙街道党建主题公园,7个社区党建标准化100%达标。微视频《初心》在龙岗区第十三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出台“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1+8”制度文件,实施25项具体措施。开展“我当网格员”、庆祝建党97周年等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展“强芯提质”工程,街道63个驻(挂)工作组189名成员,每周两次深入社区、居民小组开展驻(挂)工作,解决民生难题856条。开展“宝龙精神”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机关第七支部书记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机关第八支部党员获龙岗区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

  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全部整改到位。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恶劣影响。细化分解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事项44项。严肃执纪问责,全年党纪立案15宗15人次,排查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34条。深入纠治“四风”,通报纪律作风典型问题5起,给予相应处理10人。突出关键少数和重点人群,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专题警示教育12场次,开展谈话提醒561人次。

  队伍力量愈发强大。完成街道领导班子任期考察和配备工作,民主推荐3名处级干部,完成街道层面科级干部提拔使用12人次、转正10人次,选调及招聘公务员9名、职员9名。实行导师制,对68名新录(聘)用人员及岗位调整人员进行全方位指导。组织街道党员干部2500人次参加党性修养和能力提升培训。

  (二)聚焦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提升,开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宝龙重点企业服务的若干措施》,编制《宝龙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企业总表》和《宝龙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总表》,领导班子成员全年走访企业60余次130余家。举办10余场政策宣讲会和6次银政校企资对接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各类诉求50余项,为12家企业申请人才安居房189套。为60余家企业申办扶持政策80项,金额达8243万元。组织29家重点外贸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达成3300万美元意向交易额。成立宝龙街道工商联(商会),361家企业入会,数量居全区各街道之首。

  科技城竞争力不断增强。宝龙科技城纳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列入全市国家高新区首批扩容范围。完成项目总投资34.68亿元,完成率119%;高端产业投资27.63亿元,完成率171.2%。帮助160家企业申报国高。比亚迪锂电池、先进微电子等15家重点企业入选2018—2020年深圳市便利直通车企业名单。位于宝龙科技城的全国一线城市首宗“先租后让”产业用地挂牌成交。亚辉龙、科信通信投产,雄帝、核达中远通、贝斯达医疗大厦主体封顶,中广核工程大厦、钻通、金信诺等6个重大项目动工,普罗吉项目完成初勘。

  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在全市率先发放办公类历史违建“第一本房产证”。疏导违法建筑44.33万平方米,实现新增违建零增量、历史违建负增长,查违共同责任与规土专项绩效考核获得全区唯一双百分。深入推进征地拆迁攻坚行动,拆除各类建筑5.3万平方米,提供项目用地56.8万平方米。

  综合财政管理和集体经济运行更加规范。出台《宝龙街道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区率先实现财政资金请款全程“无纸化”管理。制定部门预算编制分配制度,预算执行率综合排名位居全区第一。在全区率先完成“三资”平台查询触摸屏对全部居民小组股份合作公司的覆盖,录入各类信息约6.7万条。出台《街道集体用地开发与交易监管议事规则》,制定集体资产业务流程图。审核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土地合作开发、重大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110宗,涉及金额6.91亿元。

  (三)聚焦平安稳定,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开创了和谐稳定新局面。

  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加大案件执法处罚力度,对293家企业处以罚款368.58万元。深入开展各类消防安全专项整治,6700余家“三小”场所巡查全覆盖,整治隐患2836处。查封57处“私宅办厂”。完成2300余栋出租屋电气线路入户排查;查扣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800台,拆除违规充电设施177个,查扣黑煤气874瓶;查封“三乱”企业87家,420余家纳入规范化管理。完善城中村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安装灭火球、远程用电监控系统、烟雾报警器1.89万个(套)。顺利完成同德社区福安泰工厂危化品仓库后侧危险边坡挡土墙抢险任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21场次、应急疏散演练135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火灾事故数分别下降20%和63.6%。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建设“一街一车一室”,建立食品摊贩“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丁甲岭市场和赤石岗生鲜肉菜市场升级改造。成立深圳市首支应急抢险义工队,在全区首次举办街道一级大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实战演练,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大局平稳可控。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等重大敏感节点的信访维稳任务,成功化解碧桂园观麓项目施工扰民等一批重点信访要案积案,全年没有发生因信访处置不当引发的恶性事件。扎实开展“物业管理整治年”专项行动,妥善处置金地名峰及中骏四季阳光花园业主群体性上访事件,物业信访案件同比下降29.7%。处理劳资纠纷案件3431宗,涉及金额1.16亿元。成立诉前联调对接工作室,建立短、平、快的纠纷调处机制。

  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深入推进“枫桥经验”本地化,推行“警网共建”“警(格)楼共建”“警城联勤”基层治理模式。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3宗,刑拘137人。中央扫黑除恶第八督导组反馈意见全部整改到位。不断完善技防设施,安装猫眼高清探头1885个。扎实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率先成立龙东社区法制大讲堂,龙东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在全区率先出台群防群治奖励办法,向353名表现突出个人发放奖金20万元。打造移动法治长廊,深入推进反诈骗宣传,深圳市思达仪表有限公司获评龙岗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街道刑事治安、诈骗、盗窃、两抢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9.8%、17.6%、27.4%、14.3%。

