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线”充电、违规上楼、堵塞消防通道,看似便捷、经济的电动自行车,却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目前,深圳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550万辆,解决电动自行车治理之困十分迫切。
9月20日下午,龙岗区司法局、龙岗区普法办联合龙城街道办、吉祥社区工作站在岗贝村办公楼篮球场举行“街坊议事堂——骑行无忧:电单车安全出行与法规解析”专场活动,活动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与安全出行等相关法律问题展开全面探讨,普及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增强居民的安全出行意识。龙岗区司法局,龙城街道有关领导,龙城街道有关部门、吉祥社区工作站及岗贝村村民7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
电单车乱停乱放 物业可拖移不可罚款
社区居民乱停乱放电动车,物业是否有权拖移和罚款呢?对此,龙城街道应急管理办副主任林杰边指出,根据深圳市现有规定,物业有管理职能,但无权进行处罚。尽管如此,在实际工作中,物业仍可采取有关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常年宣传规范停放电动车;二是对违规电动车贴温馨提示或者告知单;三是将违规车辆拖移到集中安全区域,并在当事人领取时进行安全普法提示;四是多次提醒仍拒不改正的,可以通报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龙城街道应急管理办副主任林杰边回答问题
电单车充电有风险 规范充电降风险
针对如何避免自己因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引发火灾而承担责任的问题,来自广东卓建(龙岗)律师事务所的廖剑眉律师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尽到合理维护的义务,比如电动自行车有质量问题或者达到报废状态的时候,应当及时去更换;第二,要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内规范停车;第三,要严格按照消防规定进行充电,切不可在室内充电、“飞线”充电。居民在规范停车、规范充电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效避免火灾事故责任。
骑行不戴头盔出事故 赔偿或许有影响
“如果骑行过程中发生事故,不戴头盔会对事故责任和赔偿带来影响吗?”针对现场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骑行电动车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发生事故后,赔偿是否会受到影响的问题,广东国霖律师事务所的陈良律师指出,不佩戴头盔,在法律上并不会被认定为过错行为;但不佩戴头盔有可能影响赔偿,特别是因为不佩戴头盔,造成事故损害结果加重,那么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多项措施并举 规范电单车出行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其在十字路口和交叉路口的出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营造更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龙城街道行政执法员刘冰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这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一方面,龙城街道办联合龙城交警中队、各社区对发现路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处罚。另一方面,利用线上渠道推送交通安全宣传的事故案例,线下开展常态化的“七进”宣传活动,加强安全提醒;同时,在重点场所、重点路口安排志愿者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段进行志愿劝导,提醒大家佩戴头盔、不闯红灯、不逆行,以有效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龙城街道行政执法员刘冰回答问题
活动历经一个小时,现场气氛活跃。社区居民与议事嘉宾围绕电动车安全出行和规范管理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提出了电动车充电桩和车棚应当如何设置、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等问题。现场嘉宾也分别从法律规定、实际操作等方面给出了详尽的解答和实用建议。
安全之事,无小事可言。龙岗区司法局通过此次“街坊议事堂”活动,紧贴辖区实际情况实现精准普法,效果显著,助力龙岗区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切实增强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为营造和谐、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