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200026
【提案人】周斌
【理由】
龙岗区现对口扶贫帮扶广西、汕尾、新疆和贵州等地,其中许多扶贫帮扶的地区都有各种高质量低价格的农产品,但由于交通等各方面原因,存在供销不均衡的现象。深圳作为一个农产品销区城市,深圳农贸市场是农产品销售的根据地(占渠道销售总额的60%左右),在农贸市场里面建设助农服务专区,把扶贫工作与深圳菜篮子建设对接起来,符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供销合作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既可以为深圳提供优质农产品,又可以建立有效的扶贫长效机制,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办法】
1、建立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销售对接平台。贫困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出产很多优质的农产品,但由于团队、配送、销售渠道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名特优、地标性的农产品根本没办法供应到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商超渠道,对供应商的要求门槛较高,而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又缺乏专业的团队去运营,产品就更难上架了。而农贸市场则不然,只要产品质量合格,可溯源,就能进场销售。因此,在农贸市场建设“助农服务销售专区”,由农贸市场直接对接产地,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打通市场渠道,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成为市民“菜篮子”的篮中物、桌上菜,有了消费,自然而然就能拉动生产,形成扶贫产业链。
2、找准农贸市场经营主体角色转变的切入点。深圳目前绝大部分农贸市场业主都是单纯的物业出租,很多还是“二房东”,随着电商、微商等新零售的崛起与发展,农贸市场如果不积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求创新,仍停留在实体店的销售模式,势必销售会逐步下滑。而农贸市场销售模式的改变是需要市场经营主体(市场业主)去推动、运营的,仅靠商户是实现不了的,因此市场业主要参与到业务运营中去,从“包租公”逐步提升到运营管理者,成为农业产业链中的一个创造价值的节点,这样才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在农贸市场建设“助农服务销售专区”,是农贸市场经营主体角色转变的切入点。为了鼓励、支持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政府可在1-2年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3、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深圳市农贸市场共有350多家,龙岗区占据22%(共80家,21家完成改造),部分农贸市场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急需通过升级改造提升市场形象、规范市场管理,实现智慧农贸的建设目标。但由于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农贸市场的商户纷纷向业主提出减免租的申请,市场经营者面临很多的经营困难。再加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从施工到验收、财政补贴到账整个周期约6-10个月,占用资金时间长,降低升级改造的积极性。鉴于以上情况,为了调动市场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快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建议区政府可根据工程预算,采取先补30-50%的工程款给市场经营者,剩余部分等竣工验收后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