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市中心出发,驶入坂银通道,穿过银湖山,仅数分钟便可到达。来到龙岗“西核”坂雪岗科技城,只见眼前豁然开朗:气势恢宏的星河WORLD“中国第一等高双子塔”雏形已现,未来有望刷新西龙岗的都市天际线;金园片区土地整备项目正全速推进,力争为重大项目落户开辟大面积产业空间;贝尔路上,深圳又一标志性地标——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已经在建。
坂雪岗片区被称为深圳的“金腰带”。2013年,坂雪岗科技城被纳入深圳市首批重点开发建设区域。近十年来,坂雪岗科技城迎来数次扩容、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升级龙岗“西核”等一系列战略新机遇,从厂房林立的单纯工业园区到宜业宜居新城,从“三来一补”企业扎堆到高新科技企业集聚,这一片区之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龙岗区适时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做强“西核”,充分发挥坂雪岗科技城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打造万亿级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云集于此、茁壮成长,城市更新、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在这里火热建设。十年蝶变,坂雪岗科技城聚势再出发。
在改革开放之初,坂雪岗片区还是一片名不见经传的丘陵地带,“九山半水半分田”,交通不便,是当时龙岗最穷的地区之一。伴随改革开放东风,大量“三来一补”企业涌入这里,迅速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1993年龙岗区成立后,便很快规划建设坂雪岗工业区,率先吹响转型升级号角,打造坂雪岗高新技术产业带,高科技大企业在这里迅速成长。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成立30周年。正是这一年,坂雪岗片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坂雪岗科技城的规划出炉。同年1月,龙岗区创新性地提出打造“坂雪岗科技城”战略。
根据当时规划,坂雪岗科技城总规划面积约22.18平方公里,其中涉及坂田街道辖区面积约为17.63平方公里,包含坂田、岗头、雪象、杨美和大发埔5个社区。这一片区聚集了华为、神舟、康冠、航嘉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深圳市“四大核心”之一。
2013年,坂雪岗科技城正式被纳入深圳市首批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也由此开启了发展的“加速度”。
然而,一个客观现实是:坂雪岗科技城经过多轮高强度开发,城市建设用地基本饱和,特别是商服、市政、绿地广场等用地严重不足,影响坂雪岗科技城的城市品质提升和创新升级发展。
坂田北增量土地匮乏,南扩势在必行。为推动坂雪岗科技城长远发展,2018年8月,龙岗区推动坂田南片区纳入坂雪岗科技城统一规划建设,扩容后,坂雪岗科技城延伸至整个坂田街道,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业内人士指出,坂雪岗科技城南扩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片区整体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首先,坂田南片区的新兴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产业类型,对北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和有益补充;其次,扩容后的坂雪岗科技城将增加大片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推动产业空间可持续发展;再者,融合坂田南片区地铁站点、数条高快速路交汇等交通优势,以及优质住宅小区等配套资源,加快坂雪岗片区实现产城融合。
此后,随着坂雪岗科技城对周边片区的辐射力不断上升,二次扩容随之来临。2022年3月,深圳市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整合,明确坂雪岗科技城重点区域范围扩大为82.72平方公里,包括坂田街道、平湖街道及吉华街道北部部分区域,推动原坂雪岗科技城与周边平湖、吉华北形成联动。
如今的坂雪岗科技城承载全区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2021年,龙岗区委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西核”信息数字核将充分发挥坂雪岗科技城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打造万亿级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以坂雪岗科技城为核心,向吉华、南湾等周边重点区域拓展空间,从“核心区-承载区-联动区”三圈层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带动区域发展能级跃升。
地理空间越大,土地可承载的资源和功能越多,未来的发展潜力越大。工业区到科技城,再到龙岗“西核”,坂雪岗科技城地理空间扩容的背后,昭示的正是这一片区所承载的不断升级的发展使命。坂雪岗科技城持续积蓄发展新动力,力争闯出更大未来。
龙岗建区初期,位于当时布吉镇西北部的坂雪岗工业区,因其与坂田、雪象、岗头三个行政村组成而得名,聚集了从事“三来一补”的百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如今经历数次扩容的坂雪岗片区,已由昔日的工业区已变身现代化的科技城。
向南眺望,坂田星河world中国第一等高“双子塔”直上云霄,未来这里将成为西龙岗的又一产业地标。占地约62.29万平方米的龙岗星河world园区,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科技金融产业五大核心产业。
这里集聚了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来自导航芯片领域的华大北斗、无人机编队“舞者”高巨创新等一大批科创企业在这里扎根,成为龙岗区一块智力资源密集的创新创业“高产田”。
