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关键一招”

11.jpg

  2023年7月,龙岗区宝龙街道龙新社区网格长曹小琼获评“第二届全国优秀网格员”。

22.jpg

  龙岗街道南联社区楼栋长服务站。

33.jpg

  网格员深入社区走访。

  作为深圳的行政大区、人口大区,龙岗区自建区以来,始终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工作举措创新。2003年,龙岗区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成立,自此开启了网格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龙岗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质效水平已位居全市前列,涌现出警网共建、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等一批网格化管理的“龙岗品牌”,在龙岗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388平方公里的龙岗大地,4000多名穿着蓝色制服的网格员如今已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城中村里,独居在家、突发疾病的空巢老人,由于网格员的及时赶到而得以转危为安;出租屋内,一处无人察觉的消防安全隐患,因为网格员的入户走访而得以消除;邻里之间,一场即将升级的矛盾纠纷,有了网格员的介入调解而得以化解于萌芽……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建区30多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龙岗,将改革精神与创新思维融入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不断丰富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内涵,走出了一条全周期管理与服务的网格化道路,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改革先声:“大综管”闯出基层治理新路

  “身穿质朴制服,标志基层公仆。心怀安定和谐的宏图,服务一方热土……”这首诞生于21世纪初、名为《苦也不在乎》的歌曲,对于很多在龙岗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网格员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金曲”。

  把时针拨回2003年。彼时,建区满十年的龙岗,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给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苦也不在乎》词作者、龙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健回忆,为缓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压力,2003年12月,龙岗区整合住建、公安等力量,专门成立了龙岗区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为了管好数量庞大的出租屋,龙岗区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专门建立起房屋信息编码,让每套出租屋都有了一张“身份证”。在此基础上,龙岗区将全区划分为一个个网格,并按照“一格一员”的原则配备出租屋综管员(网格员前身)。

  不过,那时的网格与今天的网格相比有明显不足。首先,除出租屋网格外,当时的龙岗区还存在着城管、计生、治安等多张工作网格,工作职能交叉与缺位并存。其次,当时的网格划分并不平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责任网格”。

  时间来到2007年。这一年,龙岗区以居民小组或小区为单位划分网格,将原有公安、城管、出租屋、计生等各部门的网格进行有效整合,统一划分为3057个大综管网格,由此建立一种综合管理、综合治理、综合服务的“大综管”格局。

  “大综管”格局之下,龙岗区在区级层面成立了“大综管”工作新格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13个街道和147个社区分别建立“大综管”工作中心,在有条件的541个居民小组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办公室。此外,龙岗区还全面整合原条块中的社会管理资源,整合后的近2万名社区综合管理人员统一分配到各网格中,形成了在社区“大综管”工作中心领导下的“一员多能、一人多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平时为掌、战时为拳”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龙岗区还对各级“大综管”工作中心的工作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以维稳综治工作为主线,将治安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矛盾排查调处、安全生产等16类64项基层社会管理职能有机整合,建立事权一致、责权对应的工作体系。

  位于布吉街道的南三社区,正是“大综管”的一个基层实践样本,也是这一崭新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彼时,这座面积仅0.658平方公里的蕞尔社区,拥有房屋1561栋、22754套,总人口约8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城中村社区。时任南三社区工作站站长凌文通回忆,“大综管”实行后,当时的南三社区分成了5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综管员”,每人负责“盯”450—500套房子,“这样既有效整合了社区人力资源,还提高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效率。”

  得益于“大综管”打下的良好基础,龙岗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有了显著提升:2007年,龙岗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24%,全市降幅最大;而在“大综管”实行一年后,深圳市组织了一次社会治安评估,龙岗区位列全市第三、原特区外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发轫于龙岗的“大综管”在当时还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关注。2008年1月9日,龙岗区“大综管”新格局荣获“中国改革十大创新案例奖”;2008年4月,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龙岗区“大综管”工作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2008年6月9日,广东省加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珠三角现场会在龙岗区举行,“大综管”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

  步履不停:新时代的网格化管理探索

  如果说,“大综管”这种以综管综治为内核的社会管理模式,是龙岗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在当时得以保持较高水平的一大密码,那么,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改革创新的城区特质,则更具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龙岗区在总结‘大综管’等既往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吹响了新时代网格化管理改革的号角。”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表示。

  这一改革号角,正是始自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的成立。2014年6月,龙岗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街道级社区网格管理中心以及社区级网格管理服务站,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管理架构。次年,龙岗区又对全区原有的社区网格进行优化、调整,重新划分为3823个新网格,并在此基础上将原来的出租屋综管员和计生协管员整合、组建为一支3823名员额的网格员队伍。

  “相较于之前的‘综管员’,网格员更倾向于一种‘信息员’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统一采集网格内“四实”(实有人口、实有法人、实有房屋、实有事件)信息,核实居民、法人主动申报的信息,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角色转变,旨在更好地发挥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感知能力。

  纲举目张,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便应运而生。例如,公安和网格作为政府部门中最大的两支社会治理专业队伍,共同承担着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职责。2018年,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与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联合探索出一种“警网共建”的新模式,由警格民警、警格辅助聘员、网格员、楼栋长组成“1+3”警网基层互通互联团队,打破了以往的“两张皮”的尴尬局面。

  除了“警网共建”,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亦是新时代龙岗网格化管理的一大创举。2019年,龙岗区探索实施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将全区出租屋划分为城中村、商品住宅小区、工厂企事业单位集体宿舍、政府公租房、其他等5个类别,以分级评定、动态管理等为抓手,让出租屋管理更加精细化、高效化。

