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2期
(总第九十期)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生产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下,生产、效益出现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为我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季度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93.58亿元,同比增长8.7% ;实现增加值257.86亿元,同比增长9.5%,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62.3%。在全市十区中,我区工业总产值的总量和增速都排名第四,增加值的总量和增速都排名第二,增速均高于宝安区(具体情况详见表一)。
2014年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情况一览表(表一)
| 地区 | 工业总产值 | 工业增加值 | ||||||
| 总量(亿元) | 增速 (%) | 总量排名 | 增速排名 | 总量(亿元) | 增速 (%) | 总量排名 | 增速排名 | |
| 全市 | 4969.07 | 4.9 | -- | -- | 1276.87 | 6.6 | -- | -- | 
| 龙岗区 | 793.58 | 8.7 | 4 | 4 | 257.86 | 9.5 | 2 | 2 | 
| 宝安区 | 1056.98 | 7.3 | 2 | 5 | 207.88 | 7.8 | 3 | 4 | 
| 南山区 | 1060.57 | 8.9 | 1 | 3 | 403.37 | 8.8 | 1 | 3 | 
| 罗湖区 | 182.37 | 12.8 | 8 | 1 | 18.30 | 4.2 | 9 | 7 | 
| 盐田区 | 170.49 | 5.3 | 9 | 6 | 13.32 | 1.6 | 10 | 9 | 
| 福田区 | 214.73 | 0.8 | 6 | 9 | 34.50 | 0.4 | 7 | 10 | 
| 光明新区 | 308.72 | 9.0 | 5 | 2 | 73.43 | 10.0 | 5 | 1 | 
| 坪山新区 | 207.45 | 3.5 | 7 | 8 | 49.37 | 5.5 | 6 | 5 | 
| 大鹏新区 | 96.75 | 3.5 | 10 | 7 | 33.46 | 5.1 | 8 | 6 | 
| 龙华新区 | 877.43 | -6.3 | 3 | 10 | 185.39 | 3.8 | 4 | 8 | 
二、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和特点
(一)港澳台外商企业稳步提升,股份制企业独领风骚
从经济类型来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依然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实现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拉动全区增长8.4个百分点;实现总产值562.31亿元,同比增长9.7%,比重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81.1%和70.9%。而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跟随其后,1-3月创造增加值42.97亿元,占16.7%,同比增长6.1%,虽该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开始其增速都呈稳步向上的趋势发展,形势向好(具体情况详见图一)。

     (二)经济效益首季迎开门红                                                                                                                                                               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税率为10.2%,其中实现利润46.74亿元,同比增长895.9%,实现税金总额34.54亿元,同比增长1.41%。                                                        (三)十大行业发展良好,支柱产业起领衔作用
1-3月,我区三大支柱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29.2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2.4亿元,以11.7%的增速快速发展,增幅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9.1亿元,同比增长1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增长7.3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228.5亿元,同比增长16.9%。
而在我区涉及到的29个行业中,除上述三个行业,所占份额相对较大的行业还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这些行业在一季度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17.3亿元和17.1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9%、2.18%、2.15%(具体情况详见表二)。
龙岗区2014年一季度十大行业产值情况一览表(表二)
| 序号 | 分行业名称 | 工业总产值 | 企业个数 | ||
| 总量 (亿元) | 比重(%) | 增速(%) | |||
|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532.4 | 67.09 | 11.7 | 299 | 
| 2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56.4 | 7.11 | 0.7 | 190 | 
| 3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0.4 | 5.09 | 25.2 | 121 | 
| 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3.0 | 2.90 | -1.0 | 38 | 
| 5 | 金属制品业 | 17.3 | 2.18 | 0.8 | 83 | 
| 6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7.1 | 2.15 | -2.1 | 69 | 
| 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5.4 | 1.94 | 34.8 | 56 | 
| 8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3.2 | 1.66 | 4.7 | 44 | 
| 9 | 家具制造业 | 12.0 | 1.51 | 1.5 | 55 | 
| 10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9.2 | 1.16 | -4.6 | 38 | 
(四)大型企业规模壮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5家,比去年增加了278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373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3.09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3.6%。一季度产值超亿元企业有82家,比去年增加了10家,首季为全区创造工业总产值600.56亿元,拉动产值增长9.9个百分点。超亿元企业中实现增长的企业有55家,产值增速在20%以上的有39家。其中生产规模最大的10家大型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55.73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全区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84.5%,拉动产值增长7.3个百分点。
(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出口逐步增长
随着我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目前我区工业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朝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产品为主体,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体系。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17.1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去年高10.2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52.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为288.5亿元,同比增长16.9%,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增长贡献率为85.7%,拉动出口增长11.3个百分点。
三、工业运行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生产要素供给情况仍需提高
工业用地紧张、流动资金短缺、劳动力供应不足、融资困难等是制约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但最主要突出表现还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资金短缺:企业的成本上升和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出现资金不足,贷款难度大更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局势,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挤占了一部分流动资金。截止到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产成品两项资金合计达到1116.31亿元,增长14.3%,占流动资产合计的38.8%。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的增加,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发展。
2、劳动力供应不足:企业用工需求量急骤增加,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客观因素。区域竞争激烈,许多原本在我区务工的外来人员,如今在“老家”也能实现就业,纷纷“打道回府”,也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回流。企业劳资关系不协调,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需求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内在因素。据一季度报表数据结果显示,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有66.01万人,其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有61.65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
3、工业用地紧张:目前我区生产基地工业用地紧张仍是不少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开发机构直接可利用的存量土地不多,导致大企业和大项目落户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存在“恋土”情节,不愿跨区域发展造成用地困难;再者就是园区土地价格偏高,部分企业无法承受造成用地困难。
四、发展建议
(一)加强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一是强化转型升级项目服务。二是实施技改提升工程。三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四是加快企业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引导企业改革创新。
(二)帮助企业解困,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和完善对企业生产监管分析和预警机制。推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强化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探索政企沟通新模式,提高服务企业效率。
(三)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数据指标的监控,充分发挥经济数据预测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二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积极协调督促,努力确保能源供应;通过盘活存量土地,从而增加项目用地计划;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推进银企信贷有效合作等等,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执笔:余旭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