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是深圳市行政大区、人口大区、产业大区,面积388.21平方公里,实际管服人口480.25万人,每个社区平均管辖面积3.5平方公里,平均管服人口超过4万人,交通、文体、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为此,龙岗区聚焦基层治理痛点和堵点,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更好推进基层治理,解决基层公共服务供给问题。2018年,龙岗区委以龙岭社区为试点,创新“党建引领带共建、公众参与促共治、盘活资源齐共享”工作模式,推动龙岭社区从“脏乱差”变为幸福美好家园。2021年,龙岗区在深入总结龙岭社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龙岭模式”的10条经验,并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开启了“龙岭模式”从单一社区向龙岗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拓展的生动实践。
如何结合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居民享受“云端上的服务”?2024年8月,为更好地践行“龙岭模式”中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理念,龙岗区委从群众“我要什么”的需求出发,将线下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延伸至线上,打造了“虚拟社区”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线下温情供给与线上数字赋能相结合,实现了资源全域互通、全民共享。今年6月,“虚拟社区”平台在全区111个社区全面上线。截至2025年7月14日,平台总访问人数已达102.8万,累计访问量突破433万人次。
科技赋能 搭建智慧服务新桥梁
据介绍,“虚拟社区”依托“i龙岗”微信小程序搭建,打破了传统社区服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充分挖掘政府、社区、企业资源,有效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和触达深度。目前,龙岗区已与高德地图等科技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在高德地图中嵌入智能体,动态更新常见服务问答,方便居民快速了解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信息,并实现高德地图页面一键跳转预约,增强了“虚拟社区”平台与线下阵地的联动效应。此外,“虚拟社区”还充分利用AI及大数据技术,引入AI大模型技术开发AI语音助手,实现各类场景的精准推荐及线上预约,让社区服务“一键直达”,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搭建多元场景 满足居民生活全方位需求
和以往政务平台服务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不同,“虚拟社区”聚焦群众“我要什么”的需求导向,从社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诉求需求出发,累计发布上万份调查问卷、召开30余场专题座谈会,从中梳理汇总100余项核心需求,先后推出了“共享空间”“我要运动”“青年驿站”等15个应用服务场景。例如,针对部分居民因场地限制无法为孩子举办生日聚会的难题,“虚拟社区”的“共享空间”功能帮助他们顺利预约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场地,为孩子打造难忘的生日派对。又如,针对来深就业青年在衣食住行特别是住宿、交友等方面的需求,龙岗区在“虚拟社区”上线了“青年驿站”功能,为青年提供3天—30天免费拎包入住的短期住宿,并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帮助他们融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朋友圈”。再如,对于有自习、阅读等自我提升需求的居民,“虚拟社区”提供自习室座位预约、时段查询、签到打卡一站式服务,并与停车、托育、运动等生活场景无缝对接,实现“学习+生活”全链条行程规划。通过这些实地的落地场景,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社区居民的停车难、托管难、活动空间少等问题。
协同共治共享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虚拟社区”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平台。它通过资源整合、治理参与、全龄服务等场景,为群众提供了参与社区事务的便捷途径,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居民既是服务的使用者,也是社区建设的贡献者。例如,平湖街道平湖社区打造了“一米视角”儿童空间,通过“童声议事会”吸引家庭参与社区治理,将非遗体验课转化为治理课堂,让儿童意见融入社区规划。又如,坪地街道整合商圈、企业闲置车位(如中国电信开放26个免费车位),居民通过“我要停车”功能实时查询预约,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再如,布吉街道东方半岛社区推动共建企业提供10间青创公寓,结合“青年驿站”场景提供就业孵化、技能培训服务,助力职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