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170074
【提案人】吴雨淋、张建平、王俊荣、汪长军、余国光、黄振奋、林郁、廖晨东、吴平青、王金乐、葛濛、吴俊梅、潘东清、张琳、李艺、游璠、罗卡君、马楚邦、陈洪标、白雁、彭泉根、彭益石、周莉、杨共晓、赵文发、陶琴、蹇敦翃、黄丽萍、古少扬、刘粤明、陈惠东、彭巨光、马靖翔、兰春燕、郑嘉汶、丁以熳、凌艳、肖金煌、曹伊鸿、李培垭、魏伟才、黄红清、张恒友、林振忠、刘海杜、梁芳华、曾华、林俊明、陈思远、丁家辉、陈观生、林立斌、陈玉华、陈森豪、林武雄、叶伟清、赵丽娜、肖湘珍、段四才、贺守义、赵刚、吴昊、周斌、钟山雨、王晓明、李曼琳、曹硕、何卫锋、刘宇明 、黎湘妍、易达新、刘永忠、刘元清、高建彬、王绍娟
【理由】
自龙岗建区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全区111个社区中,依然存在一类特殊群体,即由于各种原因,初、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继续学习深造,而是回家待业。该群体,一方面文化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没有一技之长,且眼高手低,难以实现就业、创业,作为社区和该类群体父母,都非常担忧,也很头痛,类比国外,此类人群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不能有效就业、创业,长此以往,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隐患。
经了解,该类群体普遍家庭条件较好,特别是原住居民,长期受“两租”经济影响,从小形成“安逸、懒散、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刻苦拼搏的精神,致使很多孩子较早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走出社会之后,要么不就业、不创业,在家“啃老”;要么低不成,高不就,在社区“搪塞”,并且“体面就业”是他们首要考虑因素。
面对学习意识淡薄,没有一技之长,素质普遍偏低,就业愿望不强,创业能力有限的新生劳动力这一群体,龙岗区人力资源局也做了大量的调研,有针对性进行分析,并在“大职训”改革中还专门出台了“新生劳动力培养计划”,2016年,龙岗区职业训练中心与深圳技师学院联合试点,开设了首期新生劳动力脱产培训班,学习内容紧扣群体需求,重点在就业观教育、职业素养、计算机应用、社会工作、物业管理、创新创业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设计课程,取得一定成绩,深受新生劳动力喜欢。但要从大规模,全面,可持续的解决此类人群就业、创业问题,光靠“试点”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各方,高度重视,通力合作,花大力气,建立长期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办法】
一是结合职能,给予帮助。各相关单位及部门要思想重视,结合自身职能,关注、关爱这一青年群体,给予人文关怀,积极引导新生劳动力群体走就业创业之路。
二是调查摸底,掌握情况。教育、街道及社区等有关部门,要对该群体做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该群体数量,受教育程度,现处状态、学习需求及就业创业愿望等相关信息,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大胆创新,加大培训。职业训练部门要结合该群体特点,制定系列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要大胆创新,结合实际,真正实现新生劳动力群体“想学,易学,学得懂,学有用”的培训目的。
四是多方合力,促进就业。社区、企业要积极寻找实践机会,提供实践平台,确保新生劳动力群体在职业训练之后,能真正到工作岗位去锻炼,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最终实现优质就业或创新创业。