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龙岗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20日在龙岗区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龙岗区人民政府区长  戴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区六届一次党代会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强力推进“城市管理治理年”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质量双跃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跃居全市各区第三,增长9.6%以上,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3%,达1978.5亿元,位居全市各区之首;固定资产投资761.8亿元,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5亿元,增长8.0%。经济发展效益持续提升。完成全口径工商税收60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1亿元,稳居全市各区第一,增长17.5%。每平方公里产出GDP、工商税收分别达7.98亿元、1.56亿元。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3%、11.4%。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增长13%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1%,占GDP比重超过5%。电子商务交易额4300亿元,增长69.4%,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2.68倍。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21.8亿元,增长11.2%,文博会分会场数量连续7届居全市各区第一。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成功获批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增长13.7%,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华为荣获中国质量奖,在2016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名列第50位。比亚迪精密制造、比亚迪锂电池产值首次超百亿元,填补了全区百亿级企业的空白。引进超亿元项目190宗,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

  (二)落实东进战略高效开局

  出台《龙岗区落实东进战略打造东部中心五年行动方案(2016-2020年)》,推出打通东部战略通道等七大任务和23项行动计划,布局387个重点项目,实施交通先行、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四大领域158个东部大会战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轨道3号线东延段、10号线及平湖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广深线平湖站开通运行。贝尔路衔接段二期、惠华路西段等24条道路建成通车,东部过境高速、南坪快速三期、坂银通道等建设步伐加快。红棉路丹平至六约新村、荷坳新村至黄阁路两段建成通车,隧道标段基本贯通,沙荷路连接盐排高速盐田方向两条匝道主体建成。打通龙腾路等断头路10条,次干道以上路网密度提升至2.59公里/平方公里。开通E巴士线路411条,新增公交站点82个,500米服务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4%。新建和增容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座。坂雪岗水厂建成,西坑等6家村级水厂完成整合,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加快推进。固定宽带实现全覆盖,光纤覆盖率达80%。重点区域建设快速推进。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4+2”重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2亿元,增长87%。启迪协信科技园、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光启未来科技城、中航智无人直升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第四届国际低碳城论坛顺利召开,中欧未来城项目获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空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拆除消化各类违建307.9万平方米,超出市下达任务74.4万平方米,实现违建增量“零增长”、存量“负增长”。整备土地2.6平方公里,提供重大产业项目用地1.1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阶段性任务。34个旧工业区加快改造升级,康利城、神州智园等10个创新产业园区启动规划建设,盘活产业空间34万平方米。

  (三)创新活力强劲迸发

  创新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N”政策体系,新增17项科技创新支持措施。“科技创新券”全面推行,发放券额1300万元。推出“创业贷”“助飞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4000万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0亿元,增长1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0.8%。专利申请量突破两万件,增长26.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526件,占全市23.3%。区内企业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项。华为短码方案成为全球5G技术标准之一,“绿航星际180”试验顺利完成。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新增下一代高速光传输技术工程实验室等19家创新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式运营,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新开通3列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引进中汽中心深圳汽车工程研究院、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龙岗基地等一批产学研高端机构。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深龙英才计划”。举办首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4组获奖项目签约落地。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第二届全国“双创”周龙岗系列活动异彩纷呈,7家区内企业入选主会场主题展示。成立区众创联盟和区创新产业载体联合会。大运软件小镇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与硅谷动力·电子商务港一同入选省十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坂田街道获评省十大“互联网+”创建小镇。

  (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52亿元,增长53%,56项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批研究生顺利毕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设立并开工建设,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落户我区。成立龙岗幼儿教育集团,新增幼儿园学位665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64%,提前一年完成市学前教育发展三年目标。新改扩建华南师大附属龙岗雅宝小学等公办学校11所,新增公办学位1.3万个。深圳珊蒂泉外国语学校、伊思顿龙岗书院两所国际化学校顺利开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增长22.1%,获评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区。全面落实省、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第一所区属全额拨款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医疗卫生事业再创佳绩。新增病床381张。市吉华医院、平湖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区骨科医院开工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成功落户。龙岗中心医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省人民医院区域合作医院。完成23家社康中心新改扩建工程, 社康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坐诊数等13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区计生协会获评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县级先进单位。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ATP和WTA国际网球公开赛、高尔夫深圳国际赛等高端体育赛事,天猫“双11”晚会、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等大型演艺活动相继上演。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走进中国美术馆,大芬油画村、甘坑文创小镇入选全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引进迷笛音乐(深圳)中心、“开心麻花”华南总部。“三馆”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建成社区文体广场(公园)11个、小型文体设施250个。送出公共文体服务2.6万课时,惠及150多万人次。城区公共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文明指数测评位居原特区外各区前列。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大力实施“龙翔工程”,培养130名创新创业人才。新开工人才和保障性住房9843套,基本建成1026套、竣工8158套。荣获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援疆、对口帮扶海丰、扶贫协作贵州大方成效显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五)城市管理治理成效显著

