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龙城街道紧紧围绕区委“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经济、拼经济,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和“湾东智芯”核心区建设。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一季度资质建筑业总产值286亿元,1至5月社消零总额达92亿元,两项指标居全区首位。营利性服务业总额达59亿元,固投总额达83亿元,规上工业、限上住宿业增速均超20%、限上零售业增速9.4%。深入实施招商稳商优商“一号工程”,成立建筑业、“四上”企业等5大招商小组,赴香港等地招商4次,推动项目落户8个,涉及意向投资额8亿元。深化“一企业一联络员”领导挂点服务机制,通过午餐会等服务企业260余家,解决诉求50余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谋划推动虚拟园区体系建设,推进丰隆深港科技园成为全区人工智能聚集区试点。攻坚克难顺利保障深惠城际铁路(盛龙路段)施工,完成嶂背片区教育用地签约任务,龙城公园活力谷建成开放,保障深圳音乐学院、港中深医学院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爱联A区旧村改造城市更新项目,完成特发龙飞“工业上楼”项目三审工作。
(三)城区管理日益精细。深化“街区制”,压实干部分片包点责任,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连续两季度排名全区第一,其中一季度成为福田区外唯一获评A+的街道。实施小型基建、城中村补短板项目等50个,完成3条道路慢行系统建设、31个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瓶改管”,系统提升龙岗河碧道照明。整治“六乱一超”4.4万宗。街道城运分中心获全区城运“大比武”一等奖。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累计推动老旧小区加梯380台、覆盖率51%,体量和速度全市“双第一”,入选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案例,长江花园加梯案例获全国两会专题报道,市领导连生常委、步一常委现场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有力保障45场大型文体赛事(活动)、3个文博会分会顺利举办。深化学校走访服务机制,解决师生出行等问题61项。实施“大盆菜”项目124个,推动137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湖畔音乐节”“美好龙城·咖心过春天”等系列活动100余场,“特美工坊”获全区唯一文博会创意大赛银奖。街道获寻乌县赠送“2023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特殊贡献单位”牌匾
(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立民生诉求事项“每周一议”工作机制,办结“一网统管”事件近3万宗。深入开展“1+3+5”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整治隐患3.3万宗。圆满完成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挂牌督办整治验收任务,上半年未发生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建立“1+11+N”防汛应急体系,推进防汛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平稳度过“龙舟水”等极端天气。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特别防护期安保任务,两会期间进京访人数同比下降73.7%。稳控处置天成学校学位纠纷等8宗重点案件,推动世茂二期12栋AB单元“保交楼”工作,依法完成嶂背项目4个物业司法强制执行,解决2786名员工劳资纠纷。
(六)基层党建提质赋能。严格执行“三个一”工作要求,建立“三办三好”工作机制(即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一办到底,实现小事好、事事好、全年好),干部作风建设持续优化。各级党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00余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开展书记讲党课等教育活动500余场。新建数字建筑产业党委、商圈联合党委等党组织54个,开展“龙城优品”推介活动,3个书记项目入选市级党建创新一线案例。实施绿美龙城行动,打造大运书吧等绿美示范点,超额完成植树任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能级有待提升。受多重因素影响,街道固投、规上工业等指标与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城区发展辐射力、带动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较多。涉房地产、学位、城市更新等领域矛盾纠纷多,个别城市更新项目需要整体盘活,做好“保交楼”工作。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辖区建筑工地多、小散工程多、“三小”场所多、电动车保有量大,仍需加大安全监管、宣传、执法力度。四是城区品质有待提升。城市管家作业模式不够完善,清扫保洁不及时、不彻底,花园小区、农贸市场、城中村等短板问题依然突出。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龙城街道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区委“四个有”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美好龙城”,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主阵地和“湾东智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让经济发展“有商机”。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绩效指标,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完善固投“1+1+1+N”工作机制,全力挖潜、颗粒归仓,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招商稳商优商“一号工程”,加快建设虚拟园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数字建造”AI场景应用平台,举办装配式建筑发展大会。深入实施“我帮企业搭场景”等行动,紧跟赛维时代、众山精密、京东之家等重点项目,加快引进一批优质企业。持续推进特发龙飞、龙腾工业区等“工业上楼”项目,加快嶂背社区、石火片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土地入库。
(二)让城区品质“有门面”。优化“城市管家+街区制”管理模式,力争全年市容环境测评取得更好成绩。成立“美丽街区促进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持续开展“大刷新、大清洗”专项整治行动,打造3-5个“席地而坐”示范点。推进田寮、蒲排等7个城中村电线整治,完成兰著学校南门等2座人行天桥建设,推进昇齐楼、西埔新居活化利用,加快推动郭尾新村项目立项。
(三)让民生服务“有得住”。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一社区一示范项目”建设,做好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5家社区“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联合企业共建3家长者饭堂。积极建设岗贝红色基因传承暨双拥文化特色街区,创建街道职康中心特殊教育示范点。组织举办校企合作人才交流会,创新推广“掌上云办”“全市域通办”。
(四)让美好生活“有意思”。配合开展十五届全运会筹备工作,系统提升国际大学园步行街,打造回龙埔农贸市场、欧景城步行街等一批精品项目。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暑假托班”等系列惠民活动。整合龙岗河碧道、科技企业等资源,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党建引领绿美龙城建设,打造“绿美行走路线”等亮点品牌。创新举办“文明100+”市集活动,推广文明行走路径,创设天桥下网红打卡地,让美好龙城可感可知。
(五)让平安建设“有保障”。落实好“每周一议”工作机制,优化分拨、处置流程,用心办好民众合理诉求。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抓实抓全小散工程、道路交通安全、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等领域生产安全,持续推进C2类房屋检测鉴定和167栋自建房鉴定销号,完成盛平社区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摘牌。健全源头治理矛盾纠纷机制,完善“1+6+N”体系,加快推进街道及社区级综治中心建设,精心打造2-3个小分格示范点,紧盯重点人、重点事,积极稳控并处置世茂二期、中央颐安都会五期、龙兴联泰等重点案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纵深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执纪,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三定三联”责任体系,提高小区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推动建筑业、商圈功能型党委发挥实效。强化队伍能力作风提升,组织交流学习、雏鹰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开展“两优一先”“龙城先锋”评选表彰,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