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170075
【提案人】张建平、赵刚、王俊荣、汪长军、吴雨淋
【理由】
龙岗当前面临落实市“东进战略”,打造市东部中心的战略机遇,但也存在经济形势复杂、实体经济需要巩固和提振的挑战。“十三五”规划提出龙岗建设“智造强区”,实现“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为此,龙岗诸多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将托底和筑牢龙岗实体经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振兴实体经济,龙岗今后产业转型升级将要更好地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对接。
但应该看到,龙岗目前的200万产业工人群体,初级工、熟练工占绝大多数,技工占比仅约10%,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接近50%,总体来看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堪忧。同时,这几年在龙岗企业上岗的职业院校学生数量微不足道。学校输出有限、在职人员技能偏低,两者叠加造成目前龙岗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偏低、技工队伍匮乏,难以支撑龙岗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顺利转型升级,加大了实体经济和产业可能“空心化”的风险。为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及技工人才培养,促进龙岗成为工匠集聚的制造高地。但当前龙岗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整体而言,崇尚技能、推崇工匠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还存在“蓝领”低人一等、技工等同民工等认识误区;二是技工队伍培养还没有形成规模;三是目前吸引和留住技工人才的配套激励政策仍然不够。以上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办法】
一、要形成推崇工匠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一是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宣传,树立“精益求精、崇尚技艺、工匠为贵”的社会认知。二是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积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增加竞赛工种和项目,提高劳动者钻技能、学工艺的热情。三是要利用“五一节”等节日,对在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表现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提升技工群体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价值感。
二、要改革现行学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模式。要依托龙岗中专、第二职校,改革学校职业教育现有内涵和模式,重点改革传统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办学模式,加强校企联系和合作,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加强技工教育内容,促进职校学生培养充分匹配企业岗位和技术实际,大幅提升职校毕业生的技工比重和质量。
三、要采取多种举措切实发展在职继续教育。我区技工队伍技能结构和质量的改善,主要还是靠对200万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来实现。为此,一是要大规模开展产业工人在职培训,组织企业员工参加促进学历、技能双提升的教育培训活动。二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自主办学、企业内训,对主体作用发挥突出的企业切实给予激励,将企业在职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三是鼓励企业员工、社会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和在职教育,对获得职业资格(职业能力)证书以及表现优异的培训学员给予激励,对获中职、中技“双证”人员的中级技工,入户加分、子女就读、公租房等惠民政策应适当覆盖。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努力,尽快在全社会、全龙岗营造出推崇工匠的理念和氛围,促进龙岗培养出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使“工匠集聚”成为龙岗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和禀赋资源,为龙岗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