  城区安全平稳可控。出台全区城市管理治理“1+21”文件,开展余泥渣土受纳场、“三小场所”等18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隐患,安全生产事故宗数下降9.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6.5%,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三防”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应对“妮妲”“海马”等强台风袭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八类暴力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28.6%、22.6%。有效化解布吉上水径股份公司管理等信访积案。大力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建立社区治保会、平安志愿者联合会、楼栋长联合会和平安社区促进会“四会”联动机制。新增社会组织174家,总数位列全市各区第一,5家社工机构跻身全国百强。顺利完成街道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吉华、园山、宝龙3个街道。开展城中村“五化”整治,建成老围村等16个示范村。国防动员及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进展,区民防办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治水提质效果初显。实施河流综合治理项目29个,在全市各区率先完成黑臭水体年度整治任务,龙岗河干流水质从V类提升到IV类。实施水源保护和供水保障类项目11个,敷设雨污分流管网290.2公里,整治内涝点24个。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高标准启动区儿童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建成21个社区公园,新建改造绿道3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全年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下降9.1%。国家环保部“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挂牌成立,深圳东部环保电厂开工建设。认真查处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红花岭环境园、嶂背工业区等环境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开展。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及五个专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营改增”、降低社保费用等政策,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位居全市各区第二。在全市率先完成区、街、社区三级“一窗式”政务服务改革,有力承接市“强区放权”下放事权134项,成立区城市更新局。经济领域改革取得实效。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实施龙岭初级中学、龙岗书城等PPP项目,“多规合一”政府投资审批改革深入推进。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三级国资监管体系,区引导基金投资公司成立,龙岗人才安居有限公司揭牌。完成37个“村改社”社区的“政企、社企分开”,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民人均集体分配增长19.6%。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加快。教育优质集群化发展试点改革顺利推进,举办全国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高峰论坛。探索构建“大院带小院、公办带民办”的新型医疗机构组织体系,组建中心城片区医疗机构联合体和龙岗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社区民生大盆菜”全面实施,办理项目2218个,入选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2016年,我区侨务、台务、民族宗教、统计、机关事务、档案、史志、保密、外事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海关、检验检疫、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转职能、改作风、提效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区政府班子换届顺利完成,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调整到位,实现了工作的无缝衔接。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75件、政协提案131件,满意率分别达100%、94.7%。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大力开展普法活动,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442个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加大对慵政、懒政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加强审计监督,实现全口径预算审计监督全覆盖。

  各位代表,2016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和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驻区单位,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龙岗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领军企业、重大项目数量总体偏少,空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过快,部分企业产能外迁。二是新型科研机构、创新领军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相对缺乏,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仍需优化。三是教育、医疗等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亟需提升;城市建管质量标准和精细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区域和时段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四是平安稳定基础还不够牢固,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劳资、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五是部分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尚未根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违建减存量任务仍然艰巨,水污染和噪音扰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环保督察、市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问题,有些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六是少数公职人员工作缺乏热情,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执行力层层递减,推诿扯皮和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不回避、不退缩,勇于担当、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系统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2017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7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还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各类风险隐患不断叠加,龙岗转型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东进战略的深入实施、强区放权的扎实推进,各类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龙岗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六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借助各种有利条件,抢抓机遇马上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市和区委的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全面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各项部署,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勇当落实东进战略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3%、10.3%,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认真完成61件年度民生实事。围绕实现以上目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布局面向未来的重大基础设施,筑牢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基础

  突出规划引领。抢抓深圳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机遇,推动龙岗规划定位由“城市副中心”提升为“城市东部中心”。围绕东部中心建设,对照国际先进城区标准,大手笔、大气魄推进城市规划,完善东部中心实施策略研究。优化“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体系,高标准制定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科学规划区域发展空间,统筹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居住、非生产性服务设施等用地实行合理配比。注重发展的均衡布局和规划管理,坚持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依托龙岗大道、水官高速—盐龙大道、沙荷路,分别打造综合服务带、创新发展带、新兴产业带。积极对接市产业东进、交通东进、公共服务东进,力争更多战略性、支撑性项目落户龙岗,更多高层级、高水平公共资源和民生项目布局龙岗。

