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经济促进局201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经贸信息委的直接指导下,龙岗区经济促进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局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660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亿元,增长16.3%;产业类固定资产投资186.1亿元,占总投资额35%;外贸进出口462亿美元,同比增长9.9%;新引进和增资项目12846宗,引进投资总额208亿元,引进超亿元项目30宗;万元GDP电耗下降9.3%;蔬菜、生猪肉品、大宗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7.85%、99.997%、98.3%。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产业转型成功破题探路,稳步实现“开门红”
  2012年是贯彻区五次党代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跨越争先”战略的第一年。我们作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牵头部门,积极发挥产业转型“总参谋部”作用,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注重从战略和战术层面整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年来全区产业转型工作成功实现破题探路,为全区产业转型探索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科学确立产业发展四大战略定位。结合龙岗区的实际和未来产业规划,科学确立了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特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拓展区的产业发展“四个战略定位”,并写进区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全区产业转型的战略思路;进一步完善了“一核两廊三区四城多园”产业发展规划新布局,将产业规划细化到街道和社区,实现了产业规划全覆盖;宝龙高新园区、平湖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南湾新兴产业集聚区日益成熟并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华为科技城、文化创意城初见成效,深圳国际低碳城、大运创新城建设顺利启动,全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布局初具规模。二是创新转型机制实现八个率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构建了完备的产业转型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现为“八个率先”:即率先建立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三大快速推进机制”和四大核心体系;率先推出总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的创新产业系列园区计划,相当于在龙岗再造一个深圳湾“高新区”;率先实现产业规划100%覆盖到社区;率先出台从产业链环节区分产业类别的产业导向目录并实行项目准入制度;率先设立5.4亿元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率先建立三级招商引资体系和招商专员进社区制度;率先建立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9大类30项责任考核体系;率先建立企业转型服务中心并全面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加贸转型经验被许勤市长批示,并在全省现场会交流推广。三是探索建立两大创新平台。创建全市首个区级创业投资广场并投入运营,首批加盟机构63家,管理资金达800亿元,有效搭建了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成功创建龙岗协同创新大学科技园,这是继深圳虚拟大学园后区一级唯一的虚拟大学园区,目前已引进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入驻,并设立科研院所分支机构和建设科研平台。这两大创新平台的创建,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四是以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试点工作,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与广货网上行,推动义乌小商品城等开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试点,全区有华南城网、店通网等自建电商交易平台6家、购物网站58家。华南城被授予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我区被评为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区。
  一年来,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一是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大力引进创新型企业、上市和拟上市企业及总部企业,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新引进及增资项目12846宗,投资总额达208亿元,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云计算中心、易讯天空、海能达等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30宗,在谈超亿元项目28宗;在建重大产业项目61宗,总投资41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900亿元;正在推进16宗重大项目用地招拍挂。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总数达296家。第三产业增加值660亿元,增长10.5%。三是外经贸质量实现逆势增长。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新项目407个,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0.1%;全年合同利用外资9.6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50%。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5.88亿美元,同比增长8.63%。四是加贸转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超过50%的加工贸易企业实现从代工生产到总部经济、“生产+研发设计”模式的转变;启动对社区来料转型补贴工作,推动732家来料加工企业完成转型,预计每年为我区增加地区生产总值约36.88亿人民币,增加税收7.87亿人民币。我区眼镜示范基地、集成电路示范基地获深圳市首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我区获评省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五是提前实现淘汰5000家低端企业。实施连片清理、联动淘汰,全年清理淘汰低端企业1616家,腾出产业空间141万平方米。近三年我区累计清理5002家低端企业,累计腾出产业发展空间571万平方米,提前两年实现“5年淘汰5000家”目标。一年来,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认可,我区连续两年在全市做典型发言,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到我区参观,我区申报的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专项项目数量及资金额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构建全方位空间配置体系,优质产业载体进一步提升
  建立了“上市企业一块地,亿元企业一层楼,小微企业有空间”的产业空间配置体系,积极探索企业和政府共同开发的模式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推动产业发展空间从土地供应为主向产业用房配置为主转变。一是创新产业系列园区快速发展。制订和完善创新园区管理办法,对26个创新产业园区实施动态评定管理,全年新推出创新型产业用房80万平方米,龙岗天安数码新城、李朗软件园、中海信等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吸引855家高新企业入驻。二是宝龙高新园区实现新的发展。探索园区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全力推动宝龙园区和南约、同乐社区的一体化发展,将新增产业空间76万平方米。积极打造上市企业培育基地,加快推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新引进项目32宗,投资额24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产值100亿以上。三是旧工业区改造加快推进。稳步实施26个“工改工”旧改项目,总占地475万平方米,其中6个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8个已经报审,12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重点做好莲塘尾工业区升级改造工作,正在全力将其打造成深圳大运软件小镇,目前一期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启动全面招商工作。加快推进中海信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用地、总部家园等项目建设,启动总占地12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建设,可提供55万平方米的创新型产业用房。四是专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中海信、数字硅谷等4个产业园区被评为 “深圳市特色工业园”,平湖物流园区转型加快,20个项目正在抓紧转型建设。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定期上门为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区领导挂点联系297家重点企业和41宗重大项目,全年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00多个。积极搭建企业政策服务平台,整合市、区两级政府财政扶持政策编印成册发至每家企业;联合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座谈、投融资论坛等,有效连通资本和企业的对接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扶持企业128家次,扶持金额5141万元。二是做好企业上市培育服务。进一步规范我区企业上市备案工作,加强拟上市企业跟踪服务,全年有6家企业进入上市快速通道,其中上市企业1家。目前全区有上市企业12家,拟上市企业25家。三是积极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扶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鼓励区内企业发展跨国经营、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全年组织200多家企业参加7个大型展会,达成成交意向金额达15.82亿元。四是抓好电力协调服务和节能减排。推动110KV径北站、青奇坑站建成投产;全区完成主网4项、配网574项建设项目,总投资11亿元。积极配合做好错峰用电管理,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全区44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考核工作,实现节能量1.94万吨标准煤;全区万元GDP电耗下降9.3%。
