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停放杂乱一直是城市治理的痛点。记者从龙城街道了解到,今年以来,该街道创新采用“疏堵结合”五大举措,系统性破解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题,成效显著。目前,德政路(龙福一村段)交通优化案例已入选深圳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精选案例。
在停车空间拓展方面,龙城街道联合辖区商圈、小区物业释放闲置空间,中粮祥云物业已在金龙路侧增设200余个泊位,正中时代大厦新增100个泊位。同时,将龙城大道、回龙路、吉祥路等机动车通行需求偏低的8公里辅道调整为非机动车道,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同时,通过“能划尽划”原则,在龙平西路非机动车道施划5000余个泊位,在盛平、大运中心地铁站出口分别增设130个、60个泊位。针对违停高发路段,联动交警清理“僵尸车”50余台,释放300余个泊位资源。
创新实施分级管理机制,龙城街道推出“黄红”警示标贴系统。首次违停车辆张贴黄色警示,多次违停车辆强制挪移并贴红色标贴。今年以来,累计出动5300余人次,整治违停车辆4.7万辆,清理共享电动车580余辆。
此外,强化宣传引导,28个重点区域配备专人巡检,组织党员志愿者、义工8000余人次值守劝导。制作20余条宣传视频,通过“文明龙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结合“交通安全七进”活动提升市民规范停车意识,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系列举措实施后,龙城街道辖区电动自行车泊位总量新增超6000个,重点区域违停率下降逾40%,实现停车资源供给与秩序管理的双提升。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街道将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非机动车停放治理的“龙城样板”,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