  坚持交通先行。大力推进轨道3号线东延段、10号线建设,力争14号线和16号线年内开工、17号线纳入市四期建设规划修编,启动前龙快线、10号线东延、16号线南延等线路前期研究,争取东部机场快线纳入远景规划。加快推进吉华路东延段等道路建设,完成丹荷路建设,加快协调推进外环高速深圳段、东部过境高速、南坪快速三期建设进度,推动惠盐高速深圳段开工,打通宝冠路北段等10条断头路,全面加快沙荷路、红棉路建设进度,次干道以上路网密度提升至2.7公里/平方公里。开工6座、建成2座过街天桥,升级改造15座公交停靠站,500米服务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4.5%。新开通一批“社区微巴”,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大力治理交通拥堵,推进综合立体停车场建设,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

  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力。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机制,强化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切实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升“东进”配套功能,持续完善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加快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建设及铜锣径水库扩建进度,新建110千伏山塘尾变电站,新增市政燃气管网12公里。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推广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强化“东进”空间保障,大力推动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深化“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土地整备工作,重点推进坪西社区、南湾中片区等13个整村(片区)统筹试点,整备释放土地2.5平方公里。加快高压线下地释放土地空间,推进重点区域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建立地下管线协调管理机制。

  强化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依据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底蕴等条件,构建以龙岗中心城为核心、“4+2”重点区域为主体、特色小镇为支撑的东部中心建设格局,形成“错位发展、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整合国际大学园、宝龙科技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等资源,加快集聚科技创新、高端产业等各类要素,不断丰富城市内涵,推动中心城扩容提质,打造最富活力、最具品质的东部中心核心区。进一步明晰重点区域的发展定位,精准化、专业化配置产业项目,增强综合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增长极。加快推进甘坑文创小镇、大芬艺术小镇、基金小镇、云创小镇等规划建设,推动坂田街道创建省“互联网+”示范小镇,打造一批“特而强”“精而美”的特色小镇。

  (二)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突出“补短板”,深化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规划、建设、运营和投融资等机制,增加交通、信息、生态等基础设施供给,探索推进EPC+O等模式在保障性住房、园区配套、治水提质等领域的运用。有效“降成本”,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区级科技创新、人才住房、产业用地出让等规定,持续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人才安居房的建设供给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加强风险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房地产虚假销售等扰乱市场行为,切实保障全区金融业、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去落后产能,清理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等低端企业500家。

  全面落实强区放权改革。进一步厘清市、区以及部门职责边界,按照“权责对等、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统筹全区相关部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加快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运作机制的科学化。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探索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持续动态地对事权承接工作进行测评,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明确区属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定位,出台国企分类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加强资源整合,做强做优区属国企,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强化国企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金融支持的功能。引导和规范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健全集体资产监管、交易、财务实时在线监控平台。组建龙城高中教育集团,在龙岗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的联合体,加快推进公共事业机构集群化、集团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改革。以街道分设为契机,科学合理划分区、街、社区事权,优化街道组织结构体系,明晰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等基层单位的职责,切实将服务资源和管理力量下沉。年内启动社区区划调整,组织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优化社区事项准入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常态化办理机制,办好民生“微实事”。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量质齐升。年内启动龙岗社会创新中心运营,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和方式。

  (三)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更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优存量”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稳固以华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领先优势,壮大以比亚迪锂电池、中广核、光启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全力推动家电、眼镜、玩具等产业向总部型、研发型升级。针对亿元级企业研究出台“龙腾”发展计划,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管理创新,壮大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力争到年底挂牌上市公司达78家、十亿级工业企业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

  “扩增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扶持力度,加强对前瞻性、颠覆性产业技术等新趋势的主动谋划和布局,推进坂雪岗、阿波罗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健全招商引资管理办法,深化项目前期研究,加强与大型央企、知名外企、领军民企的对接合作,重点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因工程、精准医疗,材料技术领域的石墨烯、纳米材料等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200宗以上。大力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和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依托星河WORLD等载体,加快金融商圈集聚,力争引进1-2家大型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

