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由湖水相连,颇似三块水晶巨石,与周围的山体、绿地配合,形成独特的“山水石”结构——将成为深圳地标性建筑的深圳大运中心昨日传来喜讯:包括“一场两馆”在内的大运中心设计方案已全部完成,标志着大运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圳大运中心位于龙岗区奥体新城核心地段,总用地面积52.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主体育场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体育馆建筑面积为7.4万平方米,游泳馆建筑面积为4.3万平方米,总停车位为2540个。
北京奥运场馆设计者
助战大运中心建设
大运中心的规划充分体现奥运理念,满足国际综合体育赛事和专项锦标赛的功能要求,不仅能举办世界级大型运动会、各类国际田径锦标赛、国际室内球类比赛,而且能举办大型演唱会等,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市文化立市的重要项目之一。其中,“一场两馆”全部设计成“水晶石”的建筑效果,所有体育场馆通过一个人工湖互相联系,整个大运中心将成为一个面积广阔的景观公园,既带有传统中国园林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现代气息。
大运中心的总体详细规划设计出自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大家熟悉的深圳会展中心就是由这家国际著名设计机构设计的。另外11家参与设计单位也都是业内的佼佼者,其中一些机构参与了多项奥运工程的设计工作。
“一场两馆”如水晶石
大运中心西接铜鼓岭、神仙岭山体,东望龙城公园,自然的山水格局使“水晶石”般的体育场馆融洽地镶于绿色“地毯”之上。总体设计在确定了三块“水晶石”建筑造型后,又将各类引人入胜的体育活动、居住小区、商业空间和娱乐活动注入了大运中心。
三座体育场馆的布局犹如一个三角形,体育馆位于体育场北面,体育馆西面是矩形的游泳馆,三个体育场馆通过抬高6米的步行休闲体育广场相联。热身赛场位于主体育场西侧,与铜鼓岭山体形成整体景观。由于“一场两馆”的建筑外观大量采用玻璃材料,配合灯光的使用,整个大运中心在夜晚将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观效果。
在大运中心的北面,建有一个体育综合服务区,其中两座高达150米的高层建筑,形成了整个建筑群的收尾之笔。这一区域的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通过玻璃通道相联系。
同时,为配合整体景观环境的营造,在大运中心内将建设一个大运湖,大运湖可将大运中心的山形水势融入到三个水晶石般的建筑中,使建筑耸立于一个蜿蜒、流动的平台之上。通过这个水系的设计,既能烘托建筑物的水晶石景观效果,又可以营造一个重要的活动与休闲观光地。湖内设有多座桥梁,便于人们往来于湖面及场馆之间。
无障碍设计无处不在
“人文大运”是2011年大运会的一大承诺。为了体现对运动员、观众的人文关怀,大运中心内使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以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大运中心的建筑设计特别考虑了残疾人的需求。在游泳馆中,地下层设有残疾人停车位及可直升地面的残疾人电梯,室外大平台也有残疾人坡道方便通行。此外,比赛厅内还设有10个残疾人轮椅席,轮椅可直接到达。另外,在每个卫生间内都设置了一套残疾人卫生间。而在体育场内的看台上,还设有轮椅及陪同人员席位,热身赛场也设有残疾人坡道。
环保设计处处可见
绿色环保是2011年大运会的重要理念,在大运中心各类建筑中,都采用了中水回用、雨水回用、太阳能热水等节能措施。在游泳馆内,将收集淋浴间废水以及游泳池过滤系统反冲洗排水,经处理后用于游泳馆周边2万平方米地面的冲洗和绿化。每年可以节约自来水用量及减少外排废水量约1.8万吨。雨水回用系统可收集屋面雨水,经初期弃流后,补充室外水体,每年可以收集的雨水量有4万吨。
游泳馆内还设置了8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可提供沐浴用热水。另外,还采用了先进的热回收系统,回收空调机组的冷凝热,用于空调冷风的热处理。不仅减少了空调冷凝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还使空调系统更加环保、经济和舒适。
此外,大运中心的各场馆还采用了节能灯具、环保材料,在工程的通风、控湿、结构等方面,也采用了大量高科技降耗、环保技术,体现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