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170099
【提案人】陈志文、娄宇、孟丹、蔡陈戈
【理由】
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落实和推进,龙岗国际大学城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从国内外众多大学城和创新园区的成熟案例中不难发现,塑造“自由、开放、共享”的大学城环境是知识共享、学术成果转化的有力推手,是培育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也是促进大学与城市社区紧密联系、实现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提升大学园区所在地城市气质的必要条件。
一、国内外大学城区开放互联促进产学研联动的成熟经验
除了人所共知的硅谷、128公路高科技园区,与之齐名的三角研究园区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之一,是国际知名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活跃的高科技大学城区,分布有北卡罗来纳大学、杜克大学等大学,其中各大校区之间开放互联,都没有围墙等阻隔。IBM全球重要运营地、联想集团全球总部、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的研发中心、全球领先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公司SAS等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聚集于此。开放共享的环境聚集了高校、研究机构、高科技业,有超过130家研究机构,157个企业提供了39000个工作岗位。
上海松江大学城是目前中国规模较大的大学园区,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各大学间也没有围墙分隔,尤其是大学间资源共享程度高,包括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和文献书刊、专业课程、论坛会议等软件资源在内的优质资源在大学城内高度共享,并通过后勤服务社会化与城区管理统一化促进校区与城区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大学办学效益。
二、大学城“自由、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需求和当前各自为政的围墙设计存在矛盾
按照规划,龙岗区将利用创新驱动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契机,将国际大学园打造为以国际化高等教育为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中心,以知识驱动全区产业转型的战略核心,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这势必需要开放、共享且舒适宜居的环境促进资源集聚共享,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能力。然而当前龙岗大学城的规划方案中,各个大学校园间由围墙阻隔开来,将从物理空间及交通联系上阻隔各个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城区的联系,导致大学校区之间、大学园区与城区之间信息沟通、资源共享难以变成现实,而且最严重的是会形成心理上的隔阂。其次,现有大学校区在区位上本与大运城公园、广东省公共绿道交融包容,若以围墙来分隔将严重影响市民的公共绿地休闲需求,与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的共享理念背道而驰。
【办法】
建议将大学开放、包容、共享的精神落实到大学园日常管理中去,建议去除围墙等阻隔交流的设计,打通大学园内各个校区的交通尤其是步道联系,辅以现代化手段进行人性化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间和园区与城市间资源共享。
建议依托国际大学园,联合周边公园及城市社区开展趣城活力(特色街区)计划,通过对片区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以及特色活力公共空间的营造,实现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大学园联合体,以此激活和放大深圳国际大学园核心价值,实现产学研联动、产城互促的开放共享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