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关于龙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龙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的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迎大运建设和特区内外一体化等战略机遇,认真实施区“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举措,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民生实事,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78.68亿元,增长18%,完成年度的计划(下同)的100%;

  ——工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22%,完成1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增长18%,完成9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增长14%,完成9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67亿元,增长28.2%,完成113%;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4.08亿美元,增长1.1%,完成102%;

  ——外贸出口总额226.52亿美元,增长33.7%,完成116%;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1%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万元,增长8.7%;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6%;

  ——万元GDP电耗下降4.7%;

  ——万元GDP水耗下降9.8%。

  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抢占产业制高点,积极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2007年我区着力推进龙头项目、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一是狠抓一批拳头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ST芯片封装,方正、华润微电子项目建设使宝龙片区形成了IC制造的产业聚集;比亚迪坪山汽车基地创造了新的建厂奇迹,F6型汽车如期下线并批量生产;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在我区挂牌。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片区建设。坝光精细化工基地拆迁安置工作正式展开;平湖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首期土地整备基本完成并已举行奠基仪式,“七通一平”已开始动工;下沙旅游片区成立了整体拆迁办公室,拆迁安置工作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三是在高端服务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政策引导和策划工作。抓住深港紧密合作的机遇,我区加强了与知名企业、大型财团的合作,新鸿基已决定在龙岗建设地标性的大型购物中心,港中旅集团有意参与大鹏半岛开发;公开推介了8个地块的高星级酒店项目,其中位于黄阁路的大运中心五星级酒店用地成功出让;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前期工作接近尾声,珠江帝景国际酒店已经启动。

  (二)以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为抓手,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区以自主创新战略带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建立和巩固龙岗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的领先优势。一是抓服务,切实加强政府服务职能。重点服务好华为、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二是给政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方面,通过直接资金扶持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区经济发展资金和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各类企业181家,通过金融杠杆放贷和无息借款超过1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创业投资,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以股权融资来解决企业的融资瓶颈。开展全区中小企业上市需求调研,举办中小企业上市辅导报告会。对59家既有上市意愿又有上市潜力的企业重点培育,有1家企业成功海外上市,2家企业向证监部门申报了发审材料,10余家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进入辅导期。另外我区还有19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进入深圳市“创新性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三是调动社会资源结合工业园区改造建设孵化器。新建和改造了3家共5.28万平方米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安龙岗数码新城一期已建成,1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签署了入驻协议,二期建设已经开展。

  我区在循环经济发展上也形成了崭新的局面,切实发挥了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一是做好循环经济的整体布局,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到全区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年我区通过政府扶持、典型示范、项目带动、舆论宣传等手段,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园区等层面铺开循环经济建设。同时将循环经济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修编、迎大运行动计划和“1+8”政策文件体系,将循环经济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首次出台并落实政府资金扶持政策。制定了龙岗区经济发展资金(循环经济类)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在年度区经济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进行奖励和补助。通过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和支持。三是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并与鼓励扶持区内民营企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在政府工程建设中推行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选择了太阳能应用、建筑垃圾处理、厨余回收加工、电厂移动供热、社区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改造等领域重点开展项目建设。四是以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首次评选十佳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企业,树立明确的发展导向。建立了工业污染源动态管理档案,对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实行举牌制度,完成全区203家排污企业评定工作。严格环保准入,全年否决项目386个。加大高污染低端产业淘汰力度,全年关停排污不达标企业18家,关停企业污染工艺101项。

  (三)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为迎办大运,我区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强化了迎大运政府工程建设指挥部职能,加强了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监管服务。建立了政府工程建设信息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工程全时段的精确监控。优化政府投资建设的体制机制,试行了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市政类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方案,加快了项目的审批和前期工作。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迎大运背景下平稳增长,在往年基数较大的情况下,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增长1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3.4亿元,增长6.8%;房地产投资128.5亿元,增长45.8%;更新改造投资24.35亿元,下降8.2%,基本建设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推动力。2007年共争取到市对我区的投资总额27.43亿元,比上年多争取了8个多亿,我区2007年共下达政府投资项目计划54.01亿元。

