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园山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精准发力,奋力推动经济建设、“百千万工程”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上、持续向好。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向“新”而行,产业能级全面提升。坚持产业立街、产业强街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引增量、优化环境优存量,推动园山产业经济跑出“加速度”。延链补链强产业。聚焦做强“2+3”产业格局,成功引进15个重点项目,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指标实现“8个上升”,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限上批发业、限上零售业增速均为全区第一。头号力度促固投。聚焦“3+13”市区重点项目全力攻坚,完成森城项目涉铁安评、化解近30年历史遗留问题,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并入库纳统,推动16号线二期、188工业区、深圳产业基地等一批“硬骨头”项目加快建设。涵养厚土助成长。构建“同陪伴·共成长”全员服务体系,设立街道i企服务站,完善四个一服务机制。高标准举办人才嘉年华、眼镜嘉年华、百万空间推介会、我帮3C数码企业搭场景等活动,全力帮助企业链资源、搭场景、拓市场。眼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乐活联合发布国内首款量产AI智能眼镜;产服科创大厦交付使用;眼镜智造园主体结构封顶,并承接多场全国、全市级别的智能建造现场观摩活动,项目招商率突破60%;深圳眼镜嘉年华在深圳眼镜公园隆重举行。
(二)向“质”发力,城区品质全面提升。以“夯实基础、强化功能、提升品质”为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园山”。交通路网日趋畅达。永勤路、连山一路和对门山隧道正式通车,阿波罗启动区实现内联外通;坳园路二期等6条道路完工,完成盐龙大道南延、公园路3790.22平方米拆迁,完成东部过境、机荷高速25.15公顷土地入库。“有得住”成绩喜人。DY01开盘销售,阅云境连创两个“日光盘”记录;星河盛境都荟大厦完工交付,麒龙苑、麟龙苑启动配租,可提供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房1333套;运营深圳首个“固定房源+单日房源”双结合的青年驿站,累计为690名青年提供短期免费入住服务。民生配套日渐完善。打造1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园山文体中心进度42%,深北莫附属实验中学主体封顶,全区率先实现市级儿童友好街道、社区全覆盖,三个批次“瓶改管”点火率均超90%,位列全区前茅。文化活动更“有意思”。高品质打造“圆·艺术空间”“龙岗图书馆园山分馆”等文化艺术空间,推出《界·南海北岸的深圳园山》,举办吉溪文化节等文体精品活动,惠及群众47万余人次。绿美生态品质化提升。种植乔木3300多棵,“灌改草”提升7万平,全区率先完成人工造林25.37亩。深化“街区制”网格化管理,环提测评居全区前列。
(三)向“精”而为,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坚持全周期、全链条管理,全方位压实安全底线,抓牢社会协同治理,辖区社会大局平稳安定。全过程筑牢安全防线。深入实施“721”工作法,构建“1+6+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以坚决有力举措打赢安全攻坚战,辖区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实现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三下降”,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领域守牢稳定底线。信访法治化取得成效;创新“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模式,成功调处千余宗案件;创新“前端治理”劳资纠纷处置模式,妥善化解68宗重大隐患案件。全覆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将“水电燃气不加价”纳入《村规民约》;探索“立法+”经验,35条立法修改意见被国家、省、市采纳,提出数量、提出质量、采纳数量全区第一,成功打造全区唯一的市基层立法联系示范点;探索“12345”禁毒工作路径,街道鹏辰驿站获评全市首批、全区首个示范点,经验在全市推广。
(四)向“实”而立,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坚持政治引领、守正创新,全力抓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政治领航推改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出16项破解发展难题和群众身边小事的微改革、微创新项目;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理论学习入心入脑、知行合一。党建引领筑根基。深化攻坚堡垒、实干先锋创建,25项街道重点任务取得实效。打造党建会客厅等6个社区党建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严管厚爱强队伍。多渠道做实招录“源头工程”,完成人员招录7批60人,为园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瞄准管用淬炼育人,组织沙场秋点兵、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等培训53场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园山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四有一无”目标,聚力在经济生态、民生保障、平安法治、党的建设方面展现新担当、取得新成效。
(一)做强“五大引擎”,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硬支撑。狠抓人工智能拓新局。瞄准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业定位,坚持“本土培育+外来引进”结合,全力招引人工智能链主企业集聚,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狠抓眼镜转型提能级。力争将产服科创大厦打造为眼镜产业总部基地,推动眼镜智造园竣工投产,全力引进康耐特等头部企业,打造高端眼镜品牌输出地。狠抓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高地。重点推进中联展新能源汽车城建设,引进更多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积极搭建智能驾驶体验场景,奋力打造全链条产业、全方位业态和全周期服务的一站式新能源汽车综合体。狠抓低空经济增动能。全力服务高巨创新、联合飞机、天鹰兄弟等做大做强,以生产制造、编队表演、科普培训、场景应用为方向,推动低空产业集聚发展。狠抓珠宝产业强特色。引进翠绿系上下游企业,加快建设园山国际珠宝美学艺术产业园并开展招商,设计丰艺珠宝、正金贵金属等旅游线路,打造集珠宝研发、销售、工业旅游于一体的珠宝产业集聚地。
(二)创新“四个融合”,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卓越城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加快森城工业区、深圳产业基地、云科智慧园、品胜产业园建设,推动LOHO眼镜、深联线路产业用地项目落地,打造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构筑站城融合新样板。围绕大运枢纽及16号线二期沿线站点提升景观,推进星河智荟、卓弘星辰等商业空间招商,推动188工业区等6个项目加快建设、大福旧村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构建中高端区域型TOD园山门户。打通坪南路、简一路、福学路等道路,促进外联内通。铸就景城融合新标杆。以“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五化工程,高标准打造“两河七路一片区”绿美示范点,提升龙岗大道、南坪快速三期等重要门户品质。塑造文城融合新高地。在“圆·艺术空间”举办品质艺术展,创新实施“我的年轻邻居”深圳(荷坳)青年共创街区营造计划,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恒利创客区打造多元功能创客园区,为粤港澳青年提供有意思、有品质、有得住、有成长的平台。
(三)强化“智治协同”,做强基层社会治理“前沿堡垒”。筑牢“人防+技防”安全网。深化“721”工作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宣传、专项整治行动,健全数字赋能的风险隐患发现识别机制,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水平。撑起“人治+法治”平安盾。持续推进信访法治化,健全民意速办等平台信息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工作机制,以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思维做实做细矛盾调解,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打好“共治+智治”组合拳。解锁“党建+工青妇+志愿者”基层治理新路径,依托银荷立法联系点,推动居民群众从参与立法向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延伸,打造更多基层治理创新品牌。全面推进虚拟社区建设,通过信息化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四)深化“五大行动”,汇聚走在前做示范的磅礴力量。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强街道党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宣讲队、共建单位等宣讲力量,织密培训覆盖网。实施组织体系“提质增效”行动。提前筹备社区党委及下属党组织换届,强化“街道、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居民小组、花园小区”党组织五方联动,增强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完善小哥工作室等阵地功能,深化暖蜂行动,以暖“新”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施过硬干部“增能壮马”行动。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干部助企行等挂职锻炼,推进股份公司青年人才计划、基层五大员增能计划等,持续开展雏鹰计划等活动,打造匹配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实施党建引领“强基赋能”行动。从细从严落实编制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创新红色网格直联服务,深化“一社区一品牌”,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微治理,做强基层治理微单元。实施党风廉政“正本清源”行动。持续深化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探索向股份公司引入第三方财会法律专业力量,织密织牢三资监督网。加强分层分类纪律教育,持续开展清风讲堂,营造廉洁自律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