  “在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中,城中村类出租屋是重中之重。我们将城中村类出租屋分为了宽管级、关注级、严管级、禁止级4个级别,结合房屋二维码实行动态标色管理,以房屋二维码的底色来标注。”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龙岗街道五联社区移民新村A区为例。2019年8月,实行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以后,该小区的135栋房屋以“绿、黄、橙、红”等不同颜色的二维码形式被集中展现出来,居民扫码即可看到房屋地址、编码以及与楼栋对应的级别和隐患信息。这让曾经习惯于当“甩手掌柜”的房东开始变得主动起来,想方设法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以挂上“绿牌”(宽管级)。

  五联社区网格员廖剑虹说,出租屋分级评定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些被评定为“严管级”的房东甚至追着她不放,询问怎样整改才能变成“宽管级”。

  五联社区某出租屋房东李雪对这种“倒逼”作用感触颇深。“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之后,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李雪说,尽管如此,她对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还是十分欢迎。因为,她的房子在获评“宽管级”后,变得比以前更加好租了。

  再启新程:网格管理全面迈向智能化、专业化

  2022年6月的一天,网格员张翔发现布李路上有几处因施工造成的路面破损,影响通行安全。张翔随即掏出手机拍下照片,通过平安建设“码上办”平台进行了上报。“过去,涉及道路破损处置,经常要花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去沟通协调、走流程。而现在,通过网络随时上报,街道综治中心就可以迅速把工作推送给相关部门,当天受理当天就能完成修复。”张翔说。

  这是信息化手段在网格管理中大显身手的一道缩影。2021年,龙岗区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探索开发出平安建设“码上办”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民生诉求一个入口、一个系统、一套流程、一套标准、一体监管。

  目光往前回溯,龙岗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进智慧化网格管理的工作思路一直有迹可循。早在2015年,龙岗区便在“四实”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创新引入“互联网+”概念,为辖区3823名网格信息员配发信息采集终端PDA,流动人口数据采集、报送、处理等工作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

  2016年起,龙岗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搭建综治联勤指挥平台,接入各类视频资源、社会管理工作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等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了信息采集、联勤指挥、应急值守等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的无缝衔接,让“网格问需、集成分流、多渠道办理、零距离服务”的基层综治服务管理模式逐渐从理想照进现实。

  改革之路,未有竟时。当前,致力打造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龙岗正深入实施“All in AI”战略,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在基层治理领域,龙岗区已迈出了“AI+网格”的探索步伐,如龙岗街道等已经开始在网格工作中试点应用智能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产品,为提升网格管理效能、增强基层感知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

  除此之外,专业化也是龙岗区网格化管理的一大方向。“经过20多年发展,龙岗区的网格工作队伍日益呈现出年轻化、高素质化等特征。”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一个基层社区的网格员队伍建设为例。2023年12月,坂田街道大发埔社区成立全区首个网格微学苑,广邀各路大咖为社区网格员打造“素养微课堂”“明星调解员”“内勤直通车”“业务大满贯”“身心加油站”等5大课程体系,着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娴熟、敢为善为的高素质网格员队伍。

  这样的专业化培训体系,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逐渐显露奇效。比如,曾获“全国优秀网格员”称号的大发埔社区网格员张国欢,通过网格微学苑将多年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悉数传授给其他网格员,让大家直呼“受益无穷”。而如今,经过一系列的类似培训,大发埔社区网格员参与处理的400多宗社区矛盾纠纷中,案件办结时长从原来的平均18小时缩减为7小时,处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大发埔社区的实践样本,实际上是龙岗区不断深化网格员队伍建设的一道缩影。“当前,龙岗区正着力健全以基础信息采集为核心、覆盖综管员八大项职能的综合网格业务培训体系。”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培训体系相较于以往呈现出诸多新变化、新特点,“例如,培训内容贴近系统化、场景化、实战化,更突出对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而在师资力量方面,则汇聚了各行业部门、街道的业务骨干以及管理学、心理学等社会领域的专家打造业务讲师库,全方位提升网格员的综合素养。”

  观察眼 以“网格蓝”护“龙岗安”

  面对城中村里的非法食品加工厂,网格员曹小琼勇当“吹哨人”,及时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路遇走失的2岁女童,网格员梁玉涛化身“临时妈妈”,用温暖怀抱和全程守护助其与家人团聚;

  撞见出租屋起火,网格员丁秋洪拎着从附近商铺找来的灭火器,奋不顾身冲进了火海;

  这些在普通人听来跌宕起伏的故事,却真实而又频繁地在广大龙岗网格员的身上发生着。

  从一身“网格蓝”到浑身“湿衣汗”;从嘶哑的嗓子到起泡的脚底;从走街串巷采集信息、排查风险,到登门入户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网格员的工作看似寻常而琐碎,背后连接的却是一位位居民、一个个家庭、一盏盏灯火。也正是因为有了把每一件平凡事做细、把每一项民生事做暖的他们,才能让一个个网格员的“辛苦指数”换来400多万龙岗人的“幸福指数”。

  “全国优秀网格员”邓书围、“深圳市劳动模范”窦瑞明、“深圳市十佳社区网格员”林科……一个个凡人英雄的背后,是微光成炬的城市传奇,更是敬业利他的人性诗篇。江河奔腾、时代向前,有了这些传奇,有了这些诗篇,这份“网格安则龙岗安”的使命传承和理想接续,必将在漫漫岁月长河里产生经久不息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