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在政协第六届龙岗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12位龙岗区政协委员围绕全链条创新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社会民生热点,为推动龙岗高质量发展贡献“金点子”。
陈惠东(民革)、张晋南(科学技术界)
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龙岗样本”
为持续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议推动全链条创新生态建设,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龙岗样本”。
一是扎实推动基础研究,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核心,全力支持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基础研究机构建设,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二是推进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一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探索联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三是形成人才金融齐头并进,一方面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联合培养一批复合型工程人才。
张艳霞(经济界)、冯艳虹(民建)
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龙岗区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龙岗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龙岗应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产业集聚发展,并依托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深度参与国际化产业合作。同时,要激活新型工业化产业创新的动力源,持续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精准推行工业企业智能化发展,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龙岗区还应通过探索旧工业区提质增效的新思路,“靶向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力构建人才培育体系等措施,有效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
聂华军(特邀本地人士)
以数字化创新引领新消费
文旅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创新引领新消费,实现数字技术与文旅行业全面、有效、有机融合,助推龙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以数字化创新引领新消费,助推龙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数字赋能,厚植龙岗文旅软实力,出台专项政策吸纳高端数字创意人才,筑牢龙岗区数字产业底座。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和质量的内容,赋能文旅产业。二是通过打造特色IP,提升消费能级。龙岗应加快塑造公共文化IP品牌体系,尽快申创自有品牌,进一步以原创IP形象引领文旅景区发展。三是通过跨界融合,增强品牌竞争力,充分把握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的发展利好,完善影视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并巩固产业聚集优势。
李俊霞、吴小金、冉红黎(教育界)、杨笛(民盟)
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午休躺睡”工程
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们来说,拥有充足的睡眠更是至关重要,建议推进“午休躺睡”工程,守护中小学生香甜的梦。
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统一的支持政策,明确并细化“午休躺睡”工程的目标、要求、实施标准和资金投入等内容。对于场地不足、短期内无法实现躺睡的老旧学校,建议整合多方资源,合理安排学生午休。对学校午休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可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管理人员,或者邀请有意愿的家长志愿者,推行“午休陪伴”计划,共同承担午餐午休时段的值班管理工作。
完晓梅(民族宗教界)
用好“优商”这把“金钥匙”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也是龙岗区招商稳商的重心和主题,建议用好“优商”这把“金钥匙”,采取“优先稳商、协同招商”激活龙岗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高度重视稳商,让好企业留下来才是王道。龙岗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练好内功,以优商来稳商,让企业都愿意留下来。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扶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及品牌;健全企业纾困服务区级联合处置机制,充分用好干部走访和数字平台两大通道,做实“一口式”受理、“一条龙”对接、“管家式”服务,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促进企业服务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提前感知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做好主动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问题,真正守护好企业发展环境。
二是千方百计招商,绘制好企业想来的大图景。要把项目招商和产业链协同招商结合起来,以优商促招商,让企业想来龙岗。围绕建设主业突出、多元互补的“3+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协同招商突出准和精,增强产业链韧性。强化市区联动,跨区协同,精确引进湾区头部企业的重点供应商和供应链。
孟丹(妇联)、郭晓颖(九三学社)
构建完善的城市内涝灾害防御体系
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洪涝设防、应急管控,并从洪涝灾害中迅速恢复城市运转的能力,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内涝灾害防御体系,是龙岗区建设韧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防洪潮系统能力建设,提升供排水厂站、建筑楼宇地下室、地铁站等地下空间的防汛建设标准;针对地下空间的进出口及易淹部位,研究制定相应的防御标准及指引;加强对新建开发片区雨水径流管控,最大限度预防并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二是着力提升防汛信息化保障能力,推动智慧水务建设,提高洪涝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加算力资源,提高图像识别算法覆盖范围;利用先进技术及设备,实现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现场信息采集能力。三是逐步强化防洪应急抢险能力,加强水务资源融合,实现全区水务应急事件处置全景式指挥,全面推行“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的网格化精细管理,提升供排水保障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防汛作业标准化。
赵霞(妇联、代表大鹏新区委员)
大力推广全民海上运动
大鹏拥有的海洋资源禀赋是世界级的,应当匹配有丰富的全民海上运动项目和设施,让海上运动融入市民生活,建议大力推广全民海上运动,让海洋蓝成为深圳人的活力名片。