  “促投产”推动项目提速提效。按照“续建项目加快一步、新建项目提早一步、前期项目超前一步”的要求,健全项目快速推进机制,细化组织实施、规划落地、资源保障、资金供给等工作。大力推动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中航智无人直升机、邦彦信息产业园、中汽中心深圳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在建项目及早建成投产,积极推进深港国际中心、中国电子科技创新大厦等加快开工建设,紧密跟进并推动华大北斗、烯旺科技石墨烯等意向项目尽快落地。加强产业用地绩效管理,盘活工业闲置土地资源。全面梳理已出让产业用地开工情况,对未开工用地逐一分析,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尽早见效。

  “强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健全企业精准联系、帮扶机制,持续推动企业服务标准化,使本土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深化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实施重点企业“一对一”定向联系。加强中小企业配套扶持,制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实施办法,修订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投放。探索借鉴“社区民生大盆菜”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短平快”需求出台针对性措施解决。在重点产业园区推广设立“一窗式”政务服务平台,提供“贴身式”基础服务和个性化增值服务。以“产业优先、配套同步”为原则,有序推进旧工业区改造,支持上市公司、区属国有企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积极参与。鼓励“工改工”,控制“工改商”、“工改居”,提高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率,更新供应土地0.8平方公里。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行区

  健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出台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实施方案,启动国际大学园科技创新圈规划研究,加快院士科研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建设,探索建立校区、园区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知名院校设立新型科研机构,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合作,重点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建设,年内新增新型科研机构2家以上。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专利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天安云谷等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业孵化体系,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等新模式,新增创客空间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创业苗圃3家。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支撑。积极对接市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全力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落户龙岗。出台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着力推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综合运用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担保增信、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杠杆作用,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评估和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券”政策,针对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扶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无缝衔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咨询等机构,构建相对完整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力争年内科技服务机构达125家、创新平台达150家。

  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创业服务等保障措施。探索建立以经济、科技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人才考评标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发挥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深圳基地、海归创业学院(深港)“双平台”作用,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办好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大会、深创赛国际赛,打造海外人才落户发展平台。新增高层次人才130名、创新创业团队10个。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进培养一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加大开放创新合作力度。全面推广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模式,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广领域的跨区域创新合作,力争在技术、人才、资本、资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支持鼓励本土领军企业和机构设立海外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并购、合资合作等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办好首届中国卫星应用国际大会暨第六届北斗年会,健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在“3+2”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探索跨区域的创新合作长效机制。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继续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推动7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力争坪西九年一贯制学校等3所新建学校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学位5850个。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增幼儿园学位3000个、普惠性幼儿园30所。加强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加快引进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完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工程建设,实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期招生,加快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筹备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到龙岗合作办学。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中德职业技术学校建设。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建设,完成龙岗中心医院核医学综合楼装修、区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改造、区三院改扩建、区四院过渡用房改造等工程,新增病床400张。积极推进区中医院“三甲”创建工作。完成公立医院“以事定费”财政补助机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推广“一站式”就医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引进国医大师“治未病”团队。继续实施“三名工程”,大力引进高水准公立医院运营团队,实现哈佛医学院华南医学教育中心挂牌试运行。

  加快打造东部文体高地。高起点布局文体基础设施,完成“三馆”装修调试工作,加快推进中德(深圳)拜仁国际足球学校、市文化馆新馆等项目落地。改造区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促进业态提升。加快完善大运中心功能配套,推出更多公益项目。推进布吉等4个街道文体中心建设,建成4个社区文体广场(公园)、180处小型文体设施。积极筹办中国(大芬)油画双年展,促成NBA中国赛、国际足球冠军杯中国赛等知名赛事长期落户龙岗,办好国际自行车嘉年华、动漫跑等自有品牌赛事。高水平举办社区艺术节等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体育活动。出台《龙岗区文化创新发展2021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探索“文体+科技+金融”模式,力争全国首个体育产权基金管理公司落户龙岗。加大客家古民居活化利用,继续挖掘鹤湖新居等旅游资源,探索形成“文化+旅游”“文物+体验”新业态。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公共文明建设。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建立深圳东部大学生创业中心,打造“龙翔工程”升级版,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基本住房保障与人才安居“双轨并行”的公共住房体系,实施科学可行的配租配售制度,新开工及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9000套、竣工2100套、供应2900套。办好2017国际社会工作亚太区域联合大会,提高社工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区级公办养老院、护理院建设,养老床位达1120张。健全特困人员、困难家庭救助补贴机制,完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做好对口帮扶、扶贫协作等工作。

