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200029
【提案人】民进龙岗基层委员会、杨俊
【理由】
1.全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充分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中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2016年2月以来,国家先后批复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三地打造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地。并同步强化产业配套,通过技术外溢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抢占先机优势,蓄力形成新的增长极,产业聚集效果显著。2016年6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成为安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和引智示范区。如以合肥市为例,合肥市科技创新爆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合肥一路“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GDP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2017年GDP突破7200亿元、增长8.5%。在过去几年,合肥科技创新亮点频出: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实现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潘建伟团队取得多项世界领先的量子通信成果,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汽车变速器、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2.科技创新需要。让高层次人才“来得了待得住干得好”。2017年,合肥市还出台“人才20条”。此外,合肥早在2009年便“悄悄”取消了政府的科技成果鉴定,以市场论英雄;科技人员可享受成果转化超七成收益;推进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等,截至2019年12月,合肥已拥有各类人才17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万人,两院院士108人、国家专家380人。而龙岗高校引进世界性的教育科研人才在子女受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推进龙岗产学研深入融合是龙岗创新发展的动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世界级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科技企业平台创新的重要支撑。2019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快推进深圳创新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北理莫斯科大学以及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坐落在龙岗大运新城片区。坂学岗科技城是世界级5G产业等信息通信技术的产业集群区。宝龙科技城有中广核研究院、方正微电子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省、市认证的创新平台46个。龙岗区的产微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龙岗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校体制机制障碍,壁垒高矗,导致校企合作步履维艰。深圳现有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体制制约了校企的高效率合作,不合时宜的制度管制束缚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校企合作中,企业缺少话语权,引导性政策失位,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因此,我们要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桎梏,加强校企产学研一体化水平,打造龙岗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办法】
1.改革现有政府科技资金扶持体系,改变“政府主动提出、企业被动跟进”的原有做法,实施“企业申报、机构评审、政府拨付”,将研究方向的主动权交还一线企业。
2.加快高校面向世界进行教育科研人员准入开放步伐,制定人才在深生活、就医、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及做好衔接工作,吸引和留住人才在龙岗创新创业。
3.引导龙岗区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组团开展科学研究。引导高校成立专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高校设立专业投融资平台,成立独立法人企业,全面统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设立等组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