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加快超级充电桩建设进程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2日 来源:龙岗区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200090

  【提案人】刘宇明

  【理由】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总规模约27万辆(约占机动车总量8.1%),并且在国家及各省区的推广支持下,我市于2020年将会程爆发式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我市现有充电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使用率低、有车无桩、有桩无车、充电桩排队拥挤等诸多问题。

  【办法】

  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优势,简化审批程序,激发企业建设积极性

  2019年8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研制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已通过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展策略委员会审查。在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布局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充电桩建设层面还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如在停车场配建新能源充电设施的法律依据不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单位建设积极性不足、充电设施验收工作难以展开等等。为加快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的落地,建议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优势,简化充电桩建设审批手续,在规划审批、用地需求、电力保障等方面给予充电设施建设单位政策保障,解决好充电设施建设单位的后顾之忧,激发行业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打造充电设施示范工程,探索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能源充电设施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相关单位应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运营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打造充电设施创新示范工程,建议由区发改局牵头,会同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利用坪地红花岭填埋场现有环保新能源发电优势,就地打造供充一体化、即充即走的新能源充电设施示范工程,探索多维度、多元化的建设和运作模式,为发展环卫、泥土车等工程专用领域的充电运营模式积累经验,从而促进新能源充电设施产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三、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建设商,快速完成充电桩的布局部署

  一直以来,深圳在环保新能源产业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党的十九大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口号后,深圳也第一时间提出了“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2019年2月2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了《关于加快配套完善我市纯电动环卫车充电设施的有关意见》,该意见指出:根据我市2020年基本实现环卫车纯电动化的目标要求,2019年-2020年全市应配套1061个环卫充电桩,其中龙岗区配套217个环卫充电桩。2019年10月12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联合印发《深圳市纯电动泥头车推广使用实施方案》也指出:争取到2019年底,全行业投入营运的纯电动泥头车保有量达到3000辆,并明确了各区纯电动泥头车充电桩建成数量,其中龙岗区不低于150个。

  由此可见,深圳市未来对新能源大型车辆充电桩的需求必将日益增加,同时新能源大型车辆对快充设备功率要求较高,如纯电动泥头车充电桩充电功率原则为120KW*2,最低不低于160KW。解决大型、重型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集中度高、投资成本大问题已成为快速部署充电桩急需解决的当前问题,而深圳市龙岗区坪地红花岭填埋场新能源产业园的产生正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作为深圳市环保能源名片之一坪地红花岭填埋场,可率先试点将填埋场沼气环保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相结合,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建设商和服务商,快速审批用地需求,合理集中部署新能源充电设施,一方面可以就近解决纯电动环卫处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以纯电动泥头车为突破口,在坪地红花岭探索持续发展新能源大型车辆充电桩产业模式,并通过该项目积累的示范经验,逐步实现在搅拌车运输、大型吊车、挖掘机、推土车等其他类型的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推广。

  四、利用大数据,构建智能充电服务平台

  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市快速充电桩单桩平均每天服务时间不足2.4小时,慢充桩单桩平均每天服务时间不足15分钟,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主要是靠快速充电桩完成,加之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一些电站排队拥挤一些电站无车光顾的囧局。为解决此类问题,建议构建统一的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方便用户查找、预约及使用充电设施,实现费用结算的互联互通整合资源,运用大数据,及时反映充电设施的使用情况,为精准制定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五、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目前都存在很大的技术局限性,电池性能和充电设施技术都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功率快充技术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自主品牌在售新能源汽车最大支持快充功率仅为60KW,少数新车支持150KW以上快充功率,主要用于公交大巴车的350KW充电桩投资成本巨大。未来随着车辆技术和充电设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必将实现“像加油一样充电”即充即走,高效便捷,因此建议由政府牵头,以企业项目为对接,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力争早日实现技术突破,同时不断优化现有充电设施,逐步实现整体充电效率的不断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