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将南湾街道早禾坑工业区创建成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3日 来源:龙岗区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200058

  【提案人】完晓梅、徐良玉、吴少贵、王海民、马龙

  【理由】

  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作为大健康产业链和生活圈的重要一环,以健康为终极目的,以养身为核心,将养生、休闲、养老、康复、旅游等多个产业融为一体,深度挖掘当地资源和地域特色,结合本地和周边市场需求及消费水平,取长补短,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打造宜人宜居、充满活力的多健康业态聚合的居所集合地,将是我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造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的一项有效尝试。

  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建设健康小镇是发展新兴的健康产业的可行路径,一是有利于集聚要素和主体,形成产业集群,避免资源分散错配;二是有利于高效利用我区土地、生态资源。

  在南湾街道早禾坑工业区创建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有如下意义:

  (一)盘活空间存量,优化产业结构。南湾街道早禾坑工业区位于吉夏社区早禾坑山坡上,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位于龙岗大道南面,梧桐山脉北面,这里三面环山,绿树成荫。吉厦早禾坑工业区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布吉镇吉厦村委联合部分民营企业开发而成,现有工业厂房、生活配套用房、写字楼、商铺等多类型综合建筑物70多栋,其中属于现有集体资产吉厦股份合作公司的物业有18栋,5.5万平方米。园区内现有大小企业200多家,主要涉及产业有:来料加工业、电子产品、物流、仓储、办公等。园区人口最多时达到2万人,近年来产业转型后,工人人数持续下降,目前登记在册人口约400人。大部分厂房处于空置状态,非常有利于充分结合该园区位置、生态、资源等因素,规划建设为“医养融合健康小镇”试点建设园区。

  (二)挖掘需求潜力,提早谋划未来。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年人,合计约占老年人口总数30%;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19.9%;到203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25.2%;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4.9%,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数量比例将双双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失能化、高龄化、空巢化和慢病化,而这些也是整个社会将要付出的巨大的社会成本。从龙岗区内看,截至2019年10月,龙岗区60岁以上常住人口数约23万人(60岁以上户籍常住老年人口约3.5万),占常住人口约10%,65岁以上常住人口约11.6万人(65岁以上户籍常住老年人口约2.2万人),占常住人口5.2%。预计到2020年,龙岗区60岁以上常住人口将达25万人,标志着龙岗区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6.2万亿元,为2011年2.60万亿元的2.4倍,2011-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15.6%。根据2016年10月国家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紧跟时代脉搏,打造幸福标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要求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先行先试,融入健康产业发展元素,依托龙岗产业要素禀赋和资源服务优势,将大健康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培育“定位精准、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医养融合健康小镇,实现城市更加宜居、更加宜养,是符合龙岗实际的战略选择。通过养老社区与城镇社区相共生的平台,将医疗、养生、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医养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和享老社区,带动医疗、护理、康复、餐饮、医药、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产业发展。

  【办法】

  结合吉厦早禾坑工业区区位、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充分发挥好健康小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打造健康产业新高地,加快健康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提升健康龙岗新水平,为实现先行示范区的民生幸福标杆“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目标夯实基础。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准确定位,全面规划。加快推进在南湾街道早禾坑工业区创建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建议把吉厦早禾坑工业区定位为龙岗区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基地,结合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通盘考虑产业规划、战略规划和空间规划。培育吉厦早禾坑工业区医疗服务、现代医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运动健身、健康养生和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医养结合健康小镇、疗养休闲健康小镇、养生康复养老健康小镇、休养旅游健康小镇、运动健身健康小镇、健康管理健康小镇、中医药特色文化健康小镇。

  (二)特色引领,专业发展。突出健康产业特色,以特色来谋划建园兴镇思路。健康产业涵盖医疗卫生、医疗器械、食品保健、疗养休闲、休养旅游、体育健身、健康管理、养生康复等多个行业,小镇要实施专业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做精、做专、做强、做大。其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再次,在小镇基础上,逐步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医疗诊治、中医治未病、疗养休闲等健康产业重要基地,实现产业规模化、生态绿色化、要素多元化、集聚高端化。

  (三)市场运营,政策配套。坚持以大健康产业为支撑,坚持市场化运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统筹规划、以质取胜。对健康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企业整体进入。在健康小镇,可开设众创空间,集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医疗高端人才和技术聚集,打造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平台。健康小镇的政策输出包括特色小镇的政策扶持、旅游投资和消费方面的政策扶持、健康产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类政策支持,以及国家层面和当地政府对养老建筑及服务配套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大到用地性质、规划位置、资金进入方式等方面,小到养老配套标准、配套设施建设周期、相关机构床位及水电等费用补贴方面均有定向的支持。开发企业也应注意加强医疗养生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异地养老、旅游与医疗、医保的联动互补,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商业保险、医养融合等方面融入创新和联动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