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各部委办局,区直各单位,区各人民团体,驻区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广东省、深圳市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推动龙岗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龙岗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现结合龙岗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重要意义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打造“深圳质量”、推动产业高端化的必经之路。加快龙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龙岗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提升龙岗现代服务业层次,改造提升龙岗优势传统产业,有利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突破制约龙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增强龙岗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龙岗产业高端化。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跨越争先的必然选择。龙岗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争先的关键历史节点,面临着深莞惠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特区一体化深入推进、深圳东西两翼加快发展等战略机遇。同时,国际国内高端资源和创新型企业扩张与溢出的趋势已经形成,龙岗必须顺应趋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产业转型促进城区转型和社会转型,推动跨越争先。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高端集聚、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制造业带动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向依靠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构建龙岗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将龙岗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特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制造业转型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新兴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遵循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3.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以经济稳定增长保障产业转型顺利推进,以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增长。

  4.坚持产城融合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区建设互动互促,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产业发展优良环境。

  (三)发展目标

  1.高端集聚。到2018年,全区拥有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以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区级以上创新平台120家以上(其中市级以上80家),特色学院2-3家,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个以上。

  2.创新驱动。到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年专利申请量10000件以上。

  3.结构优化。到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为4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

  4.低碳发展。到2018年,万元GDP电耗低于700千瓦时,万元GDP水耗低于16立方米。

  三、龙岗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

  在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地位的同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眼镜、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金融、科技、现代物流、信息及专门专业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优势传统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培育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产业:依托华为科技城等基地,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网融合、互联网基础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

  2.新能源产业: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基地,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产业。

  3.新材料产业:依托阿波罗工业园等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超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产业。

  4.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生物制造等产业。

  5.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以大芬油画等为代表的高端工艺美术、以中华商务等为代表的高端印刷、以华夏动漫等为代表的动漫游戏、以182设计园等为代表的创意设计等产业集群,扶持发展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新闻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和非遗开发等新兴领域,打造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等紧密结合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6.未来产业:紧跟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结合龙岗实际,积极关注和培育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军工等产业。

  (二)巩固提升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完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集成电路等产业链,推进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开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低碳技术产业: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引进发展智慧低碳信息、高端低碳装备制造、新兴低碳服务、绿色创意设计等产业,打造深圳乃至全国低碳发展的示范引领区。

  3.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设备和产品;鼓励研发资源与能源节约、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

  (三)积极发展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

  1.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与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3D打印、专用检测仪器设备、精密机电零配件等。

  2.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发展医学成像设备、临床监护仪器设备、生命体征测试检查仪器等产品,以及医学信息网络与软件产品,鼓励研究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一代医疗仪器设备和软件。

  3.新能源汽车产业:完善以环保节能和电子化为重点的汽车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车用集成电路、专用控制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四)改造提升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传统产业

  坚持“创新驱动、时尚引领、品牌至尊、精品产销”理念,重点改造提升眼镜、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以高端化为方向,引导优势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产品营销和总部经济等“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延伸;以品牌化为方向,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开拓国内国际新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时尚化为方向,引导传统产业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以科技化和信息化为方向,鼓励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产业制造水平。

  (五)加快发展以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

  1.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业: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融资租赁、保险精算等金融新业态。

  专门专业服务业:依托龙岗中心城等商务区域,引进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服务等专门专业服务业。

  现代制造服务业:依托龙岗协同创新大学科技园等院校及创新产业系列园区,发展研发、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改造、维修检测、管理咨询等产业。

  现代物流业:依托平湖物流基地,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业。

  会展业:依托华南城、大运中心、深圳国际低碳城等平台,定期举办国际性、区域性的专业展览,打造龙岗会展高端品牌。

  2.优化提升消费性服务业。

  高端商贸业:充分利用地铁龙岗线、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务业设施;鼓励发展大型购物中心、连锁经营、地铁商业、奥特莱斯等新型业态,促进商贸业态与本地产业和消费需求融合,重点打造龙岗中心城市级商业区及布吉、南湾、龙岗、横岗等区级商业中心。