  2007年我区集中全力推动政府工程建设,全年共启动迎大运项目264个,188个完成年度阶段性任务,33个已完工,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91亿元,完成本年度计划的124%(因地铁3号线和比亚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导致总体完成额度较大幅度超过原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地铁3号线和深惠路改造拆迁工作已顺利完成;大运新城主场馆功能区拆迁已结束,场平工程已完成68%,居民安置区的自住区全部封顶,部分已经移交。横坪路部分路段已通车,深汕公路改造(一期)已启动;中环大道、平安大道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着力推动民生工程实施,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2007年我区财政支出重点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事业、救助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七个方面倾斜,全年财政性民生净福利投入达28.74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43%。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良好,龙岗中心医院门急诊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区中医院项目进展顺利;区实验学校扩建、坪山高中二期、新亚洲学校扩建、村办小学升级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草埔污水处理厂、葵涌片区和大鹏片区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等治污保洁工程正抓紧实施;固本强基等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在为民办实事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一是成立了区慈善总会,自6月成立以来已募善款超过8500多万元,首批慈善款已发放给困难群众,用于解决扶老、助学、助医、帮困等问题。二是实施了大鹏半岛生态补偿政策,区政府积极向市里为当地群众争取了四年4亿多元的补助,第一批14632人的生态补偿款已发放完毕,第二批生态补偿人员名单已经向社会公示。三是积极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畅通渠道。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投诉、服务热线等,在全市首开区级政府88812345公开电话,运行以来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发挥民生桥、民生热线等媒体栏目的作用,通过龙岗新闻网、龙岗政府在线等加强与群众互动沟通,并承诺网上投诉一周内回复。坚决打击企业恶意欠薪行为,加强对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督促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以上,关爱劳务工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区53家社康中心已建成;少儿医保已全面推行。

  (五)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难题

  我区高扬改革创新的大旗,将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当前一系列复杂难题的有力武器,向改革创新要空间、要资源、要潜力,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改革创新的风气和氛围。

  一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形成新一轮改革创新热潮。发展理念的创新事关全局,影响长远。我们用改革创新思路谋划发展,重新审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迎办大运的要求和后现代的理念,编制迎大运龙岗行动计划,开展后现代课题研究,明确了发展战略、策略和重点。召开全区改革工作大会,系统总结和回顾两年来的改革创新工作,对勇于、善于创新的单位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和榜样,同时对下一步的改革创新工作进行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出台关于推进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创新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

  二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导向、杠杆和放大作用,将公共资源导向鼓励发展的领域,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应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草拟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监管“两高两低”企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台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整合经济资源,提高扶持效率,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间资本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颁发“科技创新奖”。出台各类企业能耗、环保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促进企业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通过狠抓新兴产业引进和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努力实现产业消长平衡和优化升级。

  三是整合行政资源,实行综合治理,探索了一条在行政资源有限、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情况下加强城市和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我区着重在三个层面强化创新,在基层体制改革方面,整合全区协管力量,按网格下沉到社区,由社区统一指挥,构建综合治理、综合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大综管”新格局,推进了龙岗社会的“科学、精细、长效”管理。根据重心下移、权责统一的原则,将原交管所、环保所、卫监分所等区驻街机构下放街道管理,强化了街道的社会管理职能。全面推行街道综合执法,明晰街道执法队与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及街道内设机构的职责权限,建立协同配合、联动高效的运作机制,扩大了执法的覆盖面,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大综管”新格局荣获第七届“中国改革十大创新案例”奖。在部门体制改革方面,设立综合协调性机构,加强对重大事务的有效管理,设立了迎大运政府工程建设指挥部,起草了建设协调办公室和拆迁协调办公室的方案,对水务执法机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区域管理资源的整合方面,出台了调整优化大工业区城市和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区域管理权限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对区域的有效治理。

  四是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线,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升了行政执行力。推行白皮书和“业务主办人”制度,完善区属各部门和街道行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估办法,将绩效评估与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通过提高各街道的税收分成比例和实行税收超率全额累进的激励机制,向街道倾斜财力;开展区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逐步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监管新模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行政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更多的行政资源投向有利于改善民生净福利的领域。完善电子监察系统,把全区120项行政审批项目、4万多项审批业务以及400多项政务公开条目纳入其中,增强了部门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检查工作,初步完成各单位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清理和认定。