  (四)聚焦人居环境,城市环境品质明显提升,开创了城市管理新局面。

  打赢环保治水攻坚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5件案件全部办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南约河断面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全力推进7条黑臭水体和2个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完成7条黑臭水体污水主管敷设。完成南约河、同乐河41处雨水排放口排污整治任务。龙新西和同乐西2个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完工,敷设管网51.07公里。完成63个小区正本清源工程。

  街区面貌持续焕新。坚持每周至少一次 “行走宝龙”,开展各类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专项行动2070次,出动人员24万余人次,清理占用公共空间乱堆放17251宗、超门店经营51153家、乱张贴140069处。对861宗市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104万元。升级改造公厕7座、垃圾转运站6座,正常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减少19家,全区首个城中村垃圾分类体验馆开馆。新建同乐科技园社区公园、峦山谷小区街心花园,同心社区公园灯光景观工程完工,完成5个城中村市容环境提升项目和冬青路、宝龙大道等18个道路景观绿化提升项目。

  城市管理能力实现新突破。组织相关人员赴厦门、杭州及区内兄弟街道等地学习考察市容管理先进经验和做法。实行“战区”管理,进行“兵团”作战,建立“城警互动”视频执法模式,综合执法效能显著提升。结合4G技术与GPS监控,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控,为全市“智慧城管”建设提供样板。

  (五)聚焦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开创了惠民利民新局面。

  民生短板进一步补齐。新建宝龙外国语学校、同心实验学校,改(扩)建同乐主力学校,增加学位7200个,约占全区新增学位的50%。悦龙华府等3家社康中心正式运营。投入经费1092万元落实78个“民生微实事•大盆菜”项目,解决一批难事,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交通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春华路等断头路征拆工作,南同大道西段、雅池路、西叶路、宝清路实现通车。在7个社区成立交通安全工作站,在亚森工业园等13个园区(企业)成立交通安全劝导站,组织2800余名义工及党员志愿者开展交通劝导活动。全市首辆交通安全宣传车首站亮相宝龙街道,深入36家企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举办4场公益招聘会,帮助100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仅为0.55%,“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向失业和创业人员发放各类补贴6.02万元,向困难群众发放救济金23万元,发放高龄补贴142万元,为1387名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保险。建成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成功抗击我市35年以来最强台风“山竹”,平安转移群众3100余人。

  对口帮扶成效斐然。全年募集扶贫资金262.3万元,两个对口帮扶村全部实现预脱贫。在罗北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成立恒华种养专业合作社,获评广东省“十大人气产业扶贫项目”;完成垃圾池、抽水站及多条道路建设。联平村的2500平方米晒谷场、垃圾中转站、入村道路等已投入使用。

  “文体惠民”精彩纷呈。举办文艺类活动4场,公益培训达330课时。荣获全市外来青工文体节银奖、铜奖各一名。举办全民健身系列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7场。宝龙街道代表队在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两金两铜,在龙岗区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三金三银两铜。宝龙社区老年大学三次荣获全国文体类比赛一等奖。大田世居文物点活化利用项目开工。

  群团组织活力焕发。新建基层工会组织56家,完成66家工会换届,建成恒利工业园和黄江工业园2个园区工会联合会及安博电子有限公司“职工之家”示范点。加强辖区家庭文明建设,1户被评为市级“最美家庭”,7户家庭被评为区级“最美家庭”。持续推进“苗圃工程”,开展青少年教育主题系列培训30场。

  此外,街道强化人大工作基础阵地建设,实现7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全覆盖,深入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月”“代表议事会”及各项调研活动,街道人大工作呈现新气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进一步提升,统侨、台务、武装、双拥、计生、关心下一代、老干部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当前街道发展仍然存在 “四个不匹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发展能力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匹配。辖区一般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占比较大,特别是北部社区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国际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的能力不强;缺乏科研院校的学、研带动,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动能不足,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发展机制不顺畅,转型升级办法不多。二是优质服务供给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匹配。居民对公立学位尤其是优质公立学位的需求与公立学位的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学前教育发展不充分。街道综合性的公立医疗资源尚处于空白,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综合性文体设施严重缺乏,生活休闲配套设施欠账较多。交通路网格局不完善,没有形成横纵联合、内优外畅的交通体系,交通拥堵严重。三是基层治理能力与城区安全发展的要求不匹配。辖区“三小”场所、危化品等重点企业数量多、管理难,各类安全隐患突出,信访、群体性劳动争议纠纷等情况多发,信访维稳压力较大。四是管党治党水平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标准不匹配。个别部门、社区“一把手”政治站位不高,主体责任意识不到位,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仍需加强。个别部门、社区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偶有出现。对于这些问题,街道将继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