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200050
【提案人】李华超
【理由】
保函替代保证金给企业减负、电子担保保函替代保证金和纸质担保保函是大势所趋。2019年5月19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平台电子系统,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明确交易、服务、监管等各子系统的功能定位,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并同步规划、建设、使用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等,促进数字证书(CA)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互认,逐步实现全国互认,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担保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目前全国多地上线了电子保函业务,如龙岩市、大连市、长沙市、福州市 、包头市、达州市、湖州市、固原市、锡林郭勒盟市、通辽市、义乌市、南阳市、乐山市、固原市等。投标企业在银行转账或电子保函两种方式中可自行选择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引入金融机构担保机制,把现金转账转变为电子保函,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还解决了纸质保函真伪难辨的难题,真正实现了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保证金缴纳方式上的创新。
但是,龙岗区虽然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市场经济发达,但仍然大规模采用纸质担保保函。纸质保函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效率低。对于投标人来说,纸质保函办理手续繁琐,需要投标人准备大量材料证明,并奔波在金融机构与中心两地,且办理周期较长,而投标过程需要具备时效性,因此导致了投标人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客户体验较差,甚至可能出现在投标截止日之前保函仍未开具成功的情况。对于交易中心来说,纸质保函需要中心安排特定的人员进行收取整理、登记、辨别保函真伪,随着中心业务量不断攀升,将极大的增加中心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增加了中心的成本支出。
二是安全性低。纸质保函真伪难辨等,使得整个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纸质投标保函的使用推广。其次,纸质保函由于审核过程需要多个岗位人员人工审核,容易造成投标单位名单泄密,造成招投标中重大安全事故。
三是合规性低。传统纸质保函,由于纸质保函所需材料无法验明办理人人份,甚至有些纸质保函出函机构不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开具纸质保函,经常会有一个代办人员办理很多家投标公司保函的情况;但通过电子保函,通过交易中心CA锁进行登录办理要求企业基本户在线支付电子保函费用,在线风控确保投标企业的企业身份真实性,既能预防围标串标,也保证了整个保函申请过程的合规性,流程和电子文件的合规性保障了投标企业、受益人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为的侵害。
【办法】
一、尽快在我区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平台
电子保函平台上线一是能够按照既定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保证金缴纳的资金占用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能够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能力,三是进一步帮助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升核心服务能力,构建了多赢局面。鉴于全国很多省市已经上线了电子保函业务,建议龙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主管单位可以到已经上线的交易中心进行考察学习,并尽快在我区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平台。
二、对我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平台的一些建议
一是建议平台模块化。为了降低整体系统风险,电子保函平台应该设计成为模块化,可替换,降低各个系统耦合度,避免因引入新的电子保函功能而增加了整体系统性风险或给其他已有系统带来风险。
二是注意风险控制。电子保函平台必须要规避数据泄密的问题,在电子保函平台风险控制设计上,应注意名单保密设计,如采用敏感数据加密、自动审核出函、名单时间控制等技术;同时在接口安全设计上,应有访问限制、数据签名加密等,确保平台的风险控制。
三是平台互通及延伸。电子保函平台应与国家信用系统等其他平台进行互联互通,电子保函不只是一张担保证明,也是企业在招投标和履行行为全过程中守合同、重信用记录凭证的反映。通过信息互通,可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互通,联合惩戒,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将来电子保函平台也可以延伸成为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企业信用数据,向企业提供更多其他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