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龙岗要闻 > 街道动态

布吉街道探路“7+7+N”改革模式

  确立“街道+部门+社区”三级联动总体改革计划

  推进“商贸布吉、文创布吉、和谐布吉”再上新台阶

  

  美丽和谐新布吉。

  昨日,布吉街道召开了2015年“推改革、保民生”工作会议,会议对改革做了这样的诠释:改革是无止境的话题,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民谋福祉。事实上,布吉街道一直以来坚持以民生为导向谋改革,以民生为视角促发展,把心系民生、为民解忧作为街道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商贸布吉、文创布吉、和谐布吉”再上新台阶。

  今年伊始,布吉街道首先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在完善“七项”制度的同时,实施“六个一”工程强化领导班子的责任与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统筹街道重点改革事项和各部门、各社区“微改革、微创新”事项,明确改革目标,要求街道各部门各社区结合本职工作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至少推进一项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深入推进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已收集街道、部门、社区三级改革事项,形成“7+7+N”改革模式:即由街道班子成员牵头的7项重点改革事项、与区各职能部门衔接的7个改革项目以及各部门、各社区“微改革、微创新”事项若干,这是布吉街道全方位多层次改革的体现。

  

  领导挂帅 探索推进7项重点改革事项

  领导重视是深化改革的制胜法宝。今年,布吉街道推出7项重点改革事项,每一项重点改革都是街道班子成员亲自挂帅,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1.规范街道议事决策机制

  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度和班子会议议事机制,规范街道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

  2.深入推进法治街道建设

  构建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监督的全链条依法行政机制,推动法治街道建设。

  3.深入实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七项制度”,深入推进“六个一”工程,即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到社区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到社区巡查一次“三治”工作、每月至少到一家企业开展调研、探访一位居民代表、到社区或部门研究一次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项专题调研,并以区“1+7”文件为指引,推进社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服务型街道”长效机制。

  4.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特色发展

  以文化引领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金融”、“文化+生态”的文创旅游新景观。优化甘坑客家小镇综合环境,充实特色文化内涵;推进“大芬艺术城区”规划建设,提升大芬油画村综合环境;推进三联天彩祥和玉石文化产业园改造;推进文博宫创建国家级4A景区;推动文化产业“一日游”活动的开展,擦亮布吉文化产业品牌。

  5.探索建立“三治”工作长效机制

  围绕“美丽家园”主题,构建有效的综合治理新机制,建立“法治、自治、共治”的城区治理新体系。在法治上,强化导向作用,将城区安全、城区治理、公共服务等工作充分纳入法律监督管理范畴;在自治上,在重点部位加装电子监控探头,设立摊贩临时疏导区或疏导点,探索成立街区环境自治管理组织;在共治上,实施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此外,还将邀请热心人士、居民代表担任城管巡视员和监督员;实施城市治理“五个一”、“金点子”、“随手拍”、“城管大家谈”、执法员联系商户等举措,营造“三治”工作人尽皆知、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6.推进“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

  实现“政府配菜”向“居民点菜”、“政府为民做主”向“政府与民共建”的两个转变。通过建立居民、社区、专家、街道四级项目筛选评审机制和项目储备制度,由社区居委会、社区积极参与,征集梳理社区居民迫切需要、普遍关注的“急、困、热”民生微实事,完善“点、配、烹”菜流程,着力解决工程、服务、货物三大类重点民生问题。

  7.推广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完善“科技围合”治安防控机制,推动25个“科技围合”小区完成建设工程;推动已挂牌成立的24个社区“平安志愿者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工作,完善社区民警直管综管员模式;探索“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以智慧化城区建设为统揽,借助视频门禁和PDA智能终端设备,逐步建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全方位提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主动对接 积极参与7项区部门重点改革事项

  布吉街道主动与区职能部门衔接改革项目,街道组织部、执法队、经科办等部门积极作为,挑起多项改革重任,延伸改革内涵。

  1.建立公职人员“常态化、信息化”绩效考核机制

  参考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制定并实施全员考核制度,将街道科级及以下所有在任(聘)的公务员、职员、雇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编外干部职工、聘员纳入平时考核范围,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被考核人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解聘的依据。