  (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创造更多的绿色福利

  狠抓治水提质攻坚。加大河流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开展沙湾河、四联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大康河等截污工程,确保年内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布吉河、丁山河等29条河流综合整治,推进花园河等14个项目前期工作。开展龙岗河“一河两岸”综合环境提升工程,打造南约河等12条滨水纽带。改扩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5座,完成吉厦等5个村级水厂整合。启动17个雨污分流管网项目前期工作,敷设管网400公里,治理内涝点6个。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力度,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认真推进环境经济核算(绿色GDP2.0)区域试点。扎实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0%。推进深圳东部环保电厂建设及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期升级改造。倡导装配式建筑,加强建筑废弃物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尽快完成废气污染源设备环保改造工作,抓好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排放监管。全面加强大气、土壤、噪声监测,力争PM2.5平均浓度低于29微克/立方米。

  大力提升绿色颜值。新改扩建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二期等3个大型公园、红棉公园等10个社区公园,开展20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建设改造2万亩生态经济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6平方米。加快推进龙城公园、大运公园等“特色花海”景观建设,打造深圳国际低碳郊野公园、香沙公园等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凸显城市特质的主题公园。稳步推进大中心城环等四大绿环建设,以神仙岭、红花岭、梧桐山、园山、银湖山等为主体,全面连通龙岗山、水、公园、绿道等本底资源,加快打造“山环水润”生态格局。

  铁腕开展环保执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生态文明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后续整改工作,确保红花岭环境园二期5月底前完成复绿、宝龙比亚迪一季度完成工业园环境提升任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整治久拖不决的环境污染问题,维持“环保风暴”的强大震慑效应。强化排污企业日常监督管理,重点检查治污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沟通协作,积极开展环保联合执法。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七)坚守城区安全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夯实城区安全发展基础。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着力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相关主体关联责任。全面开展“排雷”行动,消除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对“三小场所”、城中村老旧电线、建筑施工、危化品、道路运输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电子底图、风险隐患信息库。强化源头治理,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切实提高隐患整治率,有力防范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探索将安全生产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完善“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运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坚决落实“四个最严”指示精神,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建设,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两抢一盗”等突出违法犯罪,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新增高清监控探头3000个,万人八类暴力案件立案数控制在4.5宗以内。推进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全面排查调解劳资、物业、环保、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信访热点和历史遗留问题,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探索建立劳资纠纷防控管理系统,实现隐患智能化高效预警。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保持违建查处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量”,坚决完成市里下达的拆除消化存量违建任务。持续攻坚“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年内完成全部拆除任务。加强坂雪岗科技城、龙岗中心城、国际低碳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布吉等区域综合整治,对市容秩序、城市家具、路牌标识等统一规划提升,推动市容环境品质实现根本性改变。高标准实施龙岗中心城“内环”等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清扫保洁、绿化管养机制,加强公厕建设和清洁。抓好“双治”、“五化”工作,集中整治城中村环境卫生,依法查处占道经营、渣土泼洒等行为。

  加快推进智慧龙岗建设。按照深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信基站301个,重点区域光纤覆盖率达到95%。建成智慧龙岗运行中心,推动政务光纤区、街、社区全覆盖,提升城区智慧化发展水平。深度挖掘各类数据,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创新水平。加大物联网技术运用力度,整合全区视频监控资源,深入推进公安、安监、消防、环水、应急、交通等部门智慧应用,提升城区管理治理智能化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肩负人民的新期望,我们深感机遇难逢、责任重大,必须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着眼于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各项要求,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学施政、廉洁从政、为民理政的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务必从严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整治“四风”成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精准防控。

  务必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沟通协商,对区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认真落实、加快办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强化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务必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以“一窗式”政务服务改革为抓手,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坚决消除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切实改进政府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限时办结的督查,完善民生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正向激励,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务必大力弘扬“有激情、敢担当、新作为”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带着激情工作、饱含激情干事,以舍我其谁的锐气、勇争一流的朝气、干事创业的志气,全身心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坚持“敢担当、重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对一切有利于龙岗发展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坚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信念决心,以“钉钉子”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办惠民生、促发展、利长远的事情,着力实现“新作为”。

  各位代表,干事创业永无止境,领跑排头要谋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加快推进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三心四区”,不断开创龙岗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