  教育和体育产业: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资源,发展教育相关产业;依托大运场馆及周边绿道等设施,发展健身休闲、体育赛事等产业。

  旅游业:发展以大芬油画村、坂田手造文化街等文化园区为主轴的文化创意游,以园山风景区等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游,以鹤湖新居为亮点的客家民俗游,以大运中心、龙岗绿道为载体的运动康体游,形成有龙岗特色的“都市休闲游”。

  四、龙岗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建设片区

  统筹全区产业布局,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高标准推进龙岗重点产业片区的规划和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优质的产业空间载体支撑龙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华为科技城

  规划面积22.18平方公里,深圳市首批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之一,深圳市12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充分发挥华为公司的战略引领作用,重点发展现代通信技术、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打造以华为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知名的通讯与计算机技术总部、研发综合性新城区。

  (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

  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深圳市首批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之一,深圳市12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重点发展金融专业服务、金融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总部及高端研发,形成以“金融+科技+总部”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

  (三)大运新城

  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深圳市12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以大运会“一场两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院校为中心,重点发展科技、创意、配套、总部、教育、体育和产学研等七大板块,建设深圳东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圳文化体育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打造集教育文体、科技研发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新城区,成为辐射东莞、惠州的产业创新服务区。

  (四)深圳国际低碳城

  规划面积53.14平方公里,深圳市12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重点发展低碳服务、绿色能源、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以气候友好城市先行区、新兴低碳产业集聚区、低碳生活方式引领区、低碳国际合作示范区为内容的国家低碳发展综合试验区。

  (五)宝龙高新园区

  规划面积22.9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市高新产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深圳市上市企业集聚地。

  (六)南湾新兴产业聚集区

  规划面积24.68平方公里,以南湾中片区和北片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打造深圳市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七)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以大芬油画村、坂田文化创意园、182设计园、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为基础,重点发展高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高端印刷、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等产业,打造深圳文化创意发展核心区。

  (八)创新产业系列园区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多种开发模式,改造和提升一批特色园区,打造“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布局科学”的产业载体,全面承接创新型企业的扩张和溢出。力争五年内,建成建筑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以上的创新产业系列园区,吸引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入驻,年新增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九)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

  以龙岗大道为主轴,依托沿线城市更新项目,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特色商贸、高端酒店、文化创意、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连通市中心、辐射东莞、惠州的现代服务业通道。

  (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横岗街道眼镜、龙岗街道家具、布吉街道服装等龙岗特色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建设一批优势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基地。

  五、龙岗现代产业体系的六大支撑保障体系

  龙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建立机制、强化责任,围绕现代产业体系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务实推进。

  (一)产业空间资源体系

  加快土地整备、旧工业区改造和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对低端企业退出空间进行优化升级,充分挖掘社区空间资源,着力拓展龙岗产业发展空间。按照“上市企业一块地、亿元企业一层楼、小微企业有空间”的思路,差异化配置产业空间资源。建立完善全区产业空间库,创新产业空间对接服务机制,全面加强产业空间资源的监督和服务工作。

  (二)招商引资体系

  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招商引资体系。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面向高端,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项目。积极搭建招商平台,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招商资源统筹,建立完善招商项目信息库和产业载体资源信息库,实现全区招商资源共享。

  (三)企业服务体系

  充分调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服务网络布局,强化服务市场培育,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建立以政企沟通、行政审批、政策引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社会中介等为重点内容的企业服务体系。

  (四)人才保障体系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完善落实龙岗区“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创新发展”、“集聚中高层次人才”、“优才工程”等系列政策,建设一支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搭建高技能人才训练公共服务平台。

  (五)政策保障体系

  全面梳理整合扶持政策,形成“1+N”财政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六)组织保障体系

  各有关部门和各街道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协调和推进全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决定,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配套性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