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龙岗要闻 > 部门动态

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第14期深圳人机沙龙探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可实现路径

  AI出现了这么多年,为啥老百姓家里还没出现机器人大管家?说到底是“用不起”和“不好用”。硬件贵得离谱、仿真跟现实两张皮、场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再炫的算法也只能在实验室里跑分。把价格打骨折、让虚拟训练一次过、先算清省人省钱的硬账,才是把AI从PPT搬进现实场景的唯一捷径。11月23日下午,第14期深圳人机沙龙围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可实现路径有哪些?”主题,与会嘉宾共同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沙龙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全球首家人工智能6S店、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电子工程系分会、深圳市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等共同主办。微信图片_20251127101823.jpg

  活动会聚了深圳泊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仿真产品线总裁闫攀运,深圳市华赛睿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必毅,深圳匠韵智能科技CEO修云鹏,深圳市犀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喻超,深圳市北大科创园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张德智及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郎丽艳等80余位嘉宾及观众。

  硬件成本决定了AI能否走进寻常百姓家

  以往一台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动辄大几十万,直接把高校和初创团队挡在门外;现在通过国产电机、简化减速箱、模块化结构以及批量采购,把BOM成本降低60%以上,机械臂、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等价格被降到10万元以内,甚至2—3万元即可拿下,让“先买再试”成为可能。只有当硬件便宜之后,AI算法才有持续迭代的舞台,否则永远停留在“PPT演示”和“实验室”阶段。

  仿真训练是机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游戏引擎仍然存在积分器漂移、穿模、刚性体假接触、绳索震成“麻花”、软体变形像“果冻”,导致仿真数据在真机上一跑就翻车。某嘉宾的团队做的工业级微引擎,把汽车级Max-Drive的误差压到3%以内,秘诀是把柔性体有限元、HPC高阶积分、拉格朗日接触检测全部塞进GPU,单卡就能跑1:1物理世界。虚拟训练如果不能“一次过”迁移到真机,企业就得花上亿去采集真机数据、洗数据、再训练,嘉宾形容:“这根本不是商业闭环,这是慈善项目”。

  先找“省人省钱”的硬场景,再谈AI

  AI落地第一步不是炫算法,而是“算账”。把无人机塞进高架仓库、烟囱、地下管涵,是因为这些场景同时满足“三高”:高空、高温、高危,人工巡检一名工人年成本18万元,还面临夜班、节假日双倍工资、人身意外险等额外支出;一台室内无人机售价3.8万元,寿命3年,折合每年1.3万元,加上电费、耗材不到2万元,一年就能收回成本。更关键的是“合规账”:一旦出事故,企业面临百万级赔偿和停产整顿,用机器替代人,保险公司直接下调保费15%。把“省人、省钱、省心”算清楚,客户才会跳过“试点”直接签“批量订单”。微信图片_20251127102007.jpg

  文创的下一幕是“可打印的情绪”

  AI拍照机+即时打印,可以把梵高、莫奈“请”到现场给游客画肖像,2分钟生成、5分钟到手,转化率从传统文创的3%飙到32%。00后不再为“义乌小商品”买单,而要“参与感+个性化+即时可得”。大模型蒸馏到7B参数,本地RTX4060即可跑通,打印端自研了“贴纸+热升华+数码直喷”三合一模组,把4道工序缩成2步,单张成本降42%。文创3.0=IP×AI×打印,让“心动”变成可触摸的照片、T恤、手办,才能摆脱“淘宝9块9”的宿命,真正把情绪价值锁在景区最后一平米。

  无人机按小时按公里计费,场景复制零门槛

  借鉴美团无人机“9分钟送咖啡”模式,某科技园区统一建设空管云、起降柜、换电站,企业只需调用API,按飞行公里付费,无需购机、无需申航线,立刻拥有“空中运力”。轻资产模式让物流、应急、巡检等场景快速横向复制。

  用“开源+标准接口”缩短落地时差

  传统机器人部署像“搭积木却没说明书”:电机CAN协议、相机GigE接口、力传感器RS485各说各话,算法工程师要先花3个月写驱动。使用“ROS2+EtherCAT”通用底座,所有关节、相机、夹爪可以实现即插即用,API统一成“move_to(x,y,z)”一句话。算法团队把SLAM、抓取、视觉检测代码上传到GitHub,社区2000+开发者共同维护,bug平均3天被修复。某高校学生想做一个“倒咖啡”Demo,只用下载开源包、打印个3D夹爪,2小时就能让机械臂稳稳端起纸杯。接口标准化把“算法→场景”的时差从“半年”压缩到“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