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冠军教练余少腾:我在龙岗育“新星”

214.png

  余少腾与龙岗基地的孩子们切磋棋艺。

  龙岗区龙岗街道福宁路88号是一个幽深的大院。从大院正门径直往里走,一直走到尽头,一面绿意盎然的绿植墙面会赫然出现在你的眼前,上面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深圳龙岗训练基地。

  在这扇墙面一旁,则是一块用麻石砌成的棋盘,黑白分明的棋子分列两端、错落有致,隐隐间有一股对峙之气。

  从这个院子出门往右拐,不多远便是著名的福宁桥。桥下,是常年潺流的龙岗河。闲暇时,有一位步伐矫健的男人常爱在河边散步。散步时,他的眼睛有时会四处张望,仿佛在搜寻着那些时不时在街边新冒出来的小吃店;有时,他也会偶尔走神,眼睛看着前方,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棋盘上的事儿。

  他叫余少腾,一位在龙岗教国际象棋的中年人,目前任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副领队兼女队教练、国家队深圳龙岗训练基地教练团队负责人。

  从公园学棋到“面壁练棋”

  余少腾出生在广东韶关。小时候,老家门前有条河,河边有个小公园。一到下午,公园里总是围满了下象棋的老大爷。“战况”激烈时,此起彼伏的“厮杀声”隔老远就能听见。

  8岁那年的一天,走在放学回家路上的余少腾终于被这“厮杀声”所吸引。他快步来到公园,只见凉亭里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相对而坐,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棋盘,一旁的围观者七嘴八舌地为双方支招。余少腾挤到最前面观战,从此爱上了象棋。

  广东四季多雨,常常没办法正常上体育课。每逢此时,体育老师便会安排学生们在教室里下棋或做游戏。几节课下来,班里的孩子一个个在余少腾面前败下阵来,“余少腾下象棋很厉害”的消息很快在学校里传开了。慧眼识珠的体育老师发现了余少腾在象棋方面的天赋,于是把他推荐给当地的体校,让他接受专业的训练。

  或许是天赋异禀,进入体校后没两年,余少腾就凭借着出色的战绩在广东棋界崭露头角。10岁那年,他代表韶关获得了广东省儿童象棋冠军,引起了省队的注意。那时的广东省队,象棋人才济济,而国际象棋则有些青黄不接,省队领导提议从象棋人才里选拔好苗子改学国际象棋。于是,教练找上了余少腾,告诉他:“象棋队里高手很多,你年纪还小,要进省队可能还要再等两年,不妨试试改行下国际象棋。”

  余少腾听从了教练的建议。1989年,年仅10岁的他背上行囊、告别父母,进入广东国际象棋队集训。尽管有着不错的象棋底子,但毕竟是从零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初入省队的余少腾就像低年级生进了高年级班,一时间很难跟上队友们的步伐。

  “实力差距太大,没法跟队友们对弈,这可怎么办?”情急之下,一位教练给余少腾拿来了一副进口电子棋,让他每日跟电子棋下棋。彼时,余少腾的棋桌正对着墙壁,每日坐在桌前跟电子棋对弈的他也因此被大家戏称为“面壁练棋”。但就是靠着这样的“面壁练棋”,余少腾的棋艺突飞猛进,没过多久便成为了省队的主力。

  当打之年再度转行

  1992年,年仅13岁的余少腾被国家队调入集训。在那支高手云集的队伍里,年纪最小的余少腾始终以一种“win or go home”的危机感鞭策着自己。“当时的国家队有一个等级分的排名,会根据你的排名来确定你最终能不能留下来。因此,我一直都有一种危机感,告诉自己一定要紧紧地咬住国家队的队友们,一定要让自己留下来。”余少腾说。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状态神勇的余少腾多次代表广东队夺得全国团体锦标赛冠军,并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直到2000年,首届国际象棋世界杯赛在沈阳举行,时年21岁的余少腾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

  “国家队一直有‘男帮女’的传统。当时,为了帮助女队队员在世界杯赛上取得好成绩,国家队领导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我担任许昱华等女队主力棋手的陪练。”就这样,正值当打之年的余少腾第一次走上了教练的岗位,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呼啸着向他袭来,“当教练跟当棋手有很大的不同。棋手可能会更加自我一点,但是作为教练,不仅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要善于发挥队员的优势,包括每个人的棋风、布局、性格,都需要全方位地了解,需要充分地把她们的优势调动起来。”