  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仍主要集中在华为、比亚迪等大型高科技企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很少,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内部仍然存在IT产业“一业独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有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而公共事业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区经济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在全市是最落后的,无法承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迅速增加的人口,导致了交通、电力、治安、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企业、群众的意见较大,与举办大运重点区的角色和标准不相称。

  三是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加大。在大鹏半岛生态补偿、安居房分配、劳资纠纷调处、拆迁安置补偿等方面,我们努力想把好事办好,但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科学决策和阳光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推行起来阻力很大。改革创新是时代潮流,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很重,许多方面都面临突破。但改革任何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必然会触动利益关系,对我们的决心和毅力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五是国家宏观调控对于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国家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加大社会投融资成本,导致我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信贷规模的紧缩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极易造成其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导致房地产增速的下滑。紧缩的加工贸易政策在短期使加工企业利润缩减,另外,“两税合并”、节能减排和土地严格管制将会使一部分企业迁出我区,深圳市实施“1+7”的用地政策以来,我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方面基本上到了有心无力的境地。如何应对政策调整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区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上述这些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给予高度重视。新的一年,我们必须以思想大解放来推动以上问题的解决,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来推进龙岗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四、200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

  (一)主要思路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全国来看,是奥运年、地方政府换届年、宏观调控年。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省委十届二次全会高扬思想解放的旗帜,以呼吁改革、鼓励创新的宏大气魄为我省全面转向科学发展下达了总动员令,更为广东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吹响了冲锋号角。市委四届八次全会要求全市要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来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对全市进一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作出了全面部署。区委四届八次全会强调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实现大发展。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关口,站在更高层次发展的起点上,我区将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增创发展的新优势,按照“四要四不”、“六破六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好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充分运用现有的空间优势、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龙岗的高端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人本发展,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洪流中,勇立潮头。

  根据区委四届八次会议的要求,200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大力实施强区富民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关注民生,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和社会管理,努力开创和谐、效益、平安、生态、人文龙岗建设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2008年,国家为了防止宏观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将从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向一稳一紧,对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预期将下降。由于国家贸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今年我区出口增长将受到制约。新税法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整体营商成本上升等形势变化也将会影响我区经济的发展。从我区实际情况看,我们面临着迎大运、特区内外一体化及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这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区产业优化升级带来的产业适度重型化和高端化成效开始逐步显现。我区正积极推动与东莞、惠州等周边地区的战略合作,逐步向粤东地区扩大集聚力和辐射力。总的来讲,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着实事求是、“好字优先”的方针,预期2008年经济增长目标为14.5%,这有利于缓解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压力,宣示效益提升的质量型增长成为未来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各项指标具体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1464亿元,增长14.5%;

  ——工业增加值960亿元,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增长1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增长17.7%(按可比口径);

  ——外贸出口总额245亿美元,增长8%;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4.08亿美元,和上年持平;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增长5%;

  ——万元GDP电耗下降2.3%;

  ——万元GDP水耗下降6%。

  五、2008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对策

  (一)坚持产业第一,积极推动产业优化调整和升级

  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处理好产业引进与产业转移的关系,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瞄准高端,加快产业转型,着重在提升产业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汽车及关键部件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比亚迪汽车基地、坝光精细化工基地、大工业区生物医药基地、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全面贯彻落实加工贸易3+1配套文件,建立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三资企业的长效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保证金担保,进一步扩大内销范围,对“两高两低”企业从严实施重点监管,因势利导,采取“提升一批、稳住一批、淘汰一批”的方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用“腾笼换鸟”的方式改造和提升一批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鼓励和扶持性政策,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支柱产业。三是积极推动服务业的高端化及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创新金融业等,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品牌,提升龙岗高端服务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发展体育产业、海洋生物产业、节能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等创造条件。四是加快总部经济集聚,不断提升产业档次。积极吸引工业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在我区落户,增强其辐射功能与集聚效应。重点在龙岗天安数码城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在中心城西区规划建设制造业总部基地,在四大产业集聚基地发展优势传统产业总部集群,在平湖规划建设物流总部基地。以金融产业服务基地为平台,吸引金融企业设立各类后台服务机构。