如果说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产业的集聚,构筑了坂雪岗科技的“骨架”,那么文化产业的进驻则是为这一片区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内核。
向北,沿着五和大道北行七八公里,来到了毗邻华为总部的天安云谷产业园区,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大有乾坤。这个万物互联智慧园区聚集了540余家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智能硬件、数字创意、绿色环保等产业生态圈。
文化和科技在这里交织出独特魅力。天安云谷是全长46公里的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重点节点。这里集聚艾比森光电、洛克特视效、班度科技等一批文化、数字创意企业,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长津湖》等电影,幕后技术均出自于此。在坂田周边的平湖和吉华北片区,一条联动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共同为龙岗“西核”汇聚产业发展动能。
在平湖,一批战略性ICT产业项目正在加速布局。平湖北聚集麦克维尔、聚飞光电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8家、规模以上企业289家。平湖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物流枢纽,华南城、海吉星两大物流基地以及傲基、通拓等居全国前列的跨境电商企业。
在吉华北片区,以中海信为龙头的吉华国际生态谷是高科技新兴产业集聚地和孵化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应急产业基地”金字招牌,在电子信息、新型显示、生物医疗、应急安防等高新技术领域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据统计,吉华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技术产业的下游环节,具备承接ICT产业链中下游迁移的良好条件。
ICT龙头企业全球领先,文化企业“新星”涌现,以5G通讯、智能终端、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数字创意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形成并壮大,天安云谷、星河雅宝等产业园区崛起,当下的坂雪岗科技城正持续积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实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态圈,以待厚积薄发。
坂雪岗科技城,再次迎来轨道发展的“红利”。
日前《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未来五年,深圳市规划的两条地铁线直接利好坂雪岗科技城,加速坂雪岗科技城与市中心区的“硬联通”。
27号线一期西起西丽南山科技园片区,途经深圳北站中心,东至坂雪岗科技城,串联起两大科技创新策源地。25号线一期可加强石岩、大浪、龙华和坂雪岗片区对外交通联系,承接都市核心区辐射带动。
近年来,坂雪岗科技城交通内外循环越来越畅通。从2011年地铁5号线一期坂田、南湾等西龙岗片区进入了地铁时代,再到2020年贯穿西龙岗南北的地铁10号线开通串联起坂雪岗科技城内的坂田、平湖、吉华街道,未来随着深圳地铁五期规划落地开建,坂雪岗科技城的轨道交通路网将越织越密,加速片区乘着新基建“东风”成势成型。
交通之外,更多的精彩蝶变正在坂雪岗科技城发生。
碧道、水库、山林相映成趣,平南铁路上火车从水库上方穿梭而过,环水库的环库碧道远远望去宛如系在水库上的腰带......今年以来,坂田先后迎来雪竹径公园、贝尔公园等公园“上新”,成为龙岗人的朋友圈高频的打卡点。
在吉华,甘坑古镇里客家古建筑群依山傍水,房连巷通,游人漫步青泥石板之间。今年8月,甘坑古镇入选首批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吉华丰富的山水资源形成了城市“绿心”的先天优势,可为吸引高新科技产业落地和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建设提供都市慢生活环境。
在已有的产业城区基底上,龙岗区在坂雪岗片区不断勾勒出山水呼应、绿道蓝网、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
民生基础设施配套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关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市、区共同努力下,坂雪岗科技城接连迎来教育、文体、医疗、展馆、娱乐等基础配套落子,推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深圳外国语湾区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等一批名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龙岗区第二中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以及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甘坑客家小镇等一批民生文体设施,未来将完善坂雪岗片区功能持续完善,推动片区空间品质高质量发展。
高科技城需要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随着周边配套设施陆续入场,田园风光与都市生活相映相融,坂雪岗科技城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氛围不断浓厚。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坂雪岗科技城加速迈向产业、城市、人口良性互动发展的新天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