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在“双区”建设机遇下,龙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建议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3日 来源:龙岗区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200019

  【提案人】游璠、吴昊、陈祺敏、蔡铁、彭益石

  【理由】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向以“向海”为主,资源投放、要素配置主要集中在环珠江口一带,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深中通道开建等交通要道的逐步打通,珠三角主要城市向珠江口倾斜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光明科学城和宝安空港新城的规划和布局加速了深圳“一路向西”的节奏,包括龙岗在内的东部地区资源布局受到挤压。此外,随着全市“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等均衡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已经沦为继“罗湖-福田”中心、“南山-前海-宝安中心”后的“第三梯队”。同时,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全市稳步展开,各区纷纷拿出诚意、拿出措施吸引资源集聚,谋求突破路径。

  【办法】

  一、待香港平稳后,联动打造深圳“东进战略”升级版

  香港乱象止后,百废待兴,可抢抓此机遇,联合香港这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大剧幕的“主人公”和“重头戏”,才能在全市的战略版图和资源布局中凸显出来。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的即将开通,深圳“东进东出”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为龙岗联系香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和良好的契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多所一流大学享誉世界,基础研究水平高,但其土地空间、成果转化效率、科技创新能力、制造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短板和劣势,龙岗区要找准合作切入点,以“香港所需、龙岗所能”“龙岗所需、香港所愿”为原则,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先期考虑合作共建“科技物流城”(市里已有初步谋划)、“龙港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引入香港高校(据悉,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已有意愿在深圳建分校,但对空间要求较高)、国际学校和医疗机构等,以点带面、逐层递进、步步为营,不断增加龙岗的香港元素,为香港拓展深圳东部发展腹地,也为新时期的深港合作发挥试水探路作用。

  二、以龙岗为核心打造“深圳北部智造硅谷”,率先打响深圳先进制造业与产业发展空间保卫战

  结合深圳市政协2019年提案的部分内容——规划“北深圳科技制造产业带”,从龙岗区的角度出发,依托深圳高新区在坂雪岗科技城和宝龙科技城的扩区范围为核心空间,全面梳理片区内的空间和产业资源现状,对各类工业园、工业村、科技园、创新园、工业厂房等进行摸底调查,统筹整合碎片化资源,搭建统一、高效、协同、智慧的公共服务平台,明确市、区沟通对接与合作机制,争取市级指导与资源布局,实现“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功能分区、空间重组、市区联动、政策集成、品牌重塑、优势重构”,着力解决创新要素和制造业链条脱节及各片区产业同质、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问题。要彻底打通制约片区互联互通的交通要塞,完善内部交通微循环,畅通外部衔接大循环。强化增量资源导入,加快存量资源优化,坚决制止其他类型空间蚕食产业发展空间,避免落入“工改M0”陷阱,在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空间保障方面走出“龙岗路径”,提供“龙岗方案”。

  三、建设“龙岗国际科技人才港”,通过优质配套服务聚集高水平人才,逐步带动区域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龙岗区作为深圳市原特区外城区,应当努力创造局部性先发优势,打造国际高层次人才承载体,依托国际大学园、深港国际中心等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在大运新城一带建设超越南山福田的高强度投资、高水平服务、高端资源聚集的国际科技人才港,重点引进院士、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外籍专家、港澳及国外名校毕业创业人才和团队等,规划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研创与应用平台、“创业大道”“创意工坊”“国际学生创业流动站”等创新载体,加强与香港应科院、香港科学园、中科院等机构合作,积极引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互联网协会(ISOC)等国际服务组织分支机构。营造“类海外”人居环境,高标准引进和建设国际化教育、医疗、金融服务、商业等生活配套,在国际科技人才港内打造一所覆盖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高标准国际学校和外资医院或诊所。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提升港籍和外籍人才居留便利性,降低就业门槛,加强税收差额补贴等,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建设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升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水平

  龙岗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培育本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龙岗应建设一所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按照小规模、精品化、优势专业集成化的思路创新办学模式,建设1-2栋教学建筑综合体,结合龙岗产业实际需求,有目标地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王牌专业(如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专业、香港城市大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澳门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专业、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等),培育一批制造业紧缺的一流技术带头人。同时,秉承教学实践一体化的理念,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工业园区,在教育中心周边建设若干生产型实训基地,最终形成由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多个实训基地组成的“1+N”中心网络,培育一批龙岗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后备力量。

  五、与香港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高标准推进“龙港科学园”建设

  支持龙岗区地产发展商、工业园区与香港科学园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建立“龙港科学园”并开展园区运营,引入香港的规划理念、运营、管理、服务和企业资源、技术等,联合搭建设计、科研、检验等优质公共平台,推动龙岗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载体。通过龙港科学园建立与香港科学园等先进科园区的常态化对接联系机制,推动香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等先进基础研究成果在龙岗转化,推动国际创新资源项目在香港完成孵化后向龙岗转移输出,推动香港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工业设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龙岗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龙岗产业载体的高质量发展。以龙港科学园为样本,进行区内老旧工业园区的专业化改造升级,打造若干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星级园区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形成产业空间的品牌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