  (二)以大运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争取市对龙岗建设的大力支持。2008年市区两级政府计划安排投资约90多亿元。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突破建设瓶颈,加快项目进度,确保对交通路网、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能够落实,配合全市积极推进大运新城、坪山新城等重大政府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保持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加大政府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投资,进一步引导释放社会投资需求,向企业技改要潜力,向基层建设要潜力。二是积极探索指挥部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继续跟踪落实2007年政府投资项目责任分解表的重大项目进展,落实深圳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第二阶段改革方案,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巡查制度。三是重点推进大运及其配套工程。加快地铁3号线和深惠路改造工程建设,抓紧推进厦深铁路龙岗段、布吉客运枢纽站、地铁5号线等项目拆迁安置工作,积极协助推进全市大运会场馆建设。在路网建设上,抓好横坪路、沙荷路、红棉路、北通道等新建续建和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大运会前全部通车;大力推进环保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草埔污水处理厂、横岭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其配套截污管网等治污保洁工程建设,推进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林径水库引水调蓄工程等水源和供水网络建设,以及东部电厂二期、新南变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

  (三)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为建设和谐龙岗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公共财政政策,确保投入到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1项民生净福利指标要求,将财力向基层、向民生倾斜,加大对民生福利事业的投入,重点投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加大民生建设投入,保障重点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对关系民生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实施进度。加紧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如交通设施、基层卫生设施、学校等群众最关心的项目建设,另外,积极配合市里推动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中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同时注重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建立多层次的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家庭的“住房难”问题,加强对外来劳务工正当权益的维护问题,切实保障好群众的食品安全卫生。结合体制改革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在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上取得突破。

  (四)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作,进一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重点抓好循环经济的项目落实和典型推广,形成全面铺开的局面。一是点面结合,抓项目推进。抓好太阳能光电光热项目、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绿色机关建设、循环经济示范社区和生态园区的建设。二是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将区内开展循环经济改造的企业与提供相关服务和设备的企业联系起来,搭建好企业间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平台,为企业间循环经济合作创造条件。三是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用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增强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助推作用。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机制,探索循环经济绿色通道。四是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硬约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制定重点行业能耗标准,加强对区内70家重点用能企业的定期能耗监测。推广油电混合动力大巴,推进交通运输业的节能降耗。加强机关和学校的节能管理,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必将成为各级各地区的改革年。我区改革创新工作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区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创新经验,坚持“破”、“立”结合,重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优化城市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推进经济、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促进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跨越的体制机制环境,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为“五个龙岗”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推进新形势下的一系列改革工作。

  一是着眼于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应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新变化,营造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产业高端化建设的机制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将社会资源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来。建立全民创业促进机制,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导师计划”。由龙头企业挂钩扶持区内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联动发展。在稳步推进街属企业改革的同时,探索社区集体经济规范管理、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举措。

  二是着眼于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增加财政对民生净福利的投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稳妥推进全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对全区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努力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用市场机制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配套改革,探索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新模式。开展社工试点,探索切合龙岗实际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新路子,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社工+义工”运行机制。

  三是着眼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制度创新的高度深化“大综管”新格局建设,巩固和扩大“大综管”的成果。丰富“大综管”工作内涵,依托“大综管”工作机制,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对外公共服务系统。扎实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对住宅区的全覆盖,加快社区管理社会化、市场化。采取区域优化的办法,落实大工业区城市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大工业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适应城市化三年过渡期后的新形势,结合社区换届工作,调整和理顺区、街、社区的管理权限和服务职能,明确社区工作站职能定位,理顺社区工作站与居委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关系,发挥社区工作站在服务基层、强化管理方面的作用。

  四是着眼于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政执法职权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政府部门职责体系,落实责任主体,减少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等问题,提高行政执行力。与时俱进优化绩效考核,建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街道不同的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考核。探索在若干领域引入政府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内部运作流程,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行政效能。依法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推进非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努力在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改进政府项目管理,采取招投标、公开拍卖的办法,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公共利益流失。高度重视政府公共关系协调工作,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有可能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事项,在政策出台前和执行过程中要有预见性和妥善的解决方案,同时做好与社会相关利益团体的及时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