  2.创新“四化三平台”招商引资模式

  按照招商视野国际化、招商主体市场化、招商手段多样化、招商对象高端化的“四化”要求,组建专业的园区运营和招商团队,将高端项目、高等院校、高端人才和创新平台“三高一平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推动中海信科技园、赛格新城、金苹果创新园等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新型产业载体供应体系。

  3.推广“疏堵结合、合力督导”城市管理机制

  选择社区设立流动摊档疏导范围,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针对疏导点,逐步将流动商品销售行为引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在条件成熟区域尝试建立正规的零售场所。

  4.完善“党组织+社工+党员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

  借力专业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骨干培训及全员普训;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全面铺开居民小组党群服务室建设工作,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机制;进一步开拓网络党建工作,开通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多项服务功能,积极探索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5.构建基层矛盾多方协同化解格局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设;引进律师进信访大厅坐班,实现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

  6.打造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

  完善劳资隐患信息预警机制,加强企业调解委员会建设;探索“调裁同步”的办案模式,搭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服务平台,确保案件及时有效得到妥善解决。

  7.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培育孵化青少年服务社会组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多方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模式;发挥“互联网+”思维,开发青少年社区矫正信息服务平台。

  讲求实效 微改革微创新处处寄托民生情

  民生是“微改革、微创新”的落脚点。据了解,布吉街道启动了40项“微改革、微创新”事项,其中街属部门16项,24个社区各一项,项项关乎民生、惠及民生。

  在基层党建和党群服务方面,该街道组织部牵头三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即设立居民小组党群服务室;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各类特色志愿服务;开通党建微信公众号。

  在社会建设方面,各相关部门主动牵头、积极发力。该街道妇联推出“妇女儿童之家”公益服务项目,扩大“天使宝宝帮扶计划”、“美丽升级之社区妇女素质提升计划”、“爱满星空自闭儿童关爱项目”等民生公益项目的实施范围;团工委将在社区试点设立“社区青春学堂”;社会工作办将组建街道社工联盟服务社,开展日常教育培训、专业督导、联谊活动以及交流学习活动,搭建社会资源共享平台;社会事务办将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在推动转型发展方面,该街道甘李办等部门将在布吉科技新城(原甘李工业园)设立户籍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大芬办将设立大芬电子服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络销售渠道,解决大芬油画村空间不足,“一店难求”的问题;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将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每年评选出2名创新创业先锋人才,颁发创新创业奖金。

  此外,城建办将建立工程技术人员挂点制度;安监办将建立平安布吉管理平台,厘清责任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实时监控,预报安全隐患和防范初起火灾;人口与计生办将建立计生专干代办制度,由计生专干为辖区内有需要的群众代办计划生育证明,并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布吉街道24个社区分别推出一项符合社区民情的“微改革、微创新”事项。如,罗岗社区工作站建立社区“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分级管理制度;凤凰社区工作站建立公文电子档案系统;布吉圩社区工作站设立自助图书机服务点;龙珠社区工作站引入5S社区管理新模式;文景社区建立安全生产“六个一”机制。

  强化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向高效纵深推进

  为推进改革计划顺利进行,确保“微改革、微创新”项目落到实处,布吉街道将引进第三方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对改革项目的开展情况、完成进度、改革成效、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居民群众满意、改革成效显著的改革事项予以全街道推广,对改革成绩优秀的部门、社区予以表彰。

  针对重点改革项目,该街道实行分管领导跟踪问效、部门牵头主办制。要求各分管领导要经常性地跟踪督促改革进展情况,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项目计划书,合理安排进度,细化责任分工。在与区职能部门衔接的改革项目上,加强沟通联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改革事项顺利延伸并在街道推广。

  围绕改革计划确定的改革任务,该街道将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改革的突破点,对准突出矛盾和问题,以钉钉子精神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实,走好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改革工作按既定方向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深圳侨报 褚翘 苏之程 李昆 苏良毅 冼余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