  ——抓好民生安全工作,民生事业得到有力加强
  一是商贸消费实现稳步增长。制作了全区服务业地图,积极推进龙岗现代服务业走廊规划建设,在沿线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大型商业项目建设,新引进的沃尔玛、星河cocopark、山姆会员店等品牌店相继开业,黄君山商业业态规划设计进展顺利;举办2012年购物节,拉动消费超过140万人次;组织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专项工作,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做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补贴申请审核工作,全年审核发放补贴金额127万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5%。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和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抓住农产品产地监管、流通环节检测、农业投入品监管三个主要环节,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抽样监测和执法管理力度,积极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全年办结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处罚案件97宗,比去年增长213%,涉案货值92.1万元,处行政罚款31.3万元;积极推进三号屠场的建设,做好辖区老屠宰场关闭工作。全年检测蔬菜样品2.46万个,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7.85%,销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3108公斤;抽检生猪尿样10.84万份,“瘦肉精”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9.997%;抽检水产样品4789份,大宗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8.3%。三是重大动植物疫情“零发生”。重视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畜禽免疫和疫情监测力度,畜禽免疫率达100%。积极抓好植物检疫工作,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200份,立案查处植物检疫违法违规案件2宗。全区实现重大动植物疫情零发生,有力保障了市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四是对口帮扶取得新成效。安排同富裕工程社保补贴资金3635.4万元,第六期扶贫奔康工程实施完毕,实施项目11个,安排资金1亿元,实现贫困社区居民分红人均增加300元。积极抓好“双到”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全区各部门开展驻村帮扶,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656个,受益人口达76万人次。对口扶持罗甸地区和援疆工作稳步开展。我区对口帮扶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居于前列。
  ——积极推进农业科研,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农业发展。成立了中国农科院碧岭生物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引进新能源品种红麻等47个品种,并进行了首批试验种植,积极发展美国竹柳育苗快繁和产业化应用项目,已培育美国竹柳3号150万株苗,推广面积达1万亩。碧岭现代农科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5次,参观人数1.5万人次,农科园正在积极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二是杂交水稻科研水平明显提升。获得3个水稻新品种权保护,申请1个不育系品种权保护;3个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确认,多项重点科研课题成功申报,其中深圳市重大课题和教育部实验课题正在实施。三是健康菜园子工程进展加快。按照“四个统一”模式积极推动同乐和龙东1400多亩健康菜园子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摸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标准化建设;建立了“深圳(龙岗)健康菜园子”网站和健康菜园子展厅,菜园子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四是农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加快推进基本农田改造,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空间。全区完成基本农田改造任务4592亩,第一批2016亩改造任务已通过验收,第二批2576亩改造任务正在迎接省级验收,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各区前列。
  ——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大力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建设,选举成立了局党委和纪委,顺利完成各党支部支委选举工作;宝龙园区党委积极创建党员成才工程示范点,组织开展“党员再就业帮扶”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宝龙园区“两新”党建工作成为全市党建领域的一张名片。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机关干部定期下基层调研制度,实行干部持证上岗和首问负责制,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效率,全年受理外经贸业务13052份,办理产地证书7240份,为300多家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90%以上行政审批实现提前办结,在全区行政审批量化考核中居于前列。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推选拔处级干部7人,竞争选拔科级干部11名。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积极开展纪律教育宣传活动,加大廉政教育力度,严格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组织人事、项目资金、工程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三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审批改革,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积极开展“法治机关”创建工作;规范依法行政,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四是大力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科室和事业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编制了我局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指引,加大行业安全管理力度,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力加强;五是宣传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配合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在省、市各级报刊、电视台发表产业转型新闻宣传稿件80多篇,多篇信息被市、区主要领导批示,我局信息工作在区直部门居于前三位。六是工青妇工作得到有力加强。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活力和凝聚力,在全局营造了团结活泼、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下,我局各项工作获得上级的充分肯定和表彰,我局先后被评为龙岗区重点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承办提案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经贸服务窗口获评市级“文明示范窗口”,宝龙园区党委获评深圳市创先争优“鹏城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龙岗区“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先进单位,区农技中心被评为深圳市红火蚁防控先进单位、深圳市公园文化节最佳组织奖,贸促办连续六年获市贸促委先进单位。
  在去年复杂的形势面前,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局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局工作的各级领导,向长期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全局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区是传统的工业大区,第二产业比重多年保持在三分之二,第三产业比重小、发展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尚需加快;虽然一大批高端项目已布局龙岗,但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形成还有待时日,“三个90%”的产业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结构风险犹存,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大力度。二是市场对外依存度高。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对外经济贸易仍处于低速复苏阶段,我区对外经济拉动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农业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虽然高新农业较快发展,但是整体上全区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的发展还未能适应深圳城市化发展形势,离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有较大差距,都市休闲农业有待加大探索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点多线长,容易产生监管漏洞。四是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与当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标准相比,部分同志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对产业发展深入研究不够,在产业转型中步伐不快,办法不多。对于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