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示意图。
天安云谷园区。
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西起坂田星河云海,东至坪地低碳云城,全长46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这里汇聚了过万家文化企业(其中规上文化企业357家)、超23万名规上文化企业人才、6所大学,35个文化产业园区在这里集群式发展。作为全国首个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区,走廊涵盖了数字硬件、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并全力开辟文化IP、影视(微短剧)、AI文创等新赛道。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多元化的产业领域,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上一秒,你还身处大厅,下一秒,你就站在了“月球”表面!这样的瞬时切换,可不是电影里的科幻场景,而是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以下简称数创走廊)中的一款科技神器所呈现的。在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展示中心,除了可以体验这种虚拟场景的自由切换,还可以与苏炳添的数字人进行互动、走进文创产品带货直播间……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体验技术,大多源自龙岗数创走廊产业带上的产品。2024年,龙岗数创走廊的年营收突破2291亿元,在龙岗全区文化产业营收中占比高达79.1%。这组数据,彰显了龙岗数创走廊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凝结着龙岗区精心布局的智慧与汗水。
布桩:文化与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龙岗数创走廊异军突起。自2017年成立以来,短短5年便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的产业集聚区。
2004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并首创“文博会”品牌。同年11月,首届文博会的举办,让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等产业并驾齐驱,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龙岗大芬油画村作为首届文博会唯一分会场,借此平台大放异彩。文博会不仅让大芬油画村走向了世界,更让龙岗敏锐捕捉到文化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后续的探索埋下了种子。
搭乘文博会的“特快号”,龙岗乘势而上,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径。2008年,龙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变革,多个文化产业园实现了从分散走向集中的转变,园区品牌效应逐步凸显。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从制造迈向创造的蜕变。
在前期探索与发展的基础上,2010年,龙岗提出“文化促进转型 创意提升产业”的战略理念,全力推动经济转型。
2012年,龙岗重点推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引领传统优质产业走“文化+科技”的改造之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端文化创意产业转型。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龙岗区文博会分会场数量逐年递增,影响力不断扩大。到2024年,分会场数量已达13个,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在龙岗,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便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早在2001年,当龙岗的宝龙—碧岭片区被划入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便埋下了产业向高科技制造业转型的伏笔。此后,龙岗明确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总方向和重点,出台了《关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2010年后的十年间,龙岗持续发力,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了ICT、AIoT、电子元器件、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和数字创意六大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今天,人们可以看到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由旧工业园区改造的天安云谷已聚集540多家科技企业,形成了多元产业生态圈;而大运软件小镇则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氛围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汇聚地。数创走廊成立后,天安云谷和大运软件小镇均成为走廊上的示范园区和核心节点。
2016年,国务院重磅发布《“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图,成为推动文化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引擎。
龙岗区敏锐地捕捉到了发展的契机。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龙岗已拥有超万家文化企业,全市最多的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龙岗还是工业大区和创新大区,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力,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和支撑力。
从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到产业园区的成功转型,成长起来的一个个企业和产业园区,就像一根根基桩,为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空间上带状分布的特点被挖掘出来,一场串珠成链的集聚就开始酿造。
建廊:以文化和数字构建融合园区
2017年,龙岗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带状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两大战略,率先提出建设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
龙岗数创走廊依托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规划了“一廊三核多支点”的布局。“一廊”是贯穿全局的主动脉,串联起整个产业生态;“三核”则是驱动发展的强力引擎,具体是西部数创产业总部核心区、中部产学研孵化核心区、东部数创装备智造核心区;“多支点”构建起完善的“数创园区—数创楼宇—数创空间”产业空间体系,打造一批多功能、多业态、多层级数字创意产业空间载体。
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规划,其独特之处在于集聚了国内最为强大的数字硬件和数字终端龙头产业,这里不仅是华为总部的所在地,还汇聚了康冠、兆驰等众多在超高清显示终端、智能手机等数字创意装备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也颇为罕见。因此,这条“走廊”也就成为了全市“20+8”产业集群中,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关键承载地。它之所以被称为“走廊”,缘于它不只是地理空间的一条通道,更是精心打造的一条绵延不绝、底蕴深厚的文化长廊。
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创走廊率先从招商方面“破局”,创新性地构建起“政企园”协同招商工作体系。政府、企业、园区三方力量有机整合,以园区为主导,打破信息壁垒,协同招商。园区还在政府基础上进行额外的补贴,招商成效非常显著,让数创走廊上的文创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迸发出蓬勃的活力。