  比起国家队的许多严师,首次执掌教鞭的余少腾更像是一位温和型教练。赛前,他会带队员们放松身心,让大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队员在训练中受挫时,他也会给予她们足够的鼓励。最终,在那届世界杯上,发挥出色的许昱华成功夺冠。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的合作渐入佳境。在余少腾的帮助下,许昱华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成为享誉世界棋坛的一代棋后。

  许昱华与余少腾年龄相仿,彼此之间默契十足、沟通顺畅。几年后,当1994年出生的侯逸凡在棋坛上异军突起时,余少腾第一次感受到了新生代棋手身上那种不一样的个性。“侯逸凡非常有天赋,也非常勤奋,是天赋加勤奋的典型代表。”2006年,侯逸凡作为重点培养的队员,被时任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指定给余少腾作弟子,从此,这位戴眼镜的小姑娘给余少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侯训练非常刻苦,日常训练时问题总是很多,而且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才罢休,经常把我逼得不得不加班加点。”

  南下龙岗当教练

  2016年,第42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举办前夕,已是国家队女队教练的余少腾第一次带着队员来到深圳龙岗,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闭性训练。或许是因为在龙岗训练效果突出,那一年的中国女队在奥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捧回了暌违12年的世界冠军。

  2018年,第43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赛前,余少腾再次带队来到龙岗集训。没想到,这一次中国队的成绩更加亮眼:一举夺得男子、女子团体双冠,刷新了中国国际象棋的历史。

  这样的机缘,促成了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龙岗这块“福地”。2020年12月,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深圳龙岗基地正式揭牌启用;2021年3月1日,首批国家队教练、队员入驻。从此,宛如“一夜春风”,从64格方寸棋盘出发,无论是参训队员的竞技水平,还是深圳、龙岗国际象棋事业的发展,都跑出了龙腾虎跃的“加速度”。

  “龙岗基地在训练、后勤、饮食等方面都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我们的队员可以心无旁骛地打磨棋艺。”作为基地的教练团队负责人,余少腾除了抓好国家队的日常训练外,还肩负着发掘深圳本土的国际象棋苗子,为国家队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使命,“在基地里,国家队队员是周一至周六集中训练,周日休息。深圳本土的孩子,则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来基地训练,一直到晚上八点半。”

  10岁上下的孩子,刚开始教起来,心情有如家长辅导“神兽”写作业。“每个人的基础、性格都不一样,要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在这些多半有些内向的孩子面前,人至中年的余少腾化身“慈父”,给予了他们无尽的关爱与鼓励,“每个孩子过生日,我们都会一起切蛋糕、唱生日歌。平时训练完,我还会教他们打乒乓球、打篮球。”有时候吃饭,瞥见哪个孩子耷拉着头,余少腾会默默地走到他旁边,坐下来和他一起吃饭、聊天,一点点开导他的情绪;孩子们在学习、训练中遇到困惑了,余少腾告诉他们可以随时来找他。

  2008年出生的重庆姑娘王楚乔,是余少腾印象中第一个来基地追梦的孩子。“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觉得她眼睛里有一股异于常人的坚毅。”余少腾说,王楚乔的刻苦在基地里是出了名的,“别的孩子,每天八点半结束训练回家后,可能就洗洗睡了,但她还要再看上两小时的棋书,直到家长来催才关灯睡觉。”余少腾经常鼓励这位基础一般但却格外用功的女孩子,告诉她“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道理。经过在基地两年多的磨练,如今的王楚乔已成为棋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被余少腾认为有望成为中国女队的“接班人”。

  “朝夕相处了两三年,这些孩子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余少腾说,常驻龙岗的这些年,他早已爱上了这里的人文风物。闲暇时,他喜欢到龙岗河碧道散步,也爱逛福宁路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汤粉、汤面和粤式小吃店。当然,更让他留恋的还是这群生来平凡却不甘平凡的孩子们,他相信他们有一天能够撑起中国国际象棋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