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构建部门有序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龙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3日 来源:龙岗区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200053

  【提案人】林良

  【理由】

  (一)背景介绍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5年)提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22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加大重点人群问题发现和干预。

  龙岗区作为产业大区,大量青年工作、居住于此。相关研究表明,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易造成冲突混乱心态,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型媒体的快速传播,衍生“嘻哈”文化和“解构”心态,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以及低门槛的信息扩散则易恶化社会心态。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则使以上问题放大和恶化。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孕产妇因产后抑郁轻生等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

  (二)存在问题

  龙岗区卫健局、龙岗区委政法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龙岗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方案),构建了龙岗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和总体的行动纲领,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方案落实涉及到卫健、政法委、妇联、团委、教育等多个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也专门设置了领导小组,并配套了保障机制。但从内容设计、部门职责和落实推进计划来看,工作内容和措施多由各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独立完成,也无明确的工作落实推进和协调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2)方案目标主要围绕心理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措施包括心理服务平台、心理服务体系、心理服务人才队伍、重点人群心理疏导等四大方面,全部以个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为主。但问题在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应仅仅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应该着力改善失衡的社会价值观,减少失落的社会情绪,提升社会信任水平,增强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提升各治理部门运用心理学规律开展工作的能力或“由心而治”的能力。

  (3)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有限。龙岗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2000余家,涉及心理服务的相关社会组织则寥寥无几,心理服务类组织登记注册时又遇到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的问题。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上,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很难奏效,如何有效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有序、充分参与,应该纳入到政府部门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中。

  【办法】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专业的系统工程,应尽可能规避拍脑袋、乱指挥的情况。建议委托社会心理服务行业专家深入社区、工业园区、学校等开展社会心理现状的专题调查研究,对基层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社会常见问题做出精准预判和研究,为各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方向指导和科学建议。

  二、由方案组长单位牵头,涉及的各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制定工作责任分配表和工作推进计划表,制定专门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召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推进会议,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协调需要部门配合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设置专门的财政经费,用于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及社会心理服务类组织的培育与扶持。同时,对政法、民政、妇联、团委、公安等多个渠道的资源进行整合,面向社会集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项目的征集和资助,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发挥最大功效。

  四、组织相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骨干力量参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培训和参访学习等,在工业园区、学校等重点区域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危机干预能力的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普及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借鉴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

  五、依托龙岗社会创新中心现有的三级平台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点培育和扶持在龙岗开展各类社会心理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加大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区卫健局、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沟通协调社会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的协调管理机制,推动有能力、有担当的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六、着重加强网上生命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拍摄一系列面向社会大众、能直击人心的公益宣传片或微视频,依托“龙岗第一课”在全区范围内广泛组织观看;每年组织开展文明美德、见义勇为等各行各业先进事迹和个人的表彰活动,依托电台、纸媒、自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

  七、整合区教育局青少年心理热线及服务中心、团区委“心路相伴”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热线、区妇联“幸福家庭”公益咨询热线等多个心理服务热线,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联网服务,及时为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构建高效和一体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