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就是握住了传递希望的纽带。11月5日下午,由龙岗区南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生命纽带工程”——爱“救”在身边急救科普基地正式揭幕,南湾市民的家门口增添了一个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充电站”。
“急救科普基地以周边居民为主要目标人群,定位小而精,虽占地面积仅40平,但设置有成人急救、海姆立克急救和急救包扎三大学习模块,各个模块功能齐全,配备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长时间开放,市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急救技能知识。”科普基地负责人介绍。
该科普基地坐落在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楼一楼,基地内配置三块大显示屏,四周印制精致的急救技能图解,同时配备多个急救假人道具、AED训练机、海姆立克急救模型和急救包扎模型等,周边设置竖镜,方便学员观察自身动作是否规范。最吸引人的是,在成人急救教学模块中,除了自行录制的急救教学视频外,还首创了一套录像比对教学程序,该程序可以把学员整套急救操作过程自动录像,并与标准教学视频在显示屏中左右同步对比播放,便于学员更直观地纠正自身动作;此外,每个急救培训模拟均具备监测每位学员练习过程中的按压位置、深度和频率等动作是否正确的功能,通过多种先进的方式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标准的成人急救技能。
“我们开发的这套录像比对教学程序是完全原创的,此前没有在其他急救科普基地有见过类似的程序,所以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基地负责人表示,“我们设计的初衷,是发现在以往的急救培训过程中,很多市民的急救动作不够规范,原因一是市民没法看到自己动作是否标准,原因二是教学过程中老师数量有限,没法做到所有人全流程一对一的指导,我们开发的这套程序,就相当于给学员配了一个全程一对一服务的急救老师,市民可以自我纠正动作,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基地里除了成人急救区,还设置了成人/婴儿异物卡喉的海姆立克急救区和急救包扎区,市民可以一边看着教学录像,一边通过教学模型实操,同时墙上也印刷了详细的教学步骤,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输出,让市民最高效率地学到实用的急救技能。
在急救科普基地运营过程中,教学老师会根据工作实际,在线上定期发布急救教学培训班日程安排,市民可以自行选择合适时间前往基地接受专业的急救教学培训;另外,该基地会作为一张闪亮名片去打造,利用基地影响力,加强龙岗区全民急救体系建设,增强居民急救暨AED使用意识,普及急救相关技能,提供规范化急救培训的场所。通过加强急救科普宣传,发挥广大民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媒体平台,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不断扩大急救培训的推广范围,丰富急救科普的内容,在周边居民中形成宣传声势,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共同学习急救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