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求职者还在为简历石沉大海而焦虑,当企业HR仍在海量简历中“大海捞针”,龙岗街头的一台智能设备,正悄然改变这一现状。9月26日下午,龙岗区龙岗街道2025年“金秋招聘月”综合专场公益招聘会(第五场)在万汇大厦一楼大厅如期举行。
与往常不同的是,现场一位特殊“招聘官”正式亮相——它能够24小时在线提供服务,求职者只需上传简历,系统便能通过AI语音交互实现智能匹配和精准推荐。这位AI招聘官,就是龙岗街道创新推出的AI智慧就业终端“龙小才”。
作为首个街道级“AI+就业服务”智慧样板间,龙岗街道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公共就业服务,让“精准、智能、便捷”的求职体验真正触手可及。
招聘会刚开场,“AI+就业”招聘官前已排起长队。这个外形酷似太空舱的智能设备,内部配置了AI就业智慧屏和静音式面试陪练舱,为求职者提供沉浸式、私密性的人机交互空间,科技感十足。
“请上传简历,并选择您的求职意向。”随着AI语音提示响起,求职者只需轻点屏幕,像“点外卖”一样选择心仪岗位,系统便在30秒内完成简历分析、岗位匹配与智能推荐。现场秩序井然,人与AI系统的高效交互,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就业服务图景。
“龙小才”集五大功能于一体:职业规划、人才测评、简历优化、智能求职与面试陪练。求职者通过“一问、一扫、一答”三步操作,即可完成全流程自助求职,形成“开机即用—语音交互—需求识别—服务反馈”的闭环体系。系统内置AI数字人就业助手,支持全天候智能问答,提供岗位推荐、政策解读、活动指引等服务,真正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缓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以前投10份简历能收到1个回复就不错了,现在‘龙小才’直接告诉我哪些岗位匹配度最高,连简历里该突出的关键词都标出来了。”刚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小王说。在AI指导下优化简历后,他当天便收到3家企业的面试邀约,“就像有个智能助手在帮我找工作,省时又省力。”
“龙小才”的智能,源于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系统整合发布岗位信息700多条,精准推送就业岗位5000余个,覆盖辖区近200家重点企业。通过六大维度对简历进行深度诊断:岗位匹配度、关键词密度、项目经历相关性、技能标签完整性、语言表达逻辑性、职业稳定性评估,并生成“极速优化”与“专业重构”双版本建议,帮助求职者提升竞争力。
“我之前总是担心简历不够突出,投出去都石沉大海。”职场人张女士分享她的体验,“使用‘龙小才’后,AI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生成了更具针对性的新简历,投递效果明显提升。”
更受毕业生欢迎的是“面试陪练舱”。求职者可与AI数字人“HR”进行全真模拟面试,问题涵盖行为面试、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类型。系统实时记录语速、表情、逻辑连贯性等指标,结束后自动生成《模拟面试评估报告》,指出“回答缺乏案例支撑”“情绪管理待提升”等改进建议,并智能推荐更匹配岗位。
“我之前3次面试都因紧张失利。”24岁的求职者李女士坦言,在完成5轮AI模拟后,她终于建立起自信:“AI不会主观评判你,但它会精准指出问题,现在面对真人HR也不怕了。”
据悉,这场招聘会只是“龙小才”的首秀。根据计划,AI智能一体机将在活动结束后正式入驻龙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于工作时间内面向市民开放,提供自助式就业服务。
今年以来,龙岗街道以就业驿站建设为抓手,深入落实省市区就业工作部署,累计服务群众10889人次,助力2491人实现就业。依托动态更新的岗位库与求职意愿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为“龙小才”的落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龙岗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All in AI”战略,紧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将技术创新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聚焦民生诉求响应、城市治理等高频场景,探索AI应用落地路径,推动从“人工服务”向“智能协同”、“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
未来,龙岗街道将以“AI+就业”为起点,把AI终端推广至社区、园区、高校,接入社保、培训、创业扶持等政务数据,构建全生命周期就业服务图谱,打造“15分钟智慧就业服务圈”。并同步开展“龙岗第一课企业行”等赋能活动,拍摄AI求职助手宣传短视频,提升公众对智能服务的认知度与使用率。通过打造一批贴近民生、务实管用的AI应用样板,持续推动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合,让智慧治理真正惠及更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