天安云谷和星河云海这两个产业园区还开启了一场大胆的“融合实验”:将商业、公寓、社康以及学校汇聚在同一个园区,形成园区、社区、城区“三区”合一的产城综合体,让园区变成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社区。
而系列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更让传统村落焕发了新的活力。数创走廊上文旅新业态代表甘坑古镇实现蝶变,近二十年完成了从凋敝村落到客家文化新地标的华丽转身。
为了“走廊”上的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龙岗区启动了“携行计划”,推进产业协同。具体以天安云谷为“核心”,DCC展览展示产业园和2013文化创客园为“两翼”,形成“一核两翼”格局。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起产业发展强大合力,带动众多园区协同发展。
具体发展什么产业呢?除了大芬油画村、玉石街、特色文旅、金饰设计和眼镜制造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龙岗区出台走廊专属政策,重点对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的文化载体进行大力培育,重点鼓励发展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等四大数字内容、数字服务类产业的平衡发展。
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威介绍,“龙岗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数创产业50条,加大弱势产业扶持力度’”,解决文化产业和数创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体系不全的问题。
但扶持政策的落地见效,并不那么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龙岗区相关部门到企业进行精准调研,听取企业政策需求和呼声。深圳洛克特视效创始人聂华军表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管理中心就像“店小二”一样,企业缺什么就提供什么,并在全国率先提出给影视制作企业提供后期制作补贴。
成景:数创产业集群形成良性生态链
从火爆影坛的现象级影片,到燃爆电竞赛场的震撼视觉呈现,龙岗数创走廊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广泛的产业覆盖,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龙岗数创走廊第二场招商大会上,华为云广东产业发展与运营部总经理刘宇鹏分享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曾为国漫爆款《哪吒》以及创下50亿票房的《长津湖》等影片进行后期特效制作的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在与华为合作之后,原本需要三周才能完成的后期制作,仅需一周便能交付,实现了飞跃式突破。
这只是数创走廊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的一个缩影,通过龙头带动、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数字创意企业与传统车企合作,探索汽车文化新模式和文化娱乐产业新赛道。
华为作为行业领军者,率先推出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中,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尤为夺目,开启了智慧出行新体验。此外,华为凭借强大的视觉识别、语义理解和先进AI技术,使汽车如同拥有“智慧大脑”,能与用户自然交流,提供贴心智能服务。
数字创意的硬件载体也有精彩表现。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产品线负责人邓汉卿介绍,“现在,我们可以做到能耗降低20%,一块2000平方米的户外LED广告大屏,一年为客户节省约100万元电费”。良好的性能,让龙岗的产品走向了世界。在巴黎奥运会上,超50块艾比森大屏被应用于奥运会开幕式及多个比赛场馆、交通要道区域,承担着实时显示、直播等重要功能。
与艾比森大屏一同亮相巴黎的,是光彩夺目的无人机表演。高巨创新这个无人机表演领域的头部企业,用1100架无人机在巴黎夜空变幻出埃菲尔铁塔、奥运圣火等造型。这场光影与焰火秀交相辉映的视觉盛宴,让人看到了中国科技的自信表达。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文化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龙岗数创走廊的产业生态愈加丰茂葱茏。龙岗企业集体出击,加速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在国内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唱响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展望未来,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龙岗区全域全时创新之城将带来数创产业在商机和品质上的双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数创走廊上的龙岗力量,将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知名度、更多广受欢迎的数字创意产品,推动龙岗数创走廊成为未来产业的“超级廊道”。
延伸阅读
观察眼:国产大片背后的“龙岗力量”
2025年,国漫大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震撼的视听体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大放异彩的背后,离不开龙岗本土影视制作企业的特效赋能。
深圳洛克特视效负责人、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负责人聂华军,在谈及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与自豪:“能投身这部备受瞩目的续作,是团队多年技术沉淀的成果,每一步都倾注了无数心血。”相比前作,《哪吒之魔童闹海》故事架构更为宏大,特效镜头多达1900多个,远超第一部,特效难度飙升3到5倍,细节把控近乎严苛。以影片中令人难忘的虚空裂口特效为例,从最初的原画设计开始,洛克特团队就经历了无数次修改与测试,反复与导演、片方沟通打磨。仅仅只是小样,就制作了几十版,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才成就了大银幕上惊艳的震撼效果。
聂华军表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出圈,不仅为电影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给我们所在的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及相关企业带来了东风。目前,已经有众多团队纷纷前来咨询入驻基地事宜”。如今,基地已引进20多家国内知名团队,入驻率超80%,业务覆盖影视后期各个环节,产业链初现雏形。
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所在的天安云谷,是龙岗数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洛克特视效及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的崛起,离不开龙岗优越的产业环境加持。
从现象级巨作《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震撼特效,到其他影视佳作的精彩呈现,龙岗影视企业的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已悄然融入近年来影视行业的高光时刻,成为推动作品走向辉煌的幕后力量。
在龙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全区已汇聚了超200家影视企业。不仅企业数量众多,更汇聚了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东部影视城、注艺影视基地、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等硬核设施集群。数创走廊上还拥有华南首个8K超高清摄影棚、全深圳最大影视拍摄棚、最全面拍摄配套服务和后期链条服务。
龙岗,无疑是一块“超有戏”的影视宝地。数创走廊凭借自身独特的集聚效应和创新驱动能力,已成为连接技术与创意、企业与人才、作品与市场的关键纽带,推动着龙岗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更多影视佳作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