要重塑公众对海上运动的认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加大宣传推广,让海洋的风吹进校园、吹进社区、吹进人们的生活。要营造全民参与海上运动的氛围,建议文体部门规划专项资金,定向支持海上全民运动的普及工作;鼓励俱乐部举办丰富的蓝色IP赛事和以家庭为单位的赛事,吸引更多人在海洋的脉搏中释放多巴胺。同时,建议以多元海洋文化为主题,将海上运动、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环保等元素进行有趣链接,让海上文、体、旅形成合力,打造更多属于大鹏的跨界融合创新IP。
徐炜(九三学社)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经济新赛道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关键部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龙岗区汽车制造核心环节的相关企业仅有28家,与一些兄弟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建议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
一是要拓展产业链,高标准规划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龙岗区需要尽快引入专业力量,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的管理政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的研发、测试应用,最终为产业链的拓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增强创新链,高水准共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优势,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院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围绕车规级芯片等核心领域重点布局,积极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搭建“高端智能车载设备”中小企业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三是要强化党建链,高质量引领智能网联产业聚势共赢。发挥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党委”,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端智能车载设备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链聚势共赢。
凌小明(农业界)
大力推动创新城市微农业
龙岗当前可以大力推动创新城市微农业,打造出一个个身边的诗意田园。建议:结合深圳市正在进行的第六立面提升示范,由区相关部门在全区划定一批国有物业和工业园区的屋顶,以“微农业+景观”方式,打造城市微农业及城市第六立面和绿色园区的先行示范。由教育、城管和市监等相关部门在全区范围内选定一批基础较好的公办中小学校,进一步推广学校楼顶的微农业实践,将其逐步建设成为“微农业+劳动教育”的示范点。相关部门提前谋划特色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策略,积极培养科技农业等应用型人才,助力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王鑫(青联)
加快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近年来,龙岗区积极落实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但全区层面的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建议加快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让儿童友好和城市美好在城中村相遇。
建议全面加强统筹,推进实施儿童友好城中村高品质试点。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已经通过认证的国内外儿童友好型城中村或社区的成功案例,探索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的更多可能和多元实现。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有利资源,开展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打造龙岗城中村儿童友好品牌项目和活动,讲好儿童友好城中村的龙岗故事。
王娟、陈祺敏(民盟)
立足新赛道抢占全屋智能产业蓝海
目前,龙岗区的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住建部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阿波罗未来产业城配套人才住房全屋智能试点稳步推进,建议立足新赛道引领新潮流,抢占全屋智能产业蓝海。
作为龙岗区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全屋智能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政策引导孵化推广。一是建议区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全屋智能推广应用相关政策标准,支持保障性住房、公共配套项目应用全屋智能;推动全屋智能应用纳入城市更新及新增供应用地新建住房项目前期审批,实现全屋智能与全装修市场商品房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二是建议把已建成的学校、保障性住房、政府办公物业等空间,分批次进行全屋智能改造,打造一批现有物业的全屋智能应用样板教室、校园、小区和社区,逐步推进现有物业空间全屋智能化改造。三是建议推动全屋智能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条企业细分类型,与政府协同招商,推动全屋智能上游的照明、家居、家用电气、操作系统、模组、芯片等智能产品厂商和下游的建筑工程、设计、家装、家具、行业集成交付等厂商集群落户龙岗区;组建强健的全屋智能产业联盟,在龙岗区构建完整的全屋智能生态链,集群发展,将龙岗打造成为全屋智能的策源地。四是打造全屋智能、智慧生活体验纳入全区“美好生活节”进行推广,鼓励引导全屋智能相关企业通过自营、渠道代理等方式,在综合商业体、专业家居卖场等建设体验中心,提升公众对数字家庭、全屋智能的认知度,提升居民对全屋智能的消费意愿。
詹声铭(民进)、杨漾(对外友好界)
发挥优势打造低空经济枢纽城区
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早开始探索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城区之一,龙岗共有相关企业120余家,上中下游产业链齐全,基础良好、优势独具,建议将龙岗打造为低空经济枢纽城区,让龙岗“天空之城”的美名扬播四海。
一是建强“一区一场”,抢占行业话语制高点。建强坂田低空经济试验区,推动民商领域低空飞行规范化管理试点,推进飞行指挥系统研发,打造立体化、全场景的无人综合应用场景,形成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策源地。建强坪地无人机测试场,引入“数字化可控风洞”等重大装备,与国际先进的检测认证机构开展标准协作,逐步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准体系,抢占行业制高点。
二是抓好“四个一”项目,抢占产业发展快车道。发挥龙岗优势,抓好“四个一”项目建设:引进一个机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在龙岗建分支机构;建强一个基地,强化龙岗区无人机综合应用测试基地与国家无人机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平台联动;打造一个园区,加快园山阿波罗未来城周边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创设一个论坛,以常态化举办国际化低空经济论坛为抓手,将龙岗打造成为集“会、展、演、赛”为一体的国际化低空经济枢纽城区。
三是实施“四大行动”,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区。基础设施方面,建设“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空域可计算、可运营。场景应用方面,率先在医院、消防站、应急站等设立无人机起降点,探索应急领域无人机应用场景。低空服务方面,加快建设充电站、维修、仓储等低空服务保障设施,提升低空服务能力。产业金融方面,加大金融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及应用在龙岗迅速集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