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2019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03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2019机构改革以来,在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主动对标新定位,认真履行新职能,取得新进展:一是顺利完成生态环保机构改革,改革衔接有序;二是水污染治理、“深圳蓝”行动、“净土”行动、环保督察整改等稳步推进,污染攻坚有为;三是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工作落实有绩;四是严查严办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上半年行政处罚金额突破一千万,打击震慑有力;五是模范机关创建、业务党建互融互促思想武装有力上半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8天、同比增加1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PM2.5平均浓度22.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个百分点龙岗河龙岗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143,同比下降12.8%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严格落实改革部署,扎实推进“局队合一”建设

  一是成立局模范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二是明确领导和内设机构职责分工,建立局领导成员与内设科室、管理所一一对应分管指导的工作机制;优化科室调整,增设宝龙、园山、吉华等三个管理所,向街道一线下放19名人员。四是启动机关财务、公车、考勤、会议及学习制度修订完善工作。

  (二)着力补齐短板,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制定《龙岗区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分工表(2018-2020年)》细化分解为109项措施

  1.围绕“深圳蓝”目标,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进“深圳蓝”行动开展涉气排污企业专项清理、异地柴油车遥感监测和黑烟车职能抓拍系统建设加大异地柴油车管控。

  2.围绕“水清”目标,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一是强化水质监测、通报、排名、预警“组合拳”,建立以水质目标为导向的河流水质分析研判机制,编制19期《龙岗区40条黑臭水体整治攻坚监测》、5期《龙岗区街道水质排名》。二是开展黑臭水体攻坚、利剑三号等行动,出动15422人次,检查6018厂次,查处案件185宗,处罚1381万元三是对接惠阳部门,强化区域河流域联防联治,开展深惠淡水河流域2019年度季度交叉执法检查深惠淡水河流域联合交叉执法“百日行动”淡水河流域涉水工业污染源“百日行动”。

  3.围绕“无废”目标,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益盛公司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已进场施工。龙岗东江等离子体危险废物焚烧项目正办理土地规划变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汽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检查企业环境应急物资抽查发现隐患205个,下达整改75家完成699家企业应急预案新编备案完成龙岗区固体废物课题研究。

  (三)严管建设并举,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持续加强

  一是紧盯环保督察整改落实完成16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5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14项正常推进。恒通申龙工业区问题月均投诉量降至个位数,红晟家禽批发市场已于2月底休市至今。二是加大生态环保处罚力度。上半年共查处案件177宗,处罚1017万元。依法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宗,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突发群体事件。三是坚持领导包案常态化。立案处理环境和信访投诉案件10358宗,废气类占32.6%噪声类占58.5%。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围绕建设“一流生态宜居城区、一流生态执法队伍、一流生态营商环境”三大目标,强化“治理体系、监管机制、智慧环保”三大支撑,抓好“模范机关创建、国家无废城市创建、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行动,守好“廉洁、安全、维稳、质量、环保”五条底线重点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生态环保工作短板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做好生态文明考核监督实施。研究制定《龙岗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二是加强“散乱污”综合整治力度。结合“利剑三号”行动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加快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推进东江工业废物处置基地等离子体处置危险废物示范项目。

  (二)抓实三大工作,提升生态环保监管治理效能

  一是抓实“局队合一”生态铁军队伍建设。制定执法标准规范。充分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精准打击违法行为。二是抓实环保督察整改落实。加大督察力度,抓好问题整改,加强跟踪问效。三是抓实生态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加大生态环保与公安、法院及其他执法部门联动。

  (三)实施三大行动,助推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

  一是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创优行动。开展党群团、生态环保志愿者系列活动。二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东部环保电厂环境监管。推动完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三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十大执法行动”。

  (四)守廉洁、安全、维稳、质量、环保五条底线

  加强廉政监督隐患排查信访维稳、舆情处置,强化水